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自己的大学生活,真的是艰难而曲折。大二的一场病,使我与同学的正常学习轨迹从此偏离。休学了两年,再回到学校,一切都变得很不同。周围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同学们对我以学姐相称,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尊敬,然而对我,却提醒了我一些别的什么东西。
插班学习的过程不是很惬意,不能逃课,因为没有人会替你答到,也不会有人告诉你老师说了什么重点,一切只能靠自己。上课,听课,下课,整理笔记。
上学放学的路程不远却很漫长,因为一路上只有我自己。有时候,一个人在路上难免会多想,只是生活不会因为我的踯躅而停下脚步。单调的日子扔在继续,我的脚步依旧不能停止。
有时候会告诉自己,坚持到毕业就好了呀。坚持到底就好了呀。于是奋斗的路途上,我从不敢懈怠。偶尔一次晚起,会让我心中备受折磨——那是一种罪恶感,一种因懒惰而来的罪恶感。尽管课程安排变得很不合理,大二以后的课程我几乎都是倒着来上的:先上大四的课,然后修大三的课,之后又补修大二的课,最后因为课程计划调整,大四的我竟跑去大一和那些freshman一起学习大一的课程。由此,脸皮渐渐变厚,再遇上那些陌生的疑问的眼光,我竟也可以做到波澜不惊了。
如今,面对大学最后的尾巴,本该四年完成的学业,我在第六年感叹它的相见恨晚。该如何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呢?激动,不舍,抑或不安。——其实没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很复杂。
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让人觉得痛苦。然而更让人头疼的是大四下学期竟然还有课。是的,有课,而且不止一门。对此,我也只能呵呵了。这意味着我无法脱身去安心的找工作,无法无牵无挂地去实习,甚至连找个兼职都要看是否与自己的课程表相冲突。我是一个踏实的学生,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我没有勇气一个学期不上课,然后期末考试还能淡定的来参加考试,我不敢保证那样我肯定能顺利通过,而我也不敢再冒险。一旦失败,意味着大学还会有第七年。
但是我很认真。我敢肯定的说我不会挂科,只要我可以去上课。而我也确实没有挂过科,从一点来说,我的大学也许还是不完整的。但我不希望它因此而完整。
就这样一个安静的上午,一个雨后阳光初现的上午。我静静地坐在图书馆,抱着手机,打开简书,开始了这样毫无头绪的思考,思考我的人生,我的过去,我的未来。
过去的几年,我的生活颠三倒四——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所以以后,我尽量让生活看上去井然有序。于是学会了提前做计划,并且每周都给自己制定一个任务表,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在后面打一个勾。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这样我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星期我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完成。每个对号所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我心里都清楚,这让我有一种成就感,也激励着我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对于未来,依旧是心存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并不意味着我什么都不能做。又不缺胳膊少腿,长得也不比别人难看,为什么要对自己那样没有信心呢?于是有时候也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振奋起来。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不急不躁的状态。我喜欢那种为了某个目标而燃起的三分钟热度,也享受那种默默耕耘时宁静的心态。前者让我享受到生活的激情,后者则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原动力。
生命本来就是一场旅行,旅行的时间能持续多久,我们无法决定。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能走多少路程,确是我们可以适度把握的。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慢了半拍,也不必失意,因为这样可以看到更多风景也不一定。
于是联想到自己。大学期间生病休学,这多出来的两年,就当是生命的磨练,或许还是命运额外的馈赠呢。本来坐在这里,心情是不平静的,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之后,心情也就舒畅了。心灵鸡汤也好,随性杂文也罢,不知道该怎么结尾,只是想告诉为生活而奋斗的每一个人,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纪念。这样的收尾笔者也是醉醉的,将就着看吧。
2016年3月14日,蓦然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