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效应源于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位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长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于是,他马上将旧的长袍丢弃了,穿上了新长袍。可是不久之后,他就产生了烦恼。因为当他穿着华贵的长袍在书房里踱来踱去时,越踱越觉得那张自己用了好久的办公桌破旧不堪,而且风格也不对。这样的东西,怎么能够跟自己身上这件漂亮的长袍相搭配呢?
于是,狄德罗叫来了仆人,让他去市场上买一张与新长袍相搭配的新办公桌。当办公桌买来之后,狄德罗神气十足地看着自己的新书房。可是他马上发现了新的问题:挂在书房墙上的花毯针脚粗得吓人,与新的办公桌不配套!
狄德罗马上打发仆人买来了新挂毯。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发现椅子、雕像、书架、闹钟等摆设都显得与挂上新挂毯后的房间不协调,需要更换。慢慢地,旧物件挨个都更新完了,狄德罗得到了一个神气十足的书房。
这时,这位哲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长袍胁迫了”,更换了那么多他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
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在狄德罗的意识中,高雅的睡袍是富贵的象征,应该与高档的家具、华贵的地毯、豪华的住宅相配套,否则会感到“很不舒服”。这种“配套效应”为整个事物的变化提供了动因,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发生变化时,其他部分随之变化以便与其配套,从而促进了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和更新。
配套效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配套效应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运用呢?
一、确立合适的“目标睡袍”。
根据孩子自身的具体情况,给孩子确立“目标睡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性格特征,点滴表现,父母最清楚。每个孩子都有其 特殊性,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时的设置合适的“目标睡袍”,给孩子积极的暗示,让孩子不断的调整其行为,使之与“目标睡袍”相匹配。
如,孩子学习偏科严重,历史成绩全班名列前茅,其它科却成绩平平。你可以跟他说,历史科目的学习并非是靠死记硬背,能考高分代表着你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历史科目能够学好,其它科也行。再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你可以鼓励孩子先把文科,如语文、政治等科目作为“目标睡袍”,激励孩子去努力学好。待到文科成绩慢慢上来后,又把理科作为“目标睡袍”,一步一步的激励孩子,让其全面发展。
又如,孩子热爱运动,球打得好,体育成绩很好,但是,学习上不用心,作业马虎对待。那么,就可以确立“目标睡袍”:学习成绩与体育成绩相匹配,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不断的强化他的闪光点,让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人被贴上标签后,就会努力按照标签去塑造自己。
二、孩子积极暗示,促进目标内化。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不间断地给孩子积极暗示,不断的增强这种意识会使大脑的潜意识被慢慢激活,帮助全力以赴地实现积极目标。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以信任和最值得依赖的人,父母恰如其分的表扬,就是给孩子一件“优质的睡袍”。父母积极暗示无形中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从而使得孩子积极主动将目标内化。
如,一次次的强调孩子的优秀,给孩子贴上一个优秀的标签,那么,孩子的意识里,就觉得我很棒,我的行为要与之相匹配,成为一个乖巧、懂事、优秀的孩子。
配套效应,强调一种不平衡感,让人努力使自己名义上与之相匹配。
三、持续不断的正向刺激。
父母应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关注他们点滴进步。在生活中,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是巩固孩子的好行为,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手段。在你给孩子确定了“目标睡袍”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你都要有及时正向的反馈。表扬要具体,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孩子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期望放低些,速度放慢些,给孩子持续正向的刺激,让朝着“目标睡袍”的方向发展。同时,适时的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因素。
如,一个偏科的孩子,当他其它科目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给予具体恰当的表扬。同时,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让他上补习班,与同学形成互助组等方式,帮助他一步一个脚印超“目标睡袍”靠拢。当他在朝目标奋进的路上,出现挫折以及反复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育孩子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我们做父母们需要多一点的爱心、耐心,同时不妨学点心理学,巧利用心理效应,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