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吗
文/林子
01
昨天的《人生有尺,做人有度》又上了简书首页,还过了1000的阅读量。这让我沾沾自喜,意犹未尽。确实,我还有话没说完。
据说黄武林父亲接到噩耗,还以为是诈骗电话。是啊,自己的孩子很懂事的怎么可能是这样的人呢。是啊,马加爵的父亲又何曾想到他的孩子是个残忍的杀人犯呢。可是我不明白的是,难道他们的命运真的是偶然吗?这些家长有没有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的性格多一点的关注、了解和引导呢?
据说,黄武林的父亲还说,我的孩子不坏,就是有点认死理,别人错了一定会要求对方道歉的。听这话的意思是从小就这样。
所以,我深信,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02
想起一件往事。
我和一个同事是老乡,平时关系还不错。一天她心情不好找我闲聊,个中原委,至今记忆犹新。
她在家中老大,还有一个弟弟,从小父母偏爱弟弟,而她备受嫌弃。
突然,她说,我弟死了。我以为听错了,额?原想组织词汇安慰她,结果,她又说了一句让我毛骨悚然的话,我早就盼着他死了!他这样的人迟早是要让人打死的!我诧异她的狠心刻薄,然而看到她的泪眼,我安慰道,别这样,这样说你自己也难受。她说,不,不,我说的是真的!
从小到大,父母都是把最好的的东西给他,他犯错了我替他擦屁股,回家还要挨打挨骂,父母说是我没有把弟弟带好!
我学习成绩比他好,可是只能上镇上的中学,家里搭了好多钱把他送到县城里的好高中去,结果被开除了。我上了大学家里不出钱,我自己打工挣学费,毕业后,父母每月都找我要钱。现在他死了,杀人犯也是一个小混混,没钱赔偿。他老婆跑了,留了一个拖油瓶给我,孩子没人管,我妈说是交给我了,当姑姑的要负起责任……
同事还在叨叨,从小就这样,能成人吗?被人打死就是他的命!
这一部家庭血泪史真的让我震撼,原来亲情里也有如此让人痛心的关系。然而我很好奇的是那个失去了儿子的母亲有没有一点点反思儿子的悲剧自己也有责任。
后来真的有幸认识了这位母亲,她带着孙子追随着女儿,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宿舍区。我亲眼目睹了她对孙子的包庇纵容和宠溺,我也亲眼证实了那个孤儿暴戾乖张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转世的模样。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中午我们吃过午饭准备休息,半掩的门被人稍稍用力的推开,好像进来几个人。儿子站在房中间直对大门,我在厨房。有个声音顺着脚步声一起进来了,先对旁边的孩子说是他吗?紧接着用很尖利的声音问儿子:“你妈呢?”儿子好像没有说话。我出来了。对阿姨微微一笑,说了声“阿姨,您好,你有什么事吗?”她的脸色没有缓和,她目无表情地对我说:“你儿子打我孙子,用石头砸的。你看你看!”说罢,她一把旁边的一个小孩拉过来。孩子手上拿着玩具,一心一意地玩着,嘴上念念有词:他打我,他打我。我看到孩子的额头上确实有一个红点。
我很诧异儿子居然动手打人。在这个过程中,阿姨一直在责怪儿子,诸如“你比他大,你怎么能打他呢,你这小孩,你那么高,你怎么可以这样呢”此类的话。儿子开始哭了。似乎很想说什么。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开口。那个阿姨走向儿子,有摩拳擦掌、替我教育之势。儿子的哭声快要憋不住了,开始抽噎。
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我的原则是让他自己去处理,向来如此。可是这一次,看情景我可能要插手了。
我对儿子说,别哭,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儿子抽抽搭搭的声音中,我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这事可大可小,就是几个孩子的矛盾。原来那个阿姨家有两个孩子,一个孙子一个外孙,邻居还有两三个,大概四五个孩子一起玩,他们几个小孩都有点调皮,仗着人多每人都手持"武器"。比如扫把,撑衣杆,拖把,甚至是小石头什么的。每个路过他们房门口的人都要被他们打砸驱赶。儿子就是其中一个。儿子说被扫把打到后,其中一个小孩还拿石头扔他,儿子躲开了。
我转过身问另一家的小孩,是这样吗?那个小孩点点头。可是阿姨的孙子望着我,大声地说,他打我,你打他!你打他!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义正言辞地对她说,阿姨,您也听到了,是你的孩子先打人,我儿子只不过是为了制止这场闹剧。不能因为我儿子大就任你孩子欺负,对不对?
对于阿姨的兴师问罪,我没有很诧异,想起之前同事说的那些经历,我真的对她深表同情。后来同事很不好意思地跟我打了电话,告诉我,她管不了她妈。她就是这样用宠爱儿子的方式来宠爱她的孙子。她又成功地培养了一个崇尚武力的小霸王!
03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从出生开始,到去世结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0~7岁的心理发展情况尤其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厦的基础部分,直接决定了大厦的风格和高矮程度。父母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给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就能够给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引自百度)
从小我们就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其实它除了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是孩子的性格培养从小就要关注。我们读过很多名人传记,了解到很多人都是因为有一个好母亲在儿时对自己的性格的影响才成就了他一生的伟绩,比如岳飞,比如苏轼,比如胡适之。
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关注ta的性格、习惯,确切地说是人生观价值观。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内心都要充满阳光,要有一颗向善的心,这样的人生更容易幸福。
如果黄武林的父亲发现儿子有点偏执,能够及时开导,或许悲剧可以避免。如果马加爵的母亲发现儿子生性敏感,能够早日引导,让他的内心变得再强大一点,惨案也许就不会发生。但人生没有如果,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
愿年轻的父母能够关注自己的孩子,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阳光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