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封城了!似乎是件大事,但与我而言,说实话还真没被卷入大事。因为,从封城到解封,虽不能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确实与平常的日子没有太大的区别。
平常啥日子?完成好所有的家务之后,剩余时间读书、打卡、做新网师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封城时候咋过?可以说和平常的日子一样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全家人都宅在家里不出门,然后看着微信里物业的通知或是听着楼下人工小喇叭的喊声,每天下楼做个核酸。
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关心的“西安封城”,难到“有幸”身在城里的我没有一点感觉吗?呵呵还是有点的
做核酸
从西安一开始发现有疫情到传播,社区就组织全员免费做核酸,一直做了近一个月,一分钱也没收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之大可想而知。至于做出来是阳性的人都经历了怎样的隔离与治疗,是真不知道。既没看到有关报道,也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在这个范围内。大家都说是免费治疗,免费隔离。
老公家对老百姓生命健康的保护很重视、很关心。
从头一年的十二月份第一次深夜冒雨排队做核酸,到今年的元月23号(当时说这是解封前的最后一次全员核酸)被楼下的“下楼做核酸”吆喝醒,成了日子里的规定动作。做核酸的过程,感觉都是在被服务中。30号,迷迷糊糊中又被楼下的“下楼做核酸”吆喝醒,一看物业通知,说是阶段性抽查,常规性预防,要保持冷静,不传谣,不信谣,每人都得做。
回想一个多月的核酸经历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一开始是在悦园(有门卫、监控室)外面的小区竹林广场,每次都是排着长长的队。一开始,做核酸的人们站的距离很近,还可以随便聊天,互不设防。后来就是两米远一个,似乎每个人都可能带着病毒。排队等候最多的时间有过两三小时,但西安的冬天很宜人,就是下点雪也一点不冷,而且还有借此好好在手机上或阅读,或写东西,一点也补觉的时间长的难耐。
后来,风声一天比一天紧,电梯里是人背着人站着,走在去做核酸的路上,人尽量相互躲开。再后来就是送核酸入园,而且是一个园子里最多时六个采集点。采集点最多的时候也就是让人感觉到存在于最紧张氛围中的时候。看到电梯里有四个人,其他人就宁愿等下一趟也不去挤了,而且都拉开距离排着队现在大厅里静静地等着。
做核酸的中途虽然想过:从开始到之后的半个多月里,几乎没有接触过家人之外的任何人,产生了“今天不去做了”的想法,但又想到在微信的某个地方看到:不做核酸第二天绿码就会变黄码;不做核酸的几个人被带走了等信息,真是让人心存疑虑。于是,每天只要有通知,就坚持着。
挺好的,不痛不痒不花钱,还顺便下楼看看天。只是需要和遇到的每一个躲得尽量的远,因为有传闻:有的地方在做核酸的过程中相互北传染。
每次做完回到家,赶紧全身喷洒酒精,使劲洗手刷牙,把穿过的外套就放在门口,门口的地上也赶紧“八四”伺候。嘴担心的就是在做核酸的过程中被感染。洗手啊洗手,消毒啊消毒,就是待在家里,也成了动作的主旋律。
核酸啊核酸,叫人说你什么好呢!你是治病还是检查病,是让人心安还是让人恐慌?这新冠病毒也有意思的很,用一支棉棒在人的喉咙里搅几下就被发现了。我在想,这个病毒如果需要的是其他医疗器械来检查,比如拍片或者做ct才能发现,那一千多万人的城市,天天做,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
做核酸,给大小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外孙夏天在家里用积木设计房子院子,除了专门给姥娘设计了一个种植园(他说姥娘喜欢种花)外,还专门放了几块积木在“院子里”,说这里是我们家做核酸的地方,出去就不用排队了。遇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在允许到园子里放风但不能出园子的日子里,一下楼就不停地边跑边喊“下楼做核酸”,任她奶奶怎么说“别一直喊啦,你啥呀”,也制止不住。若干年后,“做核酸”这样的记忆会成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各种体验的文字讲述。
很幸运
这一轮西安疫情的传播,从一开始的发现到最后的清零历时一个半月。感染人数——,被离家隔离的达三四万人。
万幸!万幸!虽然正好住在西安,但所有的以上内容都是悉闻。不要说别人的苦难经历和不幸只是属于别人的,只能说当下的处境只是幸运。
也是微信的信息说,只要一个小区有一个人被感染,全小区的人就不能出家门;只要一栋楼里有一个人被感染,这栋楼里所有的人都要离家集中到另外的地方去隔离。也是在微信上看到,被大公交拉上离开家,集中隔离的视频,后来就看不到了。类似的内容看到后很不舒服,很令人为自己也可能要有的经历而忧虑。
万幸!万幸!所居住的地方是西安被感染人数最多的重灾区雁塔区。因为防控不力,区长书记都被免职。但是,我们若大的金泰假日花城区十几个园子,没有一例,用管委会通知里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好好宅家,坚持做核酸,保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这片净土”。是啊,光我们悦园就有近三千人,日常生活中,这三千人会产生多少人与人的链接啊,如果有一人感染,那真是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啊。心中念念:感恩老天保佑。说实话,有那么几天,心里也确实担忧的很,并做好了被拉到集中隔离地方的准备。因为若多的人,谁能保证它的纯度呢,一栋住户5,6百的楼一旦出现一个,老公家要求集体离家隔离的时候,谁能说我就要在家里,就不走呢。于是,在家里取出一个拉杆箱,放了些日常用品,还想着只要被最组织离家,还要带个小电饭锅和小米,好给外孙煮粥喝(外孙从小到大养成了每天都得个小米粥的习惯),对啦,咸菜也得带上。好在有备无患!大是大非面前,事情一旦发生,个人的唯一选择就是只有服从组织。
购物与储物
这里的物,基本都是指食品。“名以食为天”的食与天在关键时候才显现出它的真正内涵。没了食物就是最大的失去。
可以说西安封城有些方面是逐渐紧张起来的,但有些方面也是一下子让人感受到紧张的。众所周知西安是——封城的,就在封城的当天,我还走出到外面小区转了转,看到所有的店面都关闭了,随口还哼了一句《这世界有那么多人》的歌词“无人的空荡”。街头的门店全部关闭,车也几乎没有。可是当时小区里的小超市,水果摊,菜店,肉铺还是随便开着,随便买卖着。所以我以为这封城的实质内容就是不让人离开西安,其他不会收影响。第二天晚上,人们都储菜,我也在小区转悠到十点,买了肉蛋奶菜,往家里送了两趟。心里想着既然人家都在储,咱也不能坐等闲,宁可没有用到而到时候烂掉倒掉坏掉扔掉也不能让“没有储存”这样事情的遗憾。第三天在小区排队做核酸,又顺便进了几个门店,当时店里的奶、蛋等许多常用食品已经断货,我买了店里有的,能够存放久一些食物,比如麻花,花生米之类。第三天小区通往大路的口子全部封闭,我在小区里面接了女儿闺蜜同城快递送来的一大箱各类蔬菜,菜店还在零星卖着头一天晚上剩下的菜。我又买了一大块肉,一大箱水果,一袋鸡腿,两条鱼,油盐酱醋一堆搬运回家。第四天再出去做核酸,整个小区卖啥的也没有了。这时,才反应过来,是真的被封了,如果家里没有,就一定不会再有,是真的想买啥也买不到啥了。回到家盘点一下储蓄,两个月不出门也问题,而且是应有尽有。
这样,就被封了。被封的头一周是真正感觉到“家里要是没有,真不会有”。不能出门,没有网购,没有快递。微信里看到的信息,有的储存的食物不够开始挨饿,有的连灶具都没有,每天吃泡面。这种情况是真有,因为,当下物质富足的社会让人养成了对储存食物没有忧患意识的生活习惯。有许多人不习惯储存食品,有的人长年就是点外卖。真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样的封闭日子里经历了什么。第二周物业就开始安排社区的网上订购,但是,即使是定了,也事到了第三天才能送到监控室门口,晚上通知陆续取货。而且,只要网上一上货,一下子就被抢光。为数不多的商品品种(面,米,油,水果,奶,肉)一般情况下都打着“售罄”二字。虽然家里有货,我还是参与了抢购,哪怕只剩下是最贵的一大桶花生油,我也赶紧支付订购。抢的时候想到小时候姥姥常说“一米度三关,一滴油可以机灵(精神状态好)三天”。这中途,收到一次救济。说实话,要靠些一次救济熬几天家里没有其他食物的日子,也还真是一种难得的饥肠辘辘的体验。我呢,虽然啥都有,但这种情况下被救济还是很感动的,救济品是一个西葫芦,两个萝卜,一颗白菜,三个土豆,两个洋葱头。一个月就收到这一次。微信里有其他区朋友晒救济品的,各区不均等的很。似乎也感受到了各区之间工作方式的不同与经济实力的区别。
彻底宅家之前,除了集中购物使的物质越发丰富,小时候养成的生活习惯,这时候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比如我总是习惯吃着一袋面,肯定还存放另一袋面,用着一壶醋,肯定还有另一瓶醋在柜子里放着……,也就是说,家里的食物一定是有正在吃的,还要有在柜子里存放着的。这次这个习惯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一点也不担忧没菜、没奶、没蛋、没肉,连调味品都是富足。不过,日常的日子里,享受的就是常吃存货而不是鲜货。呵呵,又一次证明: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随。
宅家的日子
元月23号上午,可以自由出园子的门了,小区里的买卖恢复了日常,但人流还是稀稀拉拉。午后,下了一阵大雪,姥爷带着外孙出去转转。回来说,物业在拆隔离栏呢,可以自由出入小区走到大街上去了。
解封了。面对好像是突然的解封,还有点不适应了呢,更好笑的是竟然还留恋起被封的日子。
被封的日子里感受最深的是时间过得飞快。还有女儿说的,除了享受着老妈变着花样做出的美餐,还享受到了物欲降到了最低后的舒服。不用化妆打扮,不用开车烧油,不用交往消费,不用网上看到就想点支付。是啊,封在家里,只做能做的,想做且能做的事情之外,确实是不会再有其他欲望了,尤其是物欲。脸不洗头不梳衣服很随便的日子也是自由的另一番体验。
我的时间过得快有四大原因。一是陪着外孙玩儿,感觉时间是一晃;二是把厨房当饭店开,谁想几点吃饭我几点热情下厨房,可以事集体吃,也可以是每人单点。我还得不时滴在“下厨房”上学习厨艺,我还得负责每天上午给每个人拼各自的好水果盘;三是有既喜欢读又必须要读的书,读了之后每天还要把读书摘录发在新网师学员群里,四是有新网师不间断的工作交流与工作作业。是真充实,真忙碌。所以我就想,这宅家的日子真不赖啊,家人都在身边,我只负责当好大家的全职保姆就好,而且我是乐在其中;我又有自己的书可读,工作可做,而这些又是我的乐趣所在。对了,还有每天在“西安声乐群”里练谱子打卡也是一大乐子。每天的时间真是一晃。
锻炼身体吗?锻炼!老公的爱好是萨克斯,吹萨克斯本身就是一种锻炼。练了六七年了,在家里继续练,低声吹歌,低声继续练基本功,偶尔到楼顶吹几声高音。女儿和外孙每天只穿着袜子在地上跳绳,跳的满头大汗,而我呢,拖地抹桌子下厨房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就是最大的运动量。
每天就这几个人宅着,交流啥呢?交流微信上看到信息,但最主要的是每个人各有各的专注点,兴趣点。
夏宝这个冬天应该说过的挺有意思。不用每天早早起来匆匆忙忙上幼儿园。每天有妈妈的陪伴和严格的管理——“读绘本、写字、做算数、写拼音、不许看电视、不能玩手机、只能看三十分钟平板”,还有姥爷姥娘无尽的呵护和吃喝拉撒睡玩的用心照料,还有不时地和被封到西安外爸爸的快乐的视频聊天。家里床上、地上、沙发上,到处都是玩具,到处都是夏宝的游乐场。解封后,夏宝说,我都不习惯在外面玩儿了呢,宅家其实挺好的。
期间,每天晚上不睡,每天早晨不起。这样没有时间的束缚,也是难得的一大享受和自在。
期间,接到许多亲朋好友的关心和问候,不胜感激。面对声声“一定要好好保重”,我知道这就是真情,就是友情。但具体到自己的现实生活,怎样做就是“好好保重”呢?用勇气直面必须直面的,然后珍惜眼前所有拥有的、面对的。当一个人的“勇气与珍惜”成为思维与行为的时候,每一个日子便是坦然的。
期间,从小在一起生活,最包容我、理解我的表姐去世了。姐姐抗癌几年,虽有心里准备,但还是为不能赶回去为姐姐送灵而痛心。因为封城,根本就是插翅难飞。大势面前,人就是区区。
期间,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彰显了强大的力量。简单到,如果没有手机微信的发明,那又会是怎样一种形势与处境?可想像,又不可想象。
解封后
解封后的第二天,老公早早出去理了发,剃了须,吃了早饭便到公园去做作业了——练习吹萨克斯。女儿恢复打卡上班的工作方式,晚上和朋友们打了一场网球。我带着骑着自行车夏宝绕着小区大大地转了一圈。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还是有“自由了”的轻松心情。
病毒呢?好像一下子从西安消失了。
一个月里的患者们恢复的如何?曾被集中隔离的人们现在的心情如何?不知道,也知道不了。
应该回家过年了。
稍微等等吧,因为回到老家,还有老家政府对待从西安归来者的政策,也还会有老家人对待从西安归来者的心存疑虑。
大年初一的午餐订好了,点外卖!这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过春节的方式。
这是在西安过的第二个春节。第一次是2014年。
2022.01.31
凌晨1:15于西安金泰假日花城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