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6氪报道,内容创作社区简书宣布完成B轮4200万元人民币融资,投资方来自君联资本和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完成这笔B轮融资之后,简书转型要做国内最大的“创作社区”。
产品历程
简书正式上线是2012年7月,那个时候叫MALESKINE,是一款基于markdown的写作工具。markdown这款工具曾经一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被互联网业界认为是写作必备神器,那个时候还经常被做开发的朋友开玩笑,“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写个文章还在用word,不知道有markdown这款写作神器吗?”
2014年11月 简书将原来的slogan「找回文字的力量」更换至「交流故事,沟通想法」。从这点可以看出,正在向社区化定位靠近,而2015年1月30日 确认的产品定位“从「写作阅读平台」更新至「基于内容分享的社区」”更是说明了这一方向。
最新的slogan正如上图看到的“创作你的创作”,里面完全看不到社区的影子,而appstore上面显示的是“源于创作,不止遇见”,这个就更能体现“创作社区”这个方向。
简书这些年在appstore上面的描述是不断在变的,方向确实越来越清晰了,见下图:
用户信息
用户数据
据消息称,目前简书的用户有近千万,日活超230万,日均访问次数超660万,也就是说,活跃度保持在20%以上,每个用户每天访问至少3次;用户粘性已经很高。
简书B轮融资的估值2亿美金,也就是12亿人民币的估值,获客成本按照10元来计算,也就是差不多1200万用户,和上述的用户数据是差不多的!
用户属性
目前还不清楚简书的推荐机制是什么,但从推荐的内容和几个有600k+关注的圈子类型来讲,简书的用户属性是偏年轻化的;不知道简书有没有做过用户年龄层的调研(来的晚,不是很清楚,捂脸.jpg),亦或者有这类数据的收集方式。
用户年轻化是优势,但也存在弊端。不同的年龄层次有不同的社交圈子,还是会担心用户到了一定年龄会逐渐流失的问题。当然,在目前越来越细分的互联网浪潮中,能跨越好几个年龄层的产品是少之又少的,如何做好产品的方向是重中之重。
简书VS微信公众号
应该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95后及00后更喜欢用QQ,而不是微信,为什么呢?因为圈子不同,社交体系不同。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会加学生微信,时刻关注他们的动态,想发个朋友圈,发发牢骚,还要想着屏蔽老师和爸妈,这多压抑啊;没有自由,当然会逃离。
每个人都是有创作欲望的,而且喜欢和有共同话题的人聊天;毕竟人人都需要鼓励和认可嘛。
简书是基于创作和社区的一款产品,微信公众号却只占其一,并不存在社区的概念,而且微信用户属性越来越缺乏年轻化,这无疑为简书赢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或许这也说明了简书为何有如此高的估值的原因之一。
盈利模式
简书的CEO林立说:简书将在写作工具上做更多产品的更新。未来简书将揉合视频、音频和图片等内容形式到统一的创作界面。通过富文本的写作形式,抓住更多的新用户。简书也将提供一个内容付费工具,供创作者做付费阅读使用。
互联网已经迎来了内容付费时代,但从知乎来看,经营这么多年,也还是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赶上内容付费这趟列车也并非高枕无忧。
简书正在签约更多的专栏作者,估计是想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来吸引用户付费,会不会类似起点中文网的模式呢?这点还真说不准。
最后
作为一个产品汪,无意间都会找到bug。在热门专题中,点击加载更多,并向下翻页时出现了专题重复的现象,不过可能是个偶然事件,我又尝试了几次就没出现了(绝对不是我P的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