2011年,以色列的24个孵化器里,自2007年以来启动的750个项目中,63%的项目完成了孵化程序,60%的项目被认可为独立的企业,而且雇用了约2000名员工。
2001年,在当时的工业部长夏兰斯基的要求下,Yair Shamir组织了对孵化器的业绩分析。结论非常明确:将孵化器私有化能提高项目的成功率,需要有积极参与者和专业人士陪同项目成长。
在以色列,目前“初级阶段”的投资占据以色列投资的80%,它促使以色列诞生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在欧洲,正好相反,85%的资金都注入了成熟公司。
在Clayton Christensen看来,具有革命意义的发明需要三个杠杆:根本性的技术创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价值网络。
从短期来看,辨识出现存的关于未来科技世界的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以色列模式集中在价值链的上游(研发、创新和设计),而牺牲了下游(贸易、营销等)。这种选择源于它自身的市场规模较小,无法大规模提供标准产品。因为需要寄希望于出口产品:科技、研发、工程、创新和融资。
随着民间资本的逐渐介入,私有化进程的发展,以色列政府从初创基金、风投基金及高科技孵化器中逐步退出,让成熟的风险投资市场成为新型企业孵化之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