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介绍:
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只需10周,成功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弄清自己如何失控、为何失控。如果你总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开始工作;总是月光,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放松一下,却熬夜上网;一直想减肥,总是挫败;那么这本书就是专门为你而写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及时补充食物,真的那么重要吗?
不吃了,我真的不能再吃了!
要么瘦,要么死!
每每看到体重秤上自己的吨位,总是决定从今天开始少吃,很多小伙伴在发现自己胖了之后第一感觉就是,恩我吃太多了,我需要节食。
在减肥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运用自身的自制力抵制美食的强大诱惑力,还需要防止自己因为节食导致的一餐毁所有,吃回解放前。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
人体的所有行动都需要身体的能量作为支撑,而在饥饿的时候,食物的诱惑大于其他的总和。
在《自制力》中,有一个例子:马修,加略特是一名心理学家。他和鲍迈斯特一起工作。他很好奇大脑疲惫是不是因为缺少能量。恰恰在我们的生活中,抗拒美食,抵抗电影或电视剧的诱惑而选择学习或者工作等需要运用自控力的行为都会大量的能量。但我们无法通过给大脑主管控制力的前额皮质直接静脉输送糖分的方法让大脑恢复元气。加略特想,大脑能量的耗尽,是否直接导致了自控力的枯竭?
他把实验人员分成了两组,都布置了一系列有关自制力的任务,不同之处在于会给A组提供柠檬糖水,B组只有人工调制的柠檬水。实验结果显示,在完成一系列自控力测试后,所有被测者的血糖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A组因为喝了天然的含糖水,能量恢复很快,在接下来的测试中更容易赢得挑战,B组则难以自制,意志力显著下降。在面对巧克力棒时更不容易拒绝。
大脑真的有能量危机吗?
想想上次自己没有控制住情绪对别人大吼大叫是什么时候?或者是什么时候让你一口气吃下了平日里拒之千里的垃圾食品?当你觉得乏力时候,会选择来一杯特浓咖啡,加上一大块奶油蛋糕还是选择吃一些水果和坚果类食品呢。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消耗我们的能量,做一件困难的工作,选择走路而不是坐车去目的地,试图打动交谈的对象,都或多或少的消耗了我们的能量。
自控需要消耗我们的大量能量,因为我们需要抵挡眼前的诱惑,尽可能的去选择更加长远的目标。如果我们饿了,当饥饿的感觉持续的越久,体内的血糖就会逐渐降低,此时我们会慢慢的从肚子咕噜叫转变为全身乏力,变得懒得移动,因为此时大脑在告诉我们的身体,能量不足了,我动不了了已经。
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开始面临着危机,能量危机。开始给我们进行暗示,我需要糖分,我需要糖分。我需要食物我需要食物,快给我吃的!怎么还没有食物,于是开始焦虑。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里,每逢过年的时候的一顿肉,就是最大的期盼。而实质上,我们的大脑一直在告诉我们,不能被饿死,为了防止饥饿,大脑愿意去冒可获得食物的风险。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补充能量,任何的食物都会变得如此美味,难以拒绝。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节食很久的人更容易因为过度压制自己的进食导致突然吃了各种含糖量很高的,或者是不健康的食品。
能量危机可以通过单纯补充糖分缓解吗?
如果血糖降低会导致我们的大脑能量储备降低,那么单纯补充糖分就可以让大脑迅速回升能量吗?
是否给疲惫,无力的自己补充大份冰淇淋球或者巧克力棒就可以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虽然高糖分的食品例如大份冰淇淋,爆米花等过甜的食物可以在短时间内补充能量,但实质上,他们属于"安慰“形式的食物,非常不利于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假设现在你非常非常饿,或者心情极度的沮丧,在你的面前有一大桶的冰淇淋,大包的薯片,以及一盆蔬菜沙拉,你会选择哪一个?虽然蔬菜沙拉也许对我们的健康更有帮助,但也许很多人会选择,吃大桶冰淇淋以及薯片。结果是短时间内我们被表面的情绪高涨所迷惑,血糖升高了,精力也有所恢复,但等到冰淇淋见底后开始深深的懊悔,这吃下去得胖多少,心情更加低落。
这是因为:吃的食物会直接影响我们身体中的感情中枢——大脑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调节内脏活动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感觉信息
影响或产生情绪
引起睡眠活动
参与学习和记忆活动
吃了什么,吃的健康与否真的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许多重大思维行动。
糖分≠可用能量
如果我们长期使用含糖量很高的食物,那会导致我们身体的实际可用能量很低,转化能量的能力也远远不如低脂蛋白与蔬菜果物。更好的方法是保证我们的身体有足够的食物供应,而不是单一的补充糖分。
那么早餐的地位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一日之计在于晨,在经过8小时的睡眠过后,我们身体的血糖也在逐步降低,这时候给自己来一顿健康的早餐更有利于我们精力满满的面对一天的工作。在这里我们需要知道,选择糖分释放缓慢的食物例如谷物,低糖水果草莓,梨,苹果,蓝莓,坚果类会比松饼,黄油面包等更能给我们提供持久的精力。
持久的精力更容易让我们保持专注与意志力。
不要等到饥饿难耐时候再进食
在控制体重时,我们都会得到少吃多餐的建议,这其实是暗示我们,不宜过饱,也不宜过饥。过饱会导致我们的肠胃负担加重,也会让大脑花费更多的时间帮助肠胃消化。过饥则会让我们在失控的情况下更易摄入糖分升高快的不健康食品。
理想的状态是适时的进食,每次维持一定的饮食量。让身体可以拥有持续的能量,而不用担心过饱或者过饥的情形下带来的不适感觉。
你可以适时的给自己来一份水果,或者坚果,不用太多,只要足够让自己恢复体力就好,也不用担心会影响正餐的进食。
喝水也能补充能量
口渴不会像饥饿一样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让我们感觉到身体水分的缺乏。等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补充水分时,其实身体已经缺水很久了。喝水不足也会损害大脑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水也是身体能量形成的主要来源。如果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很大。即使没有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也会莫名其妙的心烦、急躁,还很容易发脾气。那么,这种现象就可能是体内缺水的信号。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大脑储存的能量不足,其结果就会导致“急躁情绪的产生”,而水分会按一定的节奏和频率产生电能,随时补充消耗的热能。然而,当体内缺水时,就无法及时补充大脑的能量。大脑在缺水情况下,也会导致能量不足,我们也会感觉到疲劳,大脑从而开始有意识的储存结余能量,避免动用思维等行动消耗精力。
身体缺水也会导致我们的血液粘稠,提高患病的风险。茶,咖啡,饮料虽然可以瞬间提高身体的精力,但由于咖啡因利尿,长期缺乏水分仍然会让我们感觉到缺水和疲倦。
用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面对挑战的能力
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能让我们以更加充沛的体力面对日常生活需要的挑战,这些形形色色的挑战不止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当我们处于极度的饥饿,缺水等情况时,由于人体可用能量不足,更不易抵抗冲动决策的诱惑。及时补充食物,健康的饮食对我们补充能量更有益,也更能让我们发挥大脑的功效,抵抗冲动,考虑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