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说有人失恋、工作不顺或者其他不好的变故,都会来一场艰苦的旅行,去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或者尝试不敢尝试的登山徒步,然后都会得到一些人生体悟甚至脱胎换骨,看淡原来很看重的,放下原来纠结不舍的。一直很好奇和疑惑,一场旅行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谢莉尔-斯特雷德的《走出荒野》给了一个很好的了解样本。
20岁,谢莉尔的人生跌入低谷:母亲去世、继父离开,姐弟疏远,自己中断学业,出轨离婚吸毒,精神濒临崩溃……再这么发展下去,流落街头默默死去也不奇怪。一年前在超市随手翻阅的太平洋屋脊步道手册成了谢莉尔阻止自己继续堕落的稻草。
太平洋屋脊步道起于墨西哥,经过美国,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她决定独自徒步的其中一段,从内华达州的莫哈维沙漠起步,终点是一千多里外,横跨哥伦比亚河的众神之桥。
与其他人查攻略、装备专业相比,谢莉尔刚出发时的笨拙让人担心,打包了太多不必要的东西,比如整本的徒步指南,专业的做法是撕下本段路所需要的部分,其他的寄到下一段补给箱来减轻重量。加上选择在最干燥的沙漠起步,一开始就得装上11公斤的水,才够在两天后的下一个水源点接上。所有的装备打包完毕有齐腰高,关键是想背,纹丝不动!最后只能坐在地上再扶着空调慢慢爬起来,她形容这像背了辆甲壳虫汽车。我的天,在我看来这只能放弃了,重新规划起点科学打包。但谢莉尔居然上路了!而且在徒步靴掉下山崖、遇到几十年一遇的暴雪、差点踩到响尾蛇、说好的蓄水点没水等等各种意外和惊险之后,安然到达目的地。此后她写作结婚生娃,重新回到走上了人生正轨。
所以,艰苦的徒步旅行果真是一次心灵治愈之旅啊。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
最开始,肉体的折磨会让你顾不上思考。谢丽尔本打算在徒步旅行中反思人生,回顾磨难,然后重新找回自我。她的设想很美好,在暮光和和湖光山色中安然冥想,然后每天因为宣泄忧郁和重拾快乐而心满意足。事实是此前的人生大挫败只是蜻蜓点水般从脑海中掠过,旅途中因肉体的痛苦充满呻吟,因暴晒和雨雪充满怨念。但谢丽尔觉得,也因为旅途的艰辛和挑战,让人生中的艰辛莫名显得轻了一点。这次徒步,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让她失控的人生暂停,剪断的人生之线脱落,新的丝线渐渐缠绕……
然后,路上总有“奇迹”发生,那些美丽的意外好像有治愈的作用。谢丽尔耿耿于怀的,是父亲为什么不负责任,是最爱的母亲为什么早早去世,是和睦的家庭为什么在母亲死后很快分崩离析,是美满的婚姻为什么被自己摧毁……这些天问,没有答案,互相纠缠成一团乱麻。但一路上,那些有趣的人、暖心的事,可爱或可怕的动物让她明白。比如一个愁容满面、咳嗽不断的烟鬼店员,得知谢丽尔在徒步时,坚持要帮她洗衣服;快要放弃时,被鼓励“别想太多,你做的事是常人做不到的”,让她重新鼓起勇气;更别提那些友好陌生人毫无防备地邀请她吃饭洗澡,为她加油;还有一路上和好奇的狐狸、小鹿互相试探、无声交流。除了遇到一个猥琐的黄毛、被一对老夫妇深夜赶出营地外,这个世界和善良的人总是向她张开双臂,让她发现,除了纠结的那些事,世界还有那么多让人惊奇的事,除了亲情友情,还有陌生人之间互相信赖可依靠的感情,于是豁然开朗。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居无定所、没有遮风避雨的屋顶,支撑生存的只是一个背包,换了一个全新的活法,也换了一种思考方式。看书之前,我本来以为,因为美丽壮阔的风景让人视野开阔,然后豁然开朗。看书之后,发现谢丽尔路过沙漠、森林、雪山,绮丽的晚霞、惊慌的小鹿、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火山湖确实是让人印象深刻,但治愈并不是某一个风景某一个时刻,而是时间和路途酝酿的奇迹。徒步,一直向前,在这寂寥的世界里,走过的路再也不是毫无意义,而是茂盛的杂草、随风摇摆的花儿,是坚定的呼吸和滑雪杖探路的敲击声。无需纠结,单单是前进的努力就很有意义,过往的一切变得遥远而缥缈,无论之前遗失了什么,别人夺走了什么,自己对别人又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在这荒野里,情感也可以像身体物质一样简单质朴。
这种领悟,也需要时间发酵。10天,50天,100天,独自徒步旅行给人深入骨髓的寂寥,让过去的生活变得遥远缥缈,在最初的肉体痛苦之后,过往的记忆像电影片段一样回放,能疏离地审视对父亲不负责任的怨念,对母亲的不满和思念,意识到再怀念婚姻确实走到尽头,万籁寂静,坐在荒野中,感受世界的广袤,自己的渺小。然后对接受,命运,原谅和机遇有了更好的理解。顺利完成徒步的谢丽尔结婚生娃,这次经历被写成了畅销书,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回到了人生正轨。
谢莉尔的经历很极端,但不必是那样的遭遇和方式,我们需要,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审视,重新出发。需要,是因为就算没有失恋失业,平日里忙忙碌碌,努力赚钱,更新技能,唯恐被这个时代被同龄人所抛弃,也该找机会,放下手机放下日常琐碎烦心事,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机会,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可以,是因为除了独自徒步,还能运动、冥想、旅游,把注意力从日常转移。但看完书,很想有一次长途的徒步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