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相关的作家中,毕淑敏和武志红是我看名字不知作家性别、看内容其实也并不能立刻辨别出作者性别的两位。或许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将视线集中在人性共同特征上的科学吧。
正因为如此,这门科学带上了一种有点玄,无法解释,但却又有着很多可以以数理量化研究的研究内容。这真是令人惊讶。而当我按照书里一开始所说的,想象自己双手中间有一个能量球,并把形容自己的形容词放进这个能量球里去时,我发现手心中间那个暖烘烘的能量球正在不断慢慢扩张,不管我对它做什么,不管我心里在想什么,甚至在我还犹豫它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时候,它就在不断扩张了。
这让我感到惊讶。但想一想自己这一年以来的生活,我又觉得完全可以理解了。最近这半年中,我大概是经历了活到现在最大的一个挫折,同时又紧接着得到了一个改变余下人生的机会——当然,我也牢牢抓住了它。回首这半年时间,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
这一体验让我对这本《巨婴国》产生了好感。毕竟这种暖烘烘感觉到自己不断扩张的体验,还是很让人舒服的。
进入书籍正文,武志红认为中国民族的心理年龄还处在1岁以前的口欲期,口部是快感中心,这也从心理层面说明了中国民族“吃文化”如此发达的原因。更具体地说,国人的总体心理状态还在0-6个月的共生期,造成国人无法将自己与他人分离开来,总是要将自己牢牢嵌入一个大家庭之中,与母亲死死绑定。
在此我有一个疑问。中国民族的心理状态尽然不全成熟,但一个国家从民族层面而言的心理状态,是否真的能与一个个体成长中的过程严格契合类比?这个问题我想可以通过更多的对心理学理论专著的阅读获得答案。在我有余力的时候应该会翻一翻相关书籍。
此外,不知是心理学的通病还是我活得太过粗糙,总觉得武志红对考试梦的解释是“强行解释”。有些事情或许在潜意识里是有映射的,但精确做出自己更倾向于接受的解释,这在我看来,与算命的或者星座性格描述有点类似了。不知是不是我太过浅薄。
另外,就像武志红指出的,国人由于社会不容忍而走向集体主义。这个过程的实质是一种逃避,而消极的逃避必然会导致心态的畸形。我很同意武志红所言,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应该直视它,承认它的存在,然后了解它,最后才能做到解决这个问题。假使国人心理的确存在上文所述的问题(武志红的解释与描述与我在现实生活中感知到的情况高度吻合,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说服力),那么我们的确应该正视这个问题。
最后,武志红所做的中西文化及意识根源对比或许有点意思。他提到一个重要的地理因素,由于西方文化之发源——希腊城邦,是散落于大洋上分落而处的小小岛屿,造成其心理状态上相互的独立分离、互不干涉;而中华泱泱大国,四周由高原、群山和海洋包围,整个国家密不透风,人群纷纷寻求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导致中国民族至今逃不出婴儿在母体上寻求的共同一体的心理状态。这个观点有点意思。在此提醒自己尽快去读完《枪炮、病菌和钢铁》。
入伙共读第一天,后文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