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部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引发了我的愁绪。在和朋友分享了我的观影感受后,我开始认为我是一个悲观的浪漫主义者。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在火车上偶遇的男女因为互相投契,在维也纳共度一夜后分开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是个俗套的“法式艳遇”,但男女主在相处过程中的各种对话,以及各种灵魂相交的瞬间,或许是很多人在这辈子都不曾有过的。
“或许一切都停留在此刻才是最好的结局。不只是因为缺憾的美,还因为可以停留在爱情最纯粹的模样,不需要去面对接下来生活中的一地鸡毛。”这就是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
我的想法似乎太过悲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因此开始认为自己是个悲观的浪漫主义者。
不只是因为我是一个悲观的人,同时我又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悲观的一点在于我无法放任自己成为浪漫主义者。
因为我的成长环境,因为我的道德观念,因为我的理性约束,因为种种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无法让自己成为浪漫主义者。
朋友说,像我们这种乖乖女,有时候会很想要叛逆一下。
但我不是。
我是想过一种叛逆的人生,像高更一样,过着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生,过一种不被理解的人生。
但我不能。
我不能在想要月亮的同时,还想要六便士。
我突然有些理解为什么我爸在将近60岁的这个年纪,会想要出家,与佛祖为伴。或许他也早有这样的想法吧,只是一直挣扎,一直被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道德”“责任”所束缚。
像他这样的普通人,这一生为自己活过多少次?又做过多少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过是被生活推着往前走罢了。走到了现在,终于可以卸下身上的担子,去追寻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寻找一些信念感和答案。
这又让我想起了卢梭的一句话,“我们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