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与两条船

    《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看起来还是相当震撼的,从海陆空三个角度共同构筑还原了1940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虽然是以战争为题材,但并没有过多的凸显战争类题材容易出现的英雄主义,而是极为真实的从军官、士兵、普通人民的不同视角,不褒不贬,在克制冷静的叙述中,展现了对生命的渴望与敬畏。

    (这段写的。。。有些做作了。。。)

    在看《敦刻尔克》的过程中,每逢一艘船被击沉,每逢海中遇险,真的都会一次又一次想起藉里柯画的《梅杜萨之筏》

《梅杜萨之筏》 藉里柯 1818-1819

    这幅作品创作于1818-1819年间,是藉里柯26岁时完成的作品,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816年法国的梅杜萨号战舰由于船长疏忽职守而触礁,船上的官员登上船上唯一的救生艇逃走了,而船上剩下的150名乘客在海上整整漂流了12天,只剩下15为幸存者,而这15人中最后只有10人活了下来。

    这12天中所发生的故事极其残忍,自杀、他杀、互相残杀、有的人被扔下船、有的人被吃掉。其实这和《敦刻尔克》电影中的许多情节都是极其类似的,法国士兵扒掉死人的衣服给自己换上装成是英国人、以抬伤员为借口隐隐亢奋的想跑上撤离的船、看着被击沉的船带着伤员沉入海底、海上被救起的士兵死也不愿意回到敦刻尔克,在争执间使无辜的男孩意外身亡……,每个人物都是灰色的,没有明确的黑白之分,为了能活着回家去,什么事情都愿意尝试。

    人性永远都是真切而又共通的。

    《梅杜萨之筏》比《敦刻尔克》里面的冲突要更具有凝聚性,画面里的所有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都是在杀戮和食人的条件下生存下来的,他们应该也知道,这辈子再也不能堂堂正正像个人似的活下去,但是尽管如此,仍然阻止不住对生的强烈渴望,仍然站在筏子的最前沿高呼呐喊。这种大悲与大喜的冲突,绝望与希望的混合,生死与爱与恨的强烈碰撞,不得不说这种才是真正的浪漫!!!

    谈完故事背景,具体到画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幅画采取了非常鲜明的对角线构图的形式。

自己加的对角线

    (画的太丑了。。。凑合看吧。。。。)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这一条,是鼓起的象征着希望和前进的风帆,一直到已经僵直的挂在筏子上的尸体;而从左下角到右上角这一条则是冲突最为激烈,最为精彩的一条,左下方的老人抱着已经变成青色的儿子的尸体,空洞茫然,似乎人虽然还活着,但早已变成了一具空壳;与之相对比呼应的右上角是一位极其健壮的黑人,他在人们的簇拥之下,高高的举起一面红色布料,拼命迎风挥舞着。在最远方的海平面上,隐隐的可以看见一艘船的桅杆。

    生的希望与渴求在最明亮的顶端高举不灭,而死亡的阴郁也从左下角甚至一路蔓延到画外,这是一幅7米×5米的巨幅油画,所以实际上,当有机会真正站在画前观赏的话,视觉冲击力应该会更强!

    而在激动之余!在赞颂生命的同时,我觉得不够,还是不够!虽然导演涵盖海陆空,从各个空间都将我们封锁在了这部电影中,但是,是否可以跳脱出来?那么,就只能转头探索时间。

    然后就简直真的是神来之笔了。。。咔嚓一翻书,就看到了透纳的《奴隶船》!神在哪里呢?《奴隶船》是1840年的作品,正好是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一百年!而透纳也正好是个英国人!

《奴隶船》 透纳 1840

    那么《奴隶船》讲的是什么事情呢?是英国人,干的最为恶心的,黑奴贸易!

    这幅画描述的是1783年的一个真实事件,当贩卖黑奴的船主得知保险公司只为死去的奴隶做赔偿,而不为任何路上费用进行弥补的时候,极为可怕的一幕发生了。船上所有生病或者虚弱的奴隶都被无情的抛到了大海里,甚至连镣铐都没有帮他们解开,就直接扔了进去。在这一片虚虚实实的光景色彩之间,小船轻巧的向着远方行去,而无数黑奴被置身与这片对他们如此陌生而又冰冷的海水中。他们哭喊,伸出胳膊疾呼,但是最终得来的回应却只有成群结队过来捕食的鲨鱼。

    同时啊!1840年,我觉得这是所有学过历史的同学都极为敏感的一年,这年也是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啊!就在这一年,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前的一百年,英国也是开着船,在枪炮轰鸣中,撕裂了中国。

    这个时候,心情就变得极为复杂。。。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个男主的父辈、祖父辈是干什么?如果他们家干过走私黑奴的生意?或者他爷爷曾经参加过鸦片战争,轰开了中国的港口。。。那么我们要作何感想?

    或者换一个民族,波兰人,在遭到轰炸又遭到背信弃义的波兰人,不知道他们看《敦刻尔克》电影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感动?冷漠?还是甚至冷漠中带有一丝嘲讽?

    我们常常被教育说要长记性,长记性,那么这个记性的度量时长,究竟是多长?到底是要秉持怎样的历史观,才能算是不背叛历史?

    刻薄如我,当想到黑奴贸易和鸦片战争两件事情的时候,甚至忍不住想开启嘲讽“哟~当年练出来的船技,现在都用到这了哈!”

    但是我又知道刻薄不对,要改。

    所以在尝试找理由说服自己的时候,再次惊异的想起,透纳,画这幅《奴隶船》的画家,是英国人,也是英国人。这也是他们自己对于自己历史的反省与鞭笞,如果没有他这种深刻的对自我民族的批判,那么我们也无从有今日的遐思,愤懑乃至最后的感动。

    最后的最后,突然想起当年高中的语文课,“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永远都是善与恶交杂在一起,矛盾,但却因此而迷人。

    《敦刻尔克》与两条船,一条船是浪漫,另一条船也是浪漫

    (哈哈哈,模拟造句。。。但,两幅画确实都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不同国家代表作品。。。是知识点!要记!要记。。。)



查资料过程中的一些神奇巧合与八卦:

1)英国的历史啊!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1740年,与荷兰抢夺海上霸权;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侵入中国;1940年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2040年还会闹什么妖?

2)达利在1937年为了躲避战争跑去了意大利,研究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结果迷上了拉斐尔,画风开始趋向古典主义,也由此,被超现实主义开除。。。。

3)1918年,毕加索和马蒂斯联合办展,希特勒失明

4)杜尚娶了马蒂斯的儿媳妇。(这条真是。。。太八卦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236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6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715评论 0 3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99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95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33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85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22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02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9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1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47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5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0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5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0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6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