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乐冰老师,一个即将做小姨的教育学学士,家庭教育讲师,心理咨询师。面对一个生命的到来,我决定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整理总结自己所学的教育学知识,为这个小生命更好的成长做准备。希望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更多的知识。
想必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产假结束后,每天早上上班要走宝宝都会哭闹,很多妈妈都没有办法,有些妈妈选择偷偷溜走,有些妈妈选择趁孩子睡着离开,但是之后就会发现越来越难溜走了,到了上班离开的时间,孩子好像知道似得老盯着我。妈妈们可能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其实不是!这是孩子爱你的表现,具体听乐冰老师道来。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9个月之前的儿童还没有获得客体恒常性,通俗来讲客体恒常性就是儿童认识到一个物体暂时不能被五感感知,并不代表它已经不存在。大概在儿童9——12个月的时候获得客体恒常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你可以试着把孩子的玩具藏起来,你会发现简单苦闹之后可能不会再寻找,是因为在他的意识里这个玩具已经消失了。对这些可爱的婴儿来说,眼中看不见,心中也就消失了。
到了儿童9—12个月时候,他们客体恒常性的名观念的开始发展,例如此时再将玩具用毯子完全盖着,婴儿会揭开毯子找到它。表明这时的婴儿已经知道:即使物体看不到,它们依然是存在的。
理解了这个时候我们宝宝的儿童心理状态,我们就可以理解面对妈妈的离开,孩子为何会如此大的哭闹,实际上是宝宝对母亲的深爱之情,认为母亲离开后便消失了。妈妈有没有很感动。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当我们把物体藏在A处时,12个月大的宝宝能够找到它,然后,我们把物体放在B处,宝宝却仍会到A处寻找它。一直到18个月时,婴儿才能够根据物体位置的移动来寻找它们,到24个月时儿童可以跟随看不见的转位。比如说一个球绕着沙发迂回滚到了沙发下面,这时儿童依然能够找到球,因为他虽然看不见球了,但他仍能在自己的内心想象出球滚动的轨道。
这个问题其实每个小朋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哭闹正常,如果不哭闹看着你离开才叫吓人呢。
家长朋友们可能要问了,那么就没有办法了吗?
办法还是有滴:
首先帮主是不建议妈妈偷偷离开的行为的,孩子会有极大的不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可以试着和宝宝们做些躲猫猫的游戏,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是会回来的。前期要做一下很简单的,爸妈是不是都做过这样的游戏,挡住自己的脸,然后又出现,孩子就会很开心,这是因为孩子发现爸爸妈妈消失后又出现了,之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躲猫猫的游戏也可以复杂一些。
之后慢慢的,在家长离开之前,还是和她告别,亲吻,再见,并告诉他,什么时候妈妈会回来的,并给你带好东西。告别的过程要短暂,然后一转头就走,千万别回头。让他知道,哭不是挽留妈妈的手段。每天妈妈还是要在特定的时间走,并且会在特定的时间回来,并且会有好东西送给她。这样不断强化之后孩子哭闹的行为就会好转消失的。
所以,妈妈离开孩子哭闹,妈妈不要郁闷,这是孩子的心理机制还未发展健全,也是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巧用躲猫猫恰当告白等妙招来解决这个问题。
希望对宝妈们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乐冰老师,一个即将做小姨的教育学学士,家庭教育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科普最新教育知识,解答各种育儿问题,教育这条路上愿你我同行。
我的文章类型大致分为三个方面:教育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史趣事;以及你情我愿的小故事。
欢迎关注我, 查看以往文章,及时获取最新信息。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