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彭彭
经常和孩子待在一起会发现,有时候当孩子做了一件在我们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时候,我们会很抓狂很暴躁。如果孩子捣蛋一点,你抓狂暴躁的时候他正偷着乐呢。如果孩子文静一点,他会在别的小朋友做错事情时候和你一样的抓狂暴躁。
尤其是在孩子2岁到3岁期间,你的一言一行,他都看在眼里,模仿在心里。当孩子再大一点时,我们恍然如梦,咦?这娃脾气也遗传吗?
有一个绘本《卖帽子》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在我看来,就像我们面对孩子一样。
很久以前,有一个卖帽子的人。他头上顶着灰的,蓝的,红的帽子。
有一次他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
等他醒来,发现自己的帽子不见了,而在那棵树上,每根树枝上面都坐着一只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戴着一顶灰色的、或棕色的、或蓝色的、或红色的帽子!
卖帽子的人很生气,他指着猴子吼。猴子呢?似乎不明就里,也学着他指。卖帽子的人更生气了,双手拿了起来。猴子呢?还是觉得好玩儿了,也学着他。卖帽子的人气得握住拳头,开始跺脚了。猴子呢?觉得他更好玩儿了,全部都学卖帽子的人跺脚……
最后,卖帽子的人暴怒了,把头上仅剩下的一顶帽子扔在了地上。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猴子们纷纷摘下自己头上的帽子扔了下来。
我看到的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教育模式,进而明白需要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方式。有人从故事里看到了和别人沟通的困惑,得到释然。有人从故事里看到了“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一些现象。有人看到了事情无对错,不过是站在不同立场……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是变化的是因人而异的。“非恒名”,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意思你见到的事物和方法并不是前人见到的事物或方法,除了事物会变化这层意思外,还有每个人的经历和角度不一样,即使是同一时刻看到事物也会盲人摸象,只见到其中的一面。
你从故事里看到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