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心舞台——以“教育戏剧”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活动
(原文3.17在记载师父的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平台上)
起 点
—班情分析 —
我们六年级2班共有学生51人,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班风优良、学风端正。若用SWOT模型分析,学生在性格品质上正直、善良、有担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班级凝聚力强,家长的配合度高,亲子关系融洽。但部分学生性格内敛,行事低调,不乐于表现自己甚至不敢于表现自己,不够自信,此为班级整体发展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社会会把更多机会留给性格外向与积极表现自我的人,而在小学毕业之际,学生若能更为自信、勇敢、积极、向上,他们会更好应对中学的学业压力、适应社会生活,否则有可能面临(学业、成长)威胁(Threat)。学习了王怀玉老师的讲座之后,我回望班级举办过的零散的活动,醒悟可以用“表演”作为核心设计序列活动,帮助学生搭建成长的桥梁,这也是一个机会(Opportunity)。
— 活动优势 —
学生尽管内敛,但喜爱“戏剧、情节、幽默”的他们在表演时似乎“换了个人”。比如在“预防近视周”,我们班自编自导了小品《眼睛出逃》,在国旗下、在全校面前展示。小品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向同学们普及了“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及方法,告诫同学们不要让眼睛“离家出走”。在区级心理剧比赛中,有两个学生团队的原创剧目入选比赛。在我参加的某次课堂教学比赛中,我抽到了课题《手指》,一篇并不好“讲”的课文,却因学生的表演而大加增色,赢得了专家评委的好评。更别提平时的“四大名著表演”、“小组合作展示”、“艺术节联欢会”等,学生们非常享受表演,也很有天赋。那些本来不太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因表演而变得自信,而我也期待全班能被这种积极、阳光、自信的氛围感染。
基于班情、学生特长和成长需求,抓住了“最优势”和“最需要”,我把班级最后一学期的品牌活动聚焦在“教育戏剧”上,以“闪亮心舞台”为主题设计系列活动:
定 位
— 概念解读 —
查阅相关文献得知,西方对“教育戏剧”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国内,李婴宁认为:“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手段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方法。即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戏剧元素和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在教学科目和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在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动作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共同创造的戏剧活动和戏剧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参考文献《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应该紧扣“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动作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元素。
—活动原则 —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领导力,本学期的所有活动都由学生组织、策划、执行,学生既是活动策划师,也是活动参与者。而我尝试着只是“启发、鼓舞、支持”,以一种“规划的规划”之视角去引导,注重学生自觉的动态生成。
—活动目的 —
在班级举办以“表演”为主题的特色系列活动,我希望既能与语文教学融通、与毕业活动结合,还能达到以下目的:
1.锻炼同学的组织与策划能力
2.培养同学对人生与社会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3.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看见自己、照见内心的机会
筹 备
— 契 机 —
既然是“引导与见证者”,那么在发起活动时就不能采取“任务命令式”,若学生能成为“发起者”更好。
深圳因为疫情防疫原因,开学以来一直在上网课。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拉近学生间和师生间的距离,我的班会课会和学生开麦聊天。有一次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快要毕业了,仿佛昨天你们才刚入学,想来有些恍如隔世。真想快点开学见到你们,如果有机会,我们举办什么活动好呢?或者说,如果毕业要展示自己,我们用什么形式呢?”
“小品!表演!演戏!演戏!演戏!小品……”评论区出现了一大堆回复。(还有同学写“干饭”,笑。)
“有道理哦!那我们要不要行动起来?”我继续卖关子。
于是学生纷纷表示要从长计议,以“戏剧”的形式上演我们的毕业大戏。
找到“我们要珍惜最后一学期举办让人难忘的活动”这个契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接下来的一切就好办了。
— 组 建—
课后,十几个同学踊跃共同组建了“表演活动出谋划策群”。我请同学们关注本学期语文书第六单元“策划活动”部分,引导学生从“写策划”开始,写清楚活动计划名称、活动目的、活动形式、人员安排、时间安排、激励机制、议题思考、成果展示。并且在鼓励大家策划的活动和语文课学习内容相结合(本学期第二单元是名著阅读单元,第六单元是小学毕业活动综合实践单元),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同学进行深度议题的思考。之后,学生在群里分享了以下策划初稿:
为了有更多亮点,活动更为出彩,我引导学生大开脑洞,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生成更多与“表演”相关的活动。此外,学生还确定了这些活动的目的:(以学生口吻记录)
1. 展示2班独特的风采,展示独特的自我
2. 让我们成为自信、勇敢、的自己,让2班更加团结、有爱
3. 铭记我们六年的美好时光
其中,学生全票通过在毕业自编自导自演一部“50+1”人大戏,即全班学生+陈老师都到阶梯教室表演一部戏,作为我们的毕业展示。接着,我们召开了第一次语音讨论,十几位同学依次发言、讨论,梳理了一下11个预举办的活动,并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3个活动,加上毕业大戏,作为本学期的特色活动。一切都在有节奏、有计划地推进着。下周学生打算召开第二次讨论会,自行“认领”活动,成为活动负责人,选出总策划和副总策划。
— 遴 选 —
预选活动概要如下:
1. 通过表演的方式演绎、反思当下热门的议题(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等)
2. 经典剧本及人物进行不同时空的串联、碰撞
3. 给经典剧目配音(符合画面情绪,锻炼朗读能力)
4. 续写、改写经典剧本(锻炼写作能力),再演出来
5. 表演名著、重现经典
6. 赏析经典剧本(书本)、赏析经典剧目(视频),分析人物、动作、表演、神态等
7. 经典剧本接龙(全班每人都接龙,串成一个大故事)
8. 把同学的优秀作文改成剧本
9. 上台演,大家猜
10. 校外演,自愿参加
11. 原创小剧场
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和理性的思考中,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选择出第1、2、4号活动。
语音开会 · 投票遴选
展 示
尽管期待本学期的活动都由学生策划协调,在真正执行时,学生会在我的引导下明晰活动目的和开展步骤。但作为班主任,心里必须要有一条活动的主线,以下只是我的简单设想,同时期待学生的创意和执行力。
活动总名称:闪亮心舞台
舞台不仅是表演的舞台,
更是展示风采、看见自己、照见成长的心舞台。
系列活动需要两位总策划,下分四个活动及10位活动负责人:
— 活动一:戏里的人间百态 —
通过表演的方式演绎、映射、反思当下热点时事/社会议题/人生百态。如深圳疫情中的“逆行者”,如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如和朋友亲人之间的故事,如自己经历的挫折和成长体验。“表演”、“剧本”是虚构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只要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就值得我们探讨。需要2位活动负责人,全班自行组队选择剧本主题,“五·一”展示。
— 活动二:平行时空的妙想 —
古今中外有非常多经典名著及人物。书目有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六下语文书第二单元的“历险题材”小说,大量外国名著、经典剧本,人物有如各类名人、英雄,甚至卡通动漫中的有正能量的角色。请活动策划者精选出10个可供选择的人物,让学生在读了原著,了解人物立体形象之后,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让经典剧本及人物进行不同时空的串联、碰撞。意即进行二次创作,并且演绎出来。需要2位活动负责人,全班自行组队选择主题,儿童节展示。
— 活动三:全班接龙齐创作 —
由负责人开头,全班每人接龙,串成一个大剧本。在此之前应学习剧本写作的基本格式与方法。每人写100~500字,可以提示下一位接龙者剧情走向(合作创编一段完整、合理的情节)。接龙者的创作也可以标新立异、峰回路转。若暂时没有想法,或者担心自己编得不够好,可以只单纯润色。整体剧本情节有波折,立意深刻,有一定主题,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需要2位活动负责人,动态把控整体。最后由教师润色,收录到班级的文集中。
— 活动四:50+1人毕业大戏 —
全班50位同学+陈老师一起演一部戏,分为六幕对应六个年级上演,每一幕约6位学生表演,明确要传递的主题和思想。先在全班征集该年级有意义且与中心思想相关的事情,然后串联在一起,如一年级的入学、二年级的神秘信、三年级的插班生、四年级的疫情,五年级的冲突,六年级的毕业与不舍,学生尽量本色出演。大戏需要4位活动负责人,多次写剧本、排戏,以班歌《景秀少年》作为BGM,辅以需要的视音效果。毕业时在学校阶梯教室展示,邀请家长老师齐来观看,串联其他毕业相关活动。闭幕时由总策划和活动负责人上台解说回顾,展示学生“成长”的历程。此活动需要家委会的强大力量,做好后勤保障,比如若因疫情防控无法入校,需校外租场地等。
尽管目前还在“规划”,但在思维碰撞中,我已经感受到了学生对所有活动的付出和期待,学生的领导力、胜任感、责任心和创造力都被激发了,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比如当我们讨论到毕业大戏的名称时,学生“排队形”表达不舍:
这个活动得到市名班主任小冬老师的点评:
我在陈老师的活动里看到一位年轻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热情——满眼满心、字里行间都是她的学生,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透露出她对孩子的热爱,当孩子们获得成长她由衷地为孩子们高兴。
这样一位能看见孩子,看见学生的班主任,我由衷地敬佩。
……当我们用戏剧方法为载体开展教学的时候,是为孩子们提供深入探讨以及多层面理解社会、人生问题的可能性。是让孩子在情景重现或创设中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看见自己的过程。
所以,陈老师如果能把握住“让孩子在情景重现或创设中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看见自己”这样一个导向,带着孩子开展班级毕业大戏,那一定会是一场让孩子终生难忘的班级活动。
写在后面
五年前刚毕业,我就教一年级,我把很多美好的“第一次”都给了这群“小兔崽子”。五年半以来,我都发自内心喜欢这个班,爱每一个孩子。直到去年成为王怀玉工作室的网络学员,跟着王老师学习,得到了“科普”,受到了“感召”,才系统、科学地去“设计活动”。
上周二上网课,我在班级宣布了这件大事,同学们都开始“刷屏”,有同学说“我激动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有同学说“我想马上就开始演!”,有同学说“天啊赶快开学吧,好期待啊!”,我仿佛看到在屏幕对面听到有这样的活动而开心到不能自已的同学们。而更多同学说“真好,不愧是2班”。
是的,不愧是2班。接下来的“表演序列活动”只有半学期去执行,可能没有足够时间去打造班级活动的“品牌性”,但我相信“2班”这块“牌子”已经深深印在同学们的心里。无论是50个人的毕业大戏,还是接下来相处的点滴,都是同学们送给彼此的礼物,送给老师的礼物,送给2班的礼物,也是毕业之际,送给自己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