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繁华都市,命案频发。
凶案现场,罪犯总是故意留下一枚指纹和一张字条“请来抓我”,除此之外,没有丝毫破绽。
面对如此高调的连环杀手,专案组成立四次又解散四次,毫无头绪,只能求助于数理逻辑专家严良,这桩悬案,疑难如一道无解方程,他该如何着手解密?精心布置这一场无证之罪的真凶,为何总是故意留下线索?这是一场巨大的阴谋还是一个陷阱,亦或是深藏着更不为人知的秘密?
连环杀人,借尸布局。
冷血罪行背后,却是一颗被爱和恨啃噬了十年的心。
他说杀人是为了救人,你信吗?
01.
阅读完本书,耗时七小时整。
整个过程,心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或惊讶于凶手的高明之处,或悲哀于警察的思维定式,或同情被害人的遭遇,或是为某段罪恶感到惋惜,或痛恨。
有些时候会觉得特别无奈,又觉得特别的可耻。
人们似乎总是很容易忘记珍爱生命,甚至一再的将时间虚度,误入歧途,或是自怨自艾,或是不够勇敢的面对。
有人说,这是人性的恶。
尼采在《善恶的彼岸》有言:“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我想,这也是悬疑侦探小说的意义所在吧,唤醒人们的某些正在遗忘的面,让更多人勇敢而理性的面对现实和热爱生活,以及学会去思考后果懂得承担,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02.
名侦探柯南说:“真相只有一个。”
可是,我们都知道不论是数学题也好,语文题也罢,或者哲学题,或者犯罪逻辑,可谓是曲径通幽处。
在不限定条件的情况下,答案往往并非只有一个,其中犯罪也是如此。
寻找罪犯的途径用数学的角度来说,更像是解方程。这其中方程有多次方程和高次方程式的区别,其解法自然也有所不同。
多次方程和高次方程的定义,简单理解为:“平方、立方都叫多次方程,数学上定义的高次方程,是指五次方以上的方程。”
用《无证之罪》里面的话说就是:“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非数学系的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多是四次方,不会接触到五次方以上的高次方程。平方、立方、四次方的方程,都有现成的公式代入,能算出答案。而高次方程,现代数学很早就证明了,高次方程——无解。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直接求解。那么数学上该如何求解高次方程呢?办法只有一个,代入法。你先估摸这假定某个数是方程的解,带入方程中运算,看看这个数是大了还是小了,如此反复多次,才能找到方程的解,或者,找到最接近方程解的答案。”
当然,这其中也有反例,即答案同样是四,那么在数学乘法中即可为正二相乘,也可以是负二相乘,这也就理解为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03.
破案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大部分案子都很简单,就像四次方以内的方程,通过调查取证,把各种线索汇集到一起,按照固定的常规破案套路,就像代入公式,马上能得到嫌疑人是谁。可有些案子不一样,比如连环案,或者凶手很高明,案发后留下的线索不足以推理出谁是嫌疑人,那么,这个时候比较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代入法,或者是反证法。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就一定行(从理论的角度而言,答案是一样的,只不过求证方式的不同而已),但从法律的角度说,通常而言是无法申请逮捕令的,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因素,其中有政治、社会影响、社会治安等等。
同样的,由于破案人员的主体是人,而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每个人的主观想法不同,专业知识或者是癖好习惯等不一样。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通过细微的东西观察出很多细节,而某些人只能看到表面,还有些人注重语言和行为的统一,某些人则注重语言之间的逻辑,以及客观事实的联系,还有人则直接是注重内在联系,寻找杀人动机为突破口,从而解开犯罪。
但,不管是哪一种分析法,分析法本身都是有破绽的。心理的有心理上的训练;行为的有行为上的刻意表现;逻辑更是简单,只要洞悉彼此,再按照正常人的逻辑行事即可等等。
04.
可就算这样,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雁过留声,总归是有痕迹的,这就是证据。
判罪是讲究证据的,其中包含人证,物证和口供。
通常而已,物证是最直接的。而人证可以是说谎,口供则可以被逻辑推翻,再加上人的记忆具有不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诸多案子都讲究人证物证俱在的原因。
那么,面对缺少这些因素的案子该怎么解答呢?
05.
《无证之罪》就是一道无解方程。高次方程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代入法,也可以称之为反证法。
当然,如果人证只有自己,物证已经毁灭,口供自然也可以造假,那么这个案子就会陷入死循环,最终会因为证据不足而无法申请逮捕令,最终的结果就是即使明知道是你,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你逍遥法外。
试想一下,茫茫人海,先不说对号入座有多不现实,就代入法而言就是莫大的工程。就比如说采取指纹就已然是一个超级难的大难题。
再就是,这里面还没有涉及到精神病犯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随机杀人案件,连杀人动机都可以没有。简直大海捞针有木有?
所以,想想,其实警察挺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真的应该学会珍爱生命,不管你是谁,追求的是什么。
06.
当然,看了《无证之罪》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凶手需要通过不断的杀人来吸引警察的注意,警察却对此无能为力,更悲哀的是,为什么凶手需要遭遇这些?
如果没有这些,那不就没有那么多的罪恶了不是吗?
这里面是否有警察方面的原因呢?
同样的,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在面对罪恶的时候,我们做了什么呢?
如果受害人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该相信谁呢?
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但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认真的思考一下,多一些同情心,同理心,理性和爱。
希望,世间多一些美好,少一些罪恶。
——读《无证之罪》有感
书上狐狸
2019年02月《爱有所爱》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