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可能死于心脏病,那么我想提前知道。我会想了解一下我余生必须与之搏斗的敌人,尽我所能地研究它,并制定防御策略。”
心中4.5分,终打5分。
0.5分丢在我认为这本书,完全不需要尤瓦尔.赫拉利(尤瓦尔这几年几乎成为腰封‘天王’了)背书推荐,因为它已经足够优秀。
行云流水,不掺杂任何非必要离场的全局梳理,我再次确信,一个好的作者对于一本外文书的赋能是多么强大。
作者罗伊.泽扎纳讲述科技自我遇见的方式坦诚而直白,我没有从书中看到让人厌烦的各种生搬的故事,而是看到了一个融进生活的科学家对于当下已见雏形和未来极具颠覆性影响科技的感受和反思。
深入检出,完全没有距离感。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温和,实在难得。
首先,在今年的八月图书市场上,这是一本冷门书。
我想它的冷门源自“简史”两个字在近些年图书类目中的泛滥,别人我不清楚,反正经过这两年参差不齐简史类图书的狂轰滥炸,我已对这类书籍保持天然的距离感。
直到我拿到这本书,阅读了几页关于3D打印的内容,才知道有些拒绝就是偏见,而偏见会错过太多。
现在即未来,拥抱是上策
当很多人都在抱怨科技将人类的本性逐渐抹平时,我依然陶醉并享受在那种史无前例的变革快感中。
没有人希望世界变差,就像所有人都几乎想过长生不老。
在我看来,生产力的进步和跨越式发展是必然的,是不可逆的,因为“延迟满足感”的生活模式本身就有悖于人性。
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就是优质的生态环境,舒适安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在等待。
即时满足才是绝大多数人对生活的高层阐。缩短流程,简化步骤,快,更快。更高层次的效率,是解决人类发展需求的钥匙。
作者对于3D打印和个性化制造的描写,基于他在以色列的工作经验(包含随后的章节都是如此,也许这正是吸引我的原因。)。
相较于很多作者对于新技术的担忧和批判,作者显得更乐观,他看到的更多的是3D打印技术彻底成熟,走进日常生活后的正面影响和对人类生活习惯的改变。
我们不一定要对新科技,新发明持人文批判的态度,或将其拉伸至人文主义的隔离。
技术的诞生一定源于一种特定需求的空缺。科技是解决问题的,不是摧毁答案,况且,科技的最高表达,也归咎于人类思想的实现。
因此,与其神头鬼脑的与未来、科技保持距离,不如主动拥抱、适配。
既然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为何还要规避?
喜欢这本书的另个一原因,是在阅读时,我发现自己观察视角的维度提升了。
作者将所有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拉近了一个塞满氧气的未来博物馆。
从生物革命中的重写生命到人类追寻的最强大脑,每一个章节都值得屏气凝神。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其中“终结衰老”的内容。
当纳粹优选人种配对,希冀遗传长寿基因改变人类长度,到培育果蝇意图找到长寿密码,再到低热量素食疗法延长生命,人类一直走在挑战自然法则的道路上。
可这有什么错呢?每个人都有权利解开死亡的重击密码,因为我们应该知道为什么衰老和死亡是人类的必然。
基因药物带来了希望的契机,更接近、了解自然真相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实验、分析、动物临床,他们用科技在解决冥冥中的生死宿命,我们要做的或许只是保持期待,对未知充满热度。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在这些科技先后涌现的背后,是人类对于未来的忐忑和彷徨,我们需要技术去拨云见日,我们需要技术去引领生命的走向。
生命的真谛不是故步自封的踟蹰犹疑,而是主动发现、遇见、改变,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