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工厂模式的出现源于增加程序的可拓展性,降低耦合度。之所以叫做工厂模式,是用工厂生产产品来形象的比喻代码中生成对象的过程。
工厂模式主要是为创建对象提供过渡接口,以便将创建对象的具体过程皮病隔离起来,达到提高灵活性的目的
二、分类
(1)简单工厂模式
(2)工厂方法模式
(3)抽象工厂模式
三、工厂模式
1,意图: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类工厂,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主要解决: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
何时使用:我们明确的计划不同条件下创建不同实例
如何解决:让其子类实现工厂接口,返回的也是一个抽象的产品
优点:1,一个调用者想创建一个对象,只需要知道其名称就可以了,2,拓展性高,如果想增加一个产品,只要拓展一个工厂类就可以。3,屏蔽产品的具体实现,调用者只关心产品的接口。
缺点:每次增加一个产品时,都需要增加一个具体类和对象实现工厂,使得系统中类的个数成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具体类的依赖,这并不是好事
使用场景:1,日志记录器:记录可能记录到本地硬盘、系统事件、远程服务等,用户可以选择记录日志到什么地方。2,数据库访问,当用户不知道最后系统采用哪一类数据库,以及数据库有可能有变化时。3,设计一个连接服务器的框架,需要三个协议,"POP3","IMAP","HTTP",可以把这三个座位产品类,共同实现一个接口
实例:
四、抽象工厂模式
1,意图: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者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他们具体的类。
2,主要解决:主要解决接口选择的问题。
3,何时使用:在系统的产品有多于一个的产品族,而系统只消费其中某一族的产品
4,如何解决:在一个产品族里面,定义多个产品
5,关键代码:在一个工厂里聚合了多个同类产品
6,优点:当一个产品族中的多个对象被设计成一起工作时,它能保证客户端始终只使用同一个产品族中的对象
7,产品族拓展非常困难,要增加一个系列的某一产品,既要在抽象的Creator里加代码,又要在具体里面加代码
其实这个模式的好处就是,如果你现在想增加一个功能:发及时信息,则只需做一个实现类,实现Sender接口,同时做一个工厂类,实现Provider接口,就OK了,无需去改动现成的代码。这样做,拓展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