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BM的十年咨询生涯里,为很多客户的中高管做过领导力发展项目。
其中有一个必须要有的课程内容,就是告诉管理者在成为管理者的那一天起,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变化,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教练,要学会带队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单打独斗了。
讲完这个理念后,在管理者还有点将信将疑的时候,马上就会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工具模型—G.R.O.W,手把手地教管理者怎么样成为一名教练。
印象很深的一个项目,是讲师带着华为的管理者在课堂上练习了几次这个工具模型后,很多管理者的眼睛开始亮了,变得兴奋起来了。因为他们觉得用这个工具和下属(课堂上由另外一名管理者模拟)谈完话之后,和以前谈话的效果完全不一样了。
尽管谈话的过程有可能比较累,但谈完后发现下属的眼睛是亮的,很激动,很兴奋,充满了信心,找到了方法,像打了鸡血一样。管理者也非常的有成就感。
等管理者回到工作中,按照我们的要求和指导,刻意地用这种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累了。
以前天天要么做一些本应该下属做的事情,要么总是为下属做坏的事情去灭火。现在突然发现下属“长大了”,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了,或至少愿意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那些难题了。
曾经一度以为,这个G.R.O.W模型是IBM公司自己创造的。因为IBM基于自己的管理实践,总结创造了很多这样的管理工具和模型(比如被朋友圈的标题党文章炒红的、著名的、据说华为掏了大价钱的BLM模型)。
直到有一天,看到朋友圈里的一个消息,说G.R.O.W模型的联合创始人Alan Fine先生要来中国巡回演讲,才知道原来IBM不是这个模型的创造者,而是全球最好的几个企业应用者之一。
既然这个模型的创始人都来了,机会当然不能错过。想结合自己之前对G.R.O.W模型的理解、应用和思考,看看有什么新的启发。于是从外地专门提前一天回北京,参加了这个讲座。
听完大师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后,的确不负所望,起到了温故并知新的作用。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讲座带给我的最大的两个收获:一个公式,一个模型。
-------------------------------
1:一个公式: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可以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即所谓的”深入浅出”。这次讲座感受最深的是Alan先生带来的一个大道至简的公式:P=C-I
P (Performance), 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大人的工作成绩,或者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等等一切结果性的东西。
C (Capability), 就是能力。
I(Interference),就是干扰。
根据这个公式,要想提高各种成绩,很简单,就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提高能力;二是减少干扰。
这么说,肯定大家都觉得,大师说了句废话,至少是太干了,不解渴。所以肯定还要把这两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才过瘾。
为了让亲们更容易的理解这个公式,下面我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例。
因为亲们如果是父母,一定有这个需求和痛点;如果不是父母,至少也是一把汗水一把泪水在当学生的路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一定有这个共鸣,所以肯定一说就明白。
第一个发力点:提高能力。
这个是一定的,孩子要想提高学习成绩,肯定得需要掌握老师讲的各种知识,肯定得掌握老师教的各种解题技能、应试技能,肯定还得具备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身体等等的能力。
而这些知识、技能、能力,统称为能力,或者现在俗称的“套路”。
这些能力里面,大部分的孩子不会样样都行,缺什么就得补什么。所以现在很多父母都会根据孩子们的学习弱项,给孩子报各种的课外补习班、训练班,家教等,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早日成为一枚学霸。
以上的这些补习班、训练班、家教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外至内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反正家长该花的钱都花了,该报的班都报了,该请的老师都请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家长们就会发现,同样都是差不多的学习成绩,同样都进了一个补习班、训练班,同样是一个家教,同样都挺努力的,但有的孩子上完了就像被点化了一样,快速成为了一枚学霸,或至少学习比以前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而有的孩子上完了,仍然和以前一样,上补习班前啥样,上完还是啥样,根本没提高。
所以,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影响成绩的第二个因素:干扰。
所以,就需要在第二个发力点上下功夫:减少干扰。
同样一个培训班、家教、训练班出来的学生,要说学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老师也一样,学习的时间也都一样,但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成了学霸,有的孩子还是学渣?原因就出在了:干扰太多。
这些干扰通常来自于两方面:自身的干扰,和外界的干扰。
自身的干扰通常体现在一些影响成绩提高和发挥的心理和行为,如:自卑、自闭、自负、自满、缺乏自知、自律和自控等。发现中国文字的伟大了吧,这些以“自”打头的词,基本上说的都是来自于自身的因素。
所以就会看到两种现象:一是同样一个培训班出来的学生,自身干扰少的孩子,成绩提升的就快;二是两个平时学习成绩不相上下的学生,到了考试的时候,自身干扰少的孩子,就发挥的好。
外界的干扰通常体现在孩子学习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同学环境等带来的干扰因素。比如父母关系不和,在家里经常吵架,孩子缺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比如说学校很远,孩子每天花在上下学路上的时间很多;比如说同学里面有一些富二代,总是攀比,孩子不能安心学习…...所有这些都是影响孩子学习的外部干扰因素。
正常情况下,外部干扰因素越多,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就越大(当然不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如有的孩子虽然因为学校远,花很多时间在路上,但在车上的时间也用来学习,那这个干扰因素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大家肯定要问了,那对于这两种干扰因素,怎么能减少啊?别急,首先我要亮明两个观点,第一:外部的干扰比内部的干扰好解决;第二:内因决定外因。
既然外部的干扰好解决,那就先解决容易的部分。比如通过改善夫妻关系,营造一个安静有爱的家庭环境;通过买一个或置换或租房,选择一个离学校近的学区房;通过家长指引,选择一些“门当户对”的好同学为友。
总之,这些外部的干扰因素,只要肯花钱、花心思、花时间,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和减少。
而比较难解决的部分,其实还是来自于内部的干扰因素,即那些影响成绩提高和发挥的心理和行为。而且,内因决定外因,如果内部的干扰因素解决了,一些外部的干扰因素也会自己化解掉;或者有些外部干扰因素,因为自身内在的强大,也不会成为干扰因素。
那怎么去解决这些又重要又困难的内部干扰因素呢?这就要用到第二个主题了:
2: 一个模型:G.R.O.W
刚才一直没有讲G.R.O.W是什么意思,大家可能到目前为止,只知道它长得像一个英文单词,对,就是英文“成长”的意思。
但其实,这个词是包含四个单词的,是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其中G代表Goal (目标);R代表Reality (现状);O代表Option(方法);W代表Way-forward(计划)。
把这四个单词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四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现在离目标还差几条街的距离?为了实现我的目标,我应该做什么?知道做什么了,怎么做?
对了,就是用这四步,四个问题,来消除那些存在于孩子自身的一些干扰因素。
大家可能看到这儿,有一点点小失望,觉得这四步真的没啥稀奇的,听上去太普通了。
有这个感觉是正常的,非常正常,尤其在现在知识信息、心灵鸡汤随时都可以通过度娘、朋友圈获取的时代,您知道这四步真的不难。
但,这个模型的伟大之处其实不在于长了一副很复杂的外表,让你理解起来就很难。这个模型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长得很简单,但你靠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这四步,而且要非常完整的做完这四步,却不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一句话,“知道”到“做到”,是这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你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在此停留几分钟,自己试着做一个练习。
第一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明年的此时,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好,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第二步:再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再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第三步:再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了成为明年的此时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好,再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第四步:最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如何做到这些事情,具体的时间计划和行动计划是什么?”。好,再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好,时间到了,你想明白了吗?是不是觉得想的有点儿多,思绪太繁杂了,陷进去了,有点拔不出来了。
接下来,回到我们本文的例子,您可以把自己假设为是自己的孩子,再来练习一次:
第一步: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明年高考,想考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好,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第二步:再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的我,离考到那个学校还有多大的距离?有多大的机会可以考到那个学校”。好,再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第三步:再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了考到这个学校,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好,再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第四步:最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如何做到这些事情,具体的时间计划和行动计划是什么?”。好,再请花3分钟时间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一下。
好,时间到了,你想明白了吗?是不是仍然觉得想的有点儿多,想不明白?
当然,可能如果再给你多一点时间,比如1个小时,1天,1个月,2个月,可能会比现在只给你12分钟想的明白,那恭喜你。
但接下来,第四步不只是想,是去做的,你做的怎么样?是否按照你自己做的计划去做了,还是只是停留在了想的阶段;或者做了几天又放弃了?
当然,我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那么一群人,是自己能想明白问题的,而且真的能按照自己定的计划一步一步去执行,终有一天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一类人,自带光环,离神的距离很近,是各种神的化身,如吃神,学神,厨神,诗神,歌神,武神,等等。
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还是如你我一般的俗人。
但不怕,我们俗人可以努力,可以勤奋,可以借助那些大神的力量。我们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可以请人人来帮助我们想明白;我们自己不能坚持的事情,也可以请人来督促我们做到。
这个人就是教练,当然这里指的是“好教练”。
好教练的作用就是在G.R.O.W的每个步骤,通过不断的问问题的方法,激发我们自己更加清楚地、深入地思考,让我们想明白那些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帮助我们慢慢地排除掉自身的干扰因素,让我们自己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我们做到以前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最终实现以前认为达不到的目标,让我们自己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好,接下来,我们再回到我们本文中孩子的例子。把你自己代入为一名好教练,看看你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Goal目标
孩子说,我的目标是:“明年高考,我想考一个我喜欢的学校?”。
你可以问:“你喜欢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学校?”, 可能孩子说的喜欢的东西很简单,或者喜欢的原因很简单。没关系,这时候,你一定要先表示理解,认可:“嗯很好,你的想法挺独特的”(千万不要嘲笑TA的目标,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TA的想法),然后再启发TA多说一些,多问几个“还有吗?”“还有吗?”,引导TA思考的再深入一些,或者再清楚一些。
这一步结束的时候,孩子通过回答你的问题,应该对TA喜欢的学校有了一个特别明晰的画面和标准,也知道了自己喜欢这个学校的真正原因了。
但也可能,通过你们的问答,孩子到最后发现其实TA并不是很喜欢原来喜欢的那个学校了。没关系,只要你帮助TA想清楚了自己的目标,建立了对目标的热情(这点非常重要,一定要确保这个目标确实是TA发自内心喜欢的,向往的,因为热爱是所有坚持的理由),就达到目的了。
如果能顺利走完这一步,你和TA的信任关系开始有一些基础了,TA开始喜欢(至少不排斥)和你聊了。
接下来,乘胜追击。
第二步:Reality(现实)
你可以问孩子:“那你觉得你现在离考到那个学校还有多大的距离?”,“你觉得有多大的机会可以考到那个学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切记不要表现出埋藏在你心底的不屑和对孩子的不信任,因为你的一切表情,孩子其实都是可以看到的。问这个问题的正确姿势,是要表现出你在和TA一起面对TA的问题,和TA一起在战斗的态度。
问完这个问题,仔细听听孩子怎么讲?注意,孩子讲的时候,一定不要打断TA,要听TA讲完,否则和TA刚刚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会毁于一旦。
因为这个时候,通常是孩子开始比较深入地剖析自己的时候了,如果你表现出足够的平等尊重对话的态度,TA会向你敞开心扉,你们的对话就会深入一些。
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提问题进行引导:“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不足是什么?”。对TA说的这些优势和不足,如果你认同的,可以给予肯定,增强TA的自信心,让TA看到自己身上一些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如果你不认同的,可以以非常客观的、基于你平时观察到的事实、数据、行为(记住,不是基于你的主观判断)为基础,说出你的看法,和TA一起分析,并达成共识,让TA能够接受那些真正属于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全面、客观的认识。
这一步,也是最能暴露孩子自身存在着多大的干扰因素的时候了。你会看到通过孩子对自己的分析,TA是一个自卑的孩子,还是一个自负的孩子,还是一个自满的孩子,还是对自我认知有偏差的孩子。
如果你发现了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让失望、愤怒、沮丧的情绪绑架了你,否则你就会功亏一篑,你离一枚好教练的距离又渐行渐远了。
这时候,你应该深呼吸5秒,进入到非常关键的第三步。你要记住你接下来的任务,是要帮助孩子减少这些干扰因素。
第三步:Option(方法)
你这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地问孩子:“我非常认可你刚才对自己的分析,那你觉得你怎么样可以发挥你的这些优势,考到你喜欢的学校呢?”。记住,先以优势开始,孩子会压力小一些,心情也愉快一些。在听TA讲完之后,一定要对TA的一些非常好的想法后给予肯定。
通过这样的方法,增强TA的自信心,减少自己的盲目自卑;当然,也要减少TA的盲目自负。
然后,再问TA:“那你觉得,如果要比较顺利地考到你喜欢的学校,怎么样避免你的那些不足呢?”。记住,这个时候,一定要让TA自己思考,不要代替TA思考,否则那是你的想法,而不是过了TA自己脑子的自己的想法。
只有在TA真的想不出来的时候,你可以给TA一些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记住,千万不要“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把你之前积攒的对TA的不足的不满,在这个时候全都倾泻而出。
而是和TA一起面对这些不足,并分析如果不及时规避这些不足的话,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以及如何规避这些不足。
在和TA一起分析这些方法时,你可以帮助TA写下来。然后会发现可能写了很多方法,因为孩子的想法容易天马行空。
这时你可以帮助TA做一下筛选和聚焦,看看是不是有些方法其实是一件事情;有些方法其实是因果关系,做了前面这件事,后面那件事自然而然就成了;有些方法是先后顺序,得先做了A,才能做B。
做了这样的筛选和聚焦分析之后,最好最后只留下不超过5件事情。这5件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有些事情是比较紧急的,有些事情是不太紧急的。如果超过5件事情,孩子就会不专注,分散注意力和行动力。
好了,如果你们能非常平和地走到这一步(至少没有吵起来、打起来、进入冷战、摔门而去、拂袖而去),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恭喜你,你离做一名成功的好教练不远了。
第四步:W(计划)
最后这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之前做了那么多工作,都还是停留在脑子里的阶段,现在开始进入到迈出脚步,落到行动的阶段了。
为了帮助孩子把之前写下来的那些方法看到结果,你要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对于这5件要做的事情,要列出到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每一件大事情要分解成哪几件小事情,要做到什么标准?需要什么支持?这些支持可以找谁?
作出这个行动计划后,还没有大功告成。
你还要在接下来的每天、每周、每月检查进度完成情况。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反复,发现定的计划高了,或低了。这时候,你要和孩子一起看看要不要调整计划,如果要调整,如何保证最终的目标仍然能够实现,而不是轻而易举就把目标放弃了。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帮助孩子培养专注的习惯,既然定下来就做这5件事情,就不要总想着还要做其他的事情。这个过程,也是逐渐培养孩子自律、自控的过程。自己做的计划,就一定要按计划完成。
如果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出现了想放弃目标的苗头,一定要继续用G.R.O.W的方法和孩子进行谈话,你还要做那个教练。
直到孩子自己掌握了这个方法,不用你这个教练了,可以丢掉你这个“拐杖”独自上路了。到那一天的时候,就是你的成功之日,你这个做孩子学习的好教练的任务就完成了,可以光荣“下岗”了。接下来就要继续做孩子生活上的好教练了(做父母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
到这里,G.R.O.W这个工具就讲完了。大家觉得容易吗?不太容易是吧?对了,做教练确实不是一项很简单的技能。
通过上面的过程,大家可能会发现当教练有三个非常关键的技能,是教练的“术”:
1: 学会倾听,而不是打断
2: 学会问问题,而不是说话
3: 学会启发,而不是判断
这三个“术”,做好一次不太难,难的是次次做好。
而要达到次次做好,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当教练还要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心态做支撑:
1:要以对方为主,而不是以你为主,要放下自我
2: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而不是被情绪所绑架,不是被“爱的名义”所绑架
3:要从内到外的激发对方心底的善意和自己没有发现的潜能,而不是从外到内的“填鸭”,把你的观念、你的思考、你的判断硬塞给对方
这三个心态,其实是区分好教练和普通教练的关键所在,也是做好教练的“道”之所在。
做到以上三个“术”和三个“道”诚然不易,但既然教练是一个技能,就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而掌握。并且可以熟能生巧,越练越熟,直至成为一名教练大师。
就如Alan先生一样,最初他是基于自己的特长,做一名网球教练,在摸索掌握到了做教练的精髓时,用这套方法成功地成为了高尔夫球教练,钢琴教练、高管教练等等。
就如同我这里只是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方法,相信冰雪聪明的亲们,你们一定有举一反三的能力,知道如何将G.R.O.W工具应用到工作中,成为一名工作中的好教练。
当然,教练也和任何一项技能一样,在你不断地练习的时候,一定会有顺利和挫折。顺利的时候,要想想做的好的经验是什么;挫折的时候,要想想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成为了一名好教练,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孩子,TA们都会有三个共同的特质:
1: TA们都很专注。
2: TA们都很热情,总是充满能量和激情。
3:TA们都很有信念。
因为他们知道目标是什么,离目标还有多远,方法是什么,行动是什么。
而这些孩子,一定可以成长为一枚“自己家”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