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两年,追了两年罗辑思维的周播节目(视频&音频)。
看着它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鲜有人谈论,到周围所有人都在聊;从满场叫好,到争议纷飞;从流量越拱越大,到戛然而止突然转战自有平台得到app。两年时间不可谓短,罗辑思维给我带来的影响不可谓小,与罗振宇所讲所谈产生的共鸣不可谓不多。
无论外界争议有多大,我必须承认,这两年中我自己从罗辑思维的节目中汲取了很多精华为我所用,并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相结合产生了一些扩展。于是,建了这个新的系列文章“罗辑思维拆拆拆”,把罗辑思维节目中能与我产生共鸣的认知拿出来,进行解读和拓展,希望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也能帮到一些朋友或者引起一些讨论。
罗辑思维视频节目的最后一期,罗胖选择了“这一代人的学习”作为题目,并分享了自己对于学习的五点心得,分别是:
1. 跟人学;2. 掌握概念;3. 缝合;4. 碎片;5. 目标
对于这五点,cannot agree more. 同时,我对每一点又都有自己的表述。
1. 跟人学:共享大脑
当我们谈论0.00000001时,我们说这是一个几乎为零的数;而当我们用自己的知识除以全世界存在的知识总量,得到的数字还要远比0.00000001小... 几乎可以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处于“无知的状态”。知道了这一点,恐怕每个人都会多少产生一点知识恐慌。但你其实知道,一个在某一领域已经获得了不少专业知识的成年人,如果想要跨领域获取相等质量的知识,你几乎不可能再去花10年时间从零学起...人的一生就那么长,总是需要些捷径的,这些捷径就是别人的大脑。
如何共享别人的大脑?
首先,要与牛人交朋友,经常与他们交流,你会经常获得惊喜。
我有一个私密小群,人不多,但都是目前在各大互联网公司身居要职的中高层朋友。大家喜欢做一件事,就是时不时的抛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进去激发讨论。有时,事无对错,只是角度不同。这种讨论经常可以发掘很多自己未知的观察问题的角度。错不可怕,不知道才可怕。结果是大家可以互相弥补认知上的缺陷,也就实现了共享大脑。最近一次讨论是关于今日头条的产品模式的讨论,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串个门。
同时,要多找经典的书来读。这个更好理解,经典好书是名家大咖思想精华的凝结,从“认知浓度”的角度看,恐怕没有比读好书更高性价比更高的共享大脑的捷径了。
2. 掌握概念:建立框架
很多人经常抱怨,学了很多东西,但发现自己想表达的时候,无法把那些素材串起来,于是感觉东西没有学透。
其实有个很好的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都经历过在家里找寻某件物品,但寻而不见的精力。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并未把这件物品提前放在一个容易记住的地方。例如某件夏天的衣服怎么都找不到,只是因为你把它放在了秋衣那一堆,或者干脆没跟衣物放在一起罢了。
“概念”在很多时候就是别人已经搭建好的知识框架,既然已经共享了别人的大脑,还要进一步的把这些聪明大脑中知识高效的梳理和归纳,这就必须连他们的知识框架一起共享过来,这便是掌握“概念”的意义和价值。
举个例子:郝明义在《越读者》中提出了阅读的四种类型并阐述了阅读应该是全面而丰富不可偏食:
主食阅读:实用主义的书籍,满足一个人生活、职场基本需要,例如各种“干货”书籍
美食阅读: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例如哲学、历史、文化类书籍
蔬果阅读:工具书籍,例如字典、百科全书
甜点阅读:用来杀时间的消遣,例如漫画、消遣类的小说
虽然每个人对于以上四种阅读的定义会有所不同,但一旦你获得了这个概念,就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阅读类型往这个概念里去套,并开始学会优化自己的阅读类型。这就是典型的共享了别人的知识框架,拿来己用,为自己的知识提供了一个归类的方法,一个附着的锚点。
3. 缝合:知识之网
同样有很多人抱怨,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却转身就忘,这个问题可能比上面那个还严重。
获取知识就像捕鱼。网太小,鱼从网外游走;网眼太大,鱼从网眼中穿过,这都不不靠谱。于是,想要将知识之鱼捕获,就需要知一个足够大,又足够合适的网。而同时,这个网也是知识所结。
举个例子:想要记住巴波亚1513年发现太平洋这么偏门的日子(《人类群星闪耀时》),你纯靠死记硬背肯定过两天就忘了。但你要是有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这个网,那“经过差不多一代人的折腾,过了21年之后,巴波亚发现了太平洋”也就很顺理成章的记住了。
4.碎片:知识之鱼
有了上面这一段,这点就好理解了。当你有网之后,就去捕鱼好了。
当然,如果你发现最近读的书和知识依然容易忘记,那就证明网还没织好,回头去把网先织好再回来。磨刀不误砍柴工。
5.目标:知识之锚
在哪撒网,在哪捕鱼,聪明的人是不会随意选择的。在一段时间之内,总需要有所目的。比如,某段时间主攻心理学,或者欧洲史,或者战争史,或者近代英语文学。
在一个领域下锚,然后织网,再捕鱼,这才是事半功倍的流程。
我是按照罗辑思维的阐述顺序来说上面这五点的,但在这个顺序上,罗振宇并没有组织的很好。于我而言,正确的顺序是:
2. 建立框架 --> 5. 下知识之锚 --> 3.织网 --> 4.捕鱼
而“1.共享大脑” 伴随以上知识构建和获取的全过程。
除了以上五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罗胖拆散在了#3和#5中,就当做第六点吧:
6. 以始为终:将输出作为最终目标
不以写作为目标的阅读都是kill time,不以创造为目标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