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痛苦究竟是什么呢?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
2.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
3.能写,但写得乱七八糟;
4.心里有话,但是表达不出来,写的东西总是跟自己的期待差很远。
而这四个问题,恰恰对应着学习写作中的四个环节,分别是素材、叙事方法、语言和逻辑以及写作套路。在这四个方面用功,也许能找到缓解写作痛苦的办法。
一、素材从哪里来
毫无疑问,素材从积累中来。我们都很熟悉一句话,叫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再好的作者如果没有素材也写不出好文章。著名作家李敖年轻时就著作等身,秘密就是他善于积累资料。他有一屋子的书,每一本书他都会标记重点,如果需要引用,他随手就可以拿来。而且读书也帮他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写作中遇到各学科领域的问题,他都不会陌生。
普通人也是一样,想学习写作,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过去我们说某个人的“文笔好”,可能更多看中他的修辞能力,而现在我们更喜欢用“走心”评价一篇好文章。如何能走心?靠的就是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扎实的素材积累,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言之有物。
学写作的第一步就是积累素材。有一句话叫“读写不分家”,多读书、注意日常的积累可以帮助写作者积累写作素材。一旦肚里有货,就不太会出现“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了。
二、如何把事情讲清楚
写作是为了传达思想,把事情讲清楚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不管是故事也好,说明文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都是希望通过文字表达清楚意思。如何把事情讲清楚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个写作的技巧,叫作叙述方法。
叙述方法包括三种,分别是故事叙述法、逻辑叙述法和发散叙述法。故事叙述法是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讲清楚一件事;逻辑叙述法是用先总结再分别展开的顺序描述一件事;发散叙述法是找到一个入口,脑洞大开联想到后面的结果或者跟事件有关的所有内容。
叙述方法是支撑文章的脉络,也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学会叙述方法,就基本不会出现“开了头但写不下去”的困境。
三、语言和逻辑
我们判断一篇文章好不好最直观的感受叫作:语言是否优美、逻辑是否清晰。这也是我们评价一篇文章的基本标准。
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理顺逻辑,这是每个写作者面对的最直观的问题。语言的锤炼跟一个人的知识面、日常词汇积累、逻辑思维、表述习惯等都有关系。中国古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读书和经常地写作练习可以锻炼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同样的写作素材,理顺语言和逻辑之后,基本就不会发生“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的情况。
四、写作套路
做数学题时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道复杂的题目,如果能套用公式或者模板,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写作也是一样,写作也有模板,按照写作模板,普通人也可以写出叙述完整、逻辑通顺的文章。
模板是写作套路的一种,公文写作就经常会套用模板。除此之外,哲理散文、时评、人物传记、隐形广告等都有各自的写作套路,甚至在小说创作中,也有总结出的情节模式可以套用。
写作套路是写作过程中的指路明灯。首先,它不断提示思路,让写作者有话可说,理顺自己的表达;其次,被反复验证过的写作套路会优化文章结构,为文章增色;最后,写作套路能帮助写作者找到写作的感觉,增强自信。所以,正确理解套路并适时用好套路,可以避免“表达不出来”这种情况。
写作,跟上面的工作一样,都是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比过去好一点,比刚才好一点。
所以,不用想着一定要尽善尽美。我记得有个老师曾经说过,没有哪个作家想好了每一句话才下笔。写作就是说话,而且是一边说着上一句,一边组织着下一句。就像我正在写作的这本书,我并不知道我会在后面写些什么,我也并不知道你们是否会认可和喜欢,但是我知道我能写出来,并有一天呈现在你的面前。
写下第一行,就有第二行,写下第一段,就有第二段,当心里没有怕,写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1.写作有四苦:没素材苦、没方法苦、没词苦、没套路苦。
2.解决写作四苦就是培养写作的四项基本功:积累素材、锻炼叙述方法、锤炼语言和逻辑、掌握写作套路。
3.当你相信写作就是说话,写作就变成了一个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