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混沌大学直播58天,主要讲思维模型与案例相关的课程,结合最近的思考以及产品相关的工作,写有此文。
结合笔者目前所从事的行业——汽车行业,关于售前与售后的部分业务以及相应的功能,简单对汽车行业产品层面做一个简要思考。
关于业务
一个偏产品层面的例子,用户想要一辆跑的更快的马,我们给他造出来一辆车,这就是一个超越产品本身的创造。
关于售前业务:
售前主要是将产品提供给到有意向的用户手中,主机厂内部会对用户做一个区分,包括潜客(参加活动留资用户,有一定的购车意向);保客(已经是自身主机厂的用户,有增购、换购的意向)。
售前业务的关键点,在我看来,两点:一个是上端扩大留资用户池子,一个是将留资用户转化成车主。关于扩大留资,主要的方法就是变着法搞活动,让用户参与无门槛,形式多样,包括裂变;异业合作,互换资源,想方设法的让池子里的用户最大化。另外一个就是转化,怎么将有意向购车的用户加以恰到好处的“诱”,将购车需求前置,这里面包括金融政策、优惠力度,包括小订、经销商签约、提车交互等一系列的线上线下动作。
关于售后业务:
售后产品更多的是服务,当车卖出去之后,怎么维系客户,继续使用本主机厂的服务。这里面包括各种渠道的主动触达,更多的是关怀,做一个温馨的管家,提醒保养、提供道路救援、违章提醒等一切相关与养车用车的服务,归结为对用户与车极度的感知,让客户安心,放心使用产品。
小结,疫情期间,汽车行业水深火热,疫情后,是否会有一批大的报复性消费,目前来看,是没有的,汽车作为低频非硬刚需的产品,疫情结束后,线下经销商进店的人可能会有所增加。疫情期间,部分厂商也有意将主战场放置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保有量还有待于提高,电动车与汽油车的份额在未来的某个阶段会逐渐持平。
关于思维地图
做一个产品需要有几个维度的思考,包括对该产品/问题的本质思考,目前市场竞争的现状思考,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层面,以2017年左右的网易云音乐为例。
关于本质的思考(产品/问题):
音乐产品让用户满意的本质是什么:让用户听到他想听的歌,这里面就包括曲库的丰富程度,个性化推荐以及发现(走心的评论)等
关于市场竞争的思考(竞争对手的思考):
当时的巨头主要是曲库型产品,长尾效应较强,没有发现好音乐,发现音乐的能力较弱;而小众市场有对音乐的探索的需求,网易云音乐做的就是曲库被用户发现的效率。
关于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当时的背景就是大多数曲库的需要购买版权,自由创作人较少,未来音乐的传播和利润分配将有待于改变。
小结,网易云音乐就是抓住了发现音乐的能力,还记得风靡一时的网易云地铁广告,那些走心的留言,现在你还用网易云码?
关于用户所需
用户画像:定义用户:谁是我用户(谁有需求)
洞察用户:我用户是谁(TA是怎样的人)
没有洞察用户做产品是傲慢是胆怯,从她(not自己)出发:看见他的生活,了解她的情感,看见他的爱和怕。
需求场景:场景塑造需求,场景约束解决方案洞察场景:理解场景对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影响。比如滴滴打车:全部呼叫(快)、诺和笔(胰岛素注射剂公众场合使用)
场景应用:设计用户在场景中使用产品的行为【三得利威士忌(居酒屋兑雪碧,扩展场景);下厨房(边看菜谱,边炒菜,而不是熟手菜,让客户没有成就感)】
用户任务用户要的不是品类、产品和功能,而是完成特定任务,产生良好任务【高铁管家解决A地到B地的方案;自做蛋糕,表示我懂生活】
价值验证,他想要什么,我们测一下。为谁,在什么场景,以什么方式,完成什么任务,用户真有这个任务要完成么?
小结:简单理解就是,不是简单定义你的用户是22岁-30岁的白领用户,更多的需要获得他的标签,在什么场景下使用该产品,她的生活习惯,她的爱好,从行为、感想、情绪中寻找他的痛点,才能找到一个机会,并满足她,验证有效性。
关于怎么做(运营),从0到1
产品层面很多都是从0到1,运营从1到N,这个0从之前的识别用户画像,找到价值方向并做出来,中间有几个标准供参考:
1、比较大的用户规模
2、有规模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3、和类别相对应的品牌(品牌与品类对应)
4、价值观深入人心的团队【优秀的、深度的、可抗击打的团队】
简单来讲,你的这个产品是否有一定的用户规模,有可以变现的商业模式,与市场上的竞品相比,有一定的话语权,本身的团队是否可以抗击打。
关于市场的选择
主要关键词:用户刚需——市场范围——商业模式——为什么是你做——竞争壁垒(护城河)。
当你那一份BP去找你的投资人时,往往会问,你的产品是什么,现在的用户反馈效果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你的产品是否被需要。市场决定了你的价值,当市场有人认同。第二,再来看看你的市场范围,比如旅游行业,一年几万亿的市场规模,这个市场是否有边界,是否值得投入资源。第三,你的产品是否能变现,是否有一个可以赚钱的盈利模式;第四,为什么这个是又你来做,这里面就有先发优势,团队人员的组成优势,最后一个就是竞争壁垒,你在这个行业,怎么保持你的市场份额,竞争者怎么应对,你的护城河是什么,是否会被轻易的击打就失败。
想起大学时做的挑战杯项目,评委老师也常常这样问,一个计划书写于纸上,其实已经是开始了创业的步骤。
关于做产品的能力
深度思考
常规思考方式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产品人更多的就是需要进行深度的思考,定义核心问题,发现问题本质,找到本质解,解决问题。凡事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深层次的找到关键问题,找到真实解。
用户洞察
很多时候去问一些用户问题,比如现在手机充电要1h,你发明了5min分钟即可充满,这个产品有市场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些解决效率的问题可以不必追究用户。对于其他的更多的需要考虑用户深层次的需要,某一个用户去店里找锤子,店里面给他介绍了很多适合,功能多样的锤子,但是实际上,他只是想要一个一个墙上的洞,为了方便挂照片,仅此而已。所以,更多的解决方案当然存在。
方法论
归根结底,对于一些方法论来说,可能有一些框架性的洞察方式,但是深度思考和用户洞察,总结迭代自己的方法论,不断闭环会是一个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