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虚构小说,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一部千古奇书。
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作者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书中里面写尽各种人情世故。学生时代看的是爱情,青年时代看的是真情,中年时代看的是人情。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部《红楼梦》,描写世态炎凉入木三分,而其中的学问太深。我们仅仅读懂其中皮毛,也足够用一生了。
鲁迅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围秘事。”
它往大了可以说是一部社会的缩影,往小了说就是一个家族的家长里短。书里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实实在在就是一部人际关系的教科书。
其中有5个社交潜规则,读懂的人可以使用终身。
01既要“锦上添花”还得“雪中送炭”
有句老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就连同气连枝的夫妻都可能无法同患难,更别说其他情谊了。经常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得,人都是爱攀高枝的,一份扶危救困的心是非常难得的。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在贾府是管家少奶奶,她不仅“锦上添花”还“扶危救困”,可以说在贾母这个大家长之下,家族女眷内院之中,可以横着走。
王熙凤担心黛玉的身体娇弱怕寒,就和她的姑姑王夫人,还有太婆婆贾母商议说:天冷,这些姑娘们和宝玉走老远来上房吃饭,一来一回怕受了寒气闹病,莫不如在大观园里另设一个小厨房。
人人都知道宝玉和黛玉这两个“玉”是贾母心尖上的人,她这样想人之所想,“锦上添花”,自然让本就疼她的老祖宗更加喜欢。
王熙凤虽不乐善好施,但对王夫人的远房亲戚,那个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却是“扶危救困”又给银子又给东西,还安排得妥妥当当,得了刘姥姥的心。后来在她落难后,刘姥姥感恩她,哪怕卖房子卖地都要救回她的女儿。
“锦上添花”让人舒服,“雪中送炭”让我们收获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有着施恩于人的恩惠。在困顿和落难时,就有了相帮被救的可能。
与人交往中,“锦上添花”不可少,“雪中送炭”也得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02到了新环境,少创意,多学习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初入社会,难免都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好快速崭露头角,得到上司青睐。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
有个小哥进了华为公司没多久,熬夜写了一封建议书,上面历数了公司几十条弊病,本以为能得到领导重视。结果最后得到任正非批示,建议这个人去看医生,如果无病可送精神病院。
其实,没有公司的机制是完美的,都需要经过多年的运行,经过多人的磨合。在没完全了解具体情况时,就指手划脚,妄想指点江山,怎么会不跌跟头。
这个浅显的道理就连孩童时期的林黛玉都明白。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出身官宦之家,论家世、论容貌、论才华黛玉都是让别人羡慕的。可是就算是这样,她幼小年纪母亲亡故,又离了父亲来到外祖母家,来到贾府,也是事事小心,处处留意,就连“吃茶”也是跟着贾府的习惯先改过来,看别人如何行事,自己小心效仿。
到了新环境,少创意,多学习,这句话没毛病。
03真心的与人为善,就是最好的社交礼仪
《红楼梦》里有个丫头叫平儿,她是王熙凤手下的得力助手,一没硬气有权势的老子和娘,二家里没财没仗势,自己硬生生地从一个陪嫁丫头历练成了管家奶奶王熙凤手下的第一人。
除了厉害的手段,她更是依靠自己的那份善心在勾心斗角的贾府之中立足的。
王熙凤要罚跪查赃,她劝王熙凤保重身体不要动气,何苦招别人怨恨。她还怜恤呆在亲戚家却无人照顾的邢妯烟,把凤姐的一件大毛衣裳送与了她。又一回,贾府里丢了玫瑰露和茯苓霜,平儿担心伤了三姑娘探春的体面,就让府里的小祖宗宝玉认了。
平儿从中斡旋,平衡利害,真心体恤下人,不仅聪慧,更加善良。这样的人,自然会让别人对她有着极大的好感,也会在她困难的时候帮助她。这样行事,在人际关系中还会处处碰壁么?
04对于环境,要找好定位做一个被需要的人
对于新环境,一定有很多人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行事。
袭人是《红楼梦》里的大丫鬟,比一般人家的小姐还体面。因为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没有晴雯那样娇俏的容貌,做不得美妾。她就留心让自己变得实用,对宝玉的事无不尽心。宝玉要睡时,把他带的玉小心摘下后,用手帕子包好放在枕头下捂着,这样第二天宝玉戴着就不会凉着脖子,可见袭人对宝玉的用心。所以最后她成为管理宝玉杂事的大丫鬟,成为一个被需要的人。
我们到了新环境,首先要对自己有个清楚的了解,还要在工作中对自己要有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成为工作中那个离不开、被需要的人,才能待得长久。到了新环境后有了清晰的目标,做事也就不会感到迷茫,无从下手了。
05让别人知道你有不能碰的底线
在社会里有不少老实人,干最累的活,却总是受欺负,不被别人当回事。很多人觉得社会太可怕,人心太复杂,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原则地忍让,让人不知道你的底线,觉得越距也无妨。
《红楼梦》里的三姑娘探春在大观园抄检的时候,大剌剌地点灯开门等在那里,不让她们碰自己丫鬟的东西。说东西都是她收着,有什么事也都是她做的,在王善保家的婆子来她身上搜检时,直接给了婆子一巴掌。她这样就是让别人知道,不能欺负她的丫鬟、更不能欺负她。探春亮出了自己的底线,以后别人和她交往,自然会有一把尺子放在心里。
二姑娘迎春虽比探春大一些,却是个木头老实人,事事不理。到最后,不说外人,就连她屋子里老妈子都欺负她,拿她的首饰变卖了去喝酒赌钱。后来她嫁到孙家被欺辱家暴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就意味着不会反抗,那受到欺负也在所难免。
一部红楼梦,其实隐藏着不少社会交往的潜规则,多领悟一分,自然会多些智慧,少些烦恼。以后为人处事,更不怕事事碰壁了。
06 “做人须留三分面,日后才能好相见”
宝钗另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大概就是和黛玉“冰释前嫌”了。
在一次行酒令的时候,黛玉脱口而出“良辰美景奈何天”,敏锐的宝钗一下听出,这是《牡丹亭》中的选段。而在当时,《牡丹亭》可是禁书。
宝钗也没有当场戳穿,只是默默记在心里。回去之后,她悄悄找黛玉妹妹“谈心”,她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先进行一番“自嘲”:
“妹妹,你当我是谁?我小时候也是个淘气的。姐妹兄弟在一处,都害怕看正经书,诸如《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就这样,既保住了黛玉的面子,又尽了自己当姐姐的责任,提醒黛玉不要越界,可以说是处理的很周全了。此事之后,黛玉和宝钗冰释前嫌,从此成为闺蜜。
俗话说,做人须留三分面,日后才能好相见。
像宝钗这样的女子,饱读诗书,为人精明。却一点都不露锋芒,不招人敬佩才怪。
如果有人问我,谁是《红楼梦》中最完美的女性?我的回答,一定是薛宝钗。她的才,她的貌,特别是那份为人处世的哲学,是有目共睹的。
只是,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是哪一个,我可能不会选她,我会选黛玉。
毕竟,懂事和讨人喜欢,有时候是矛盾的。
07写在最后
《红楼梦》这书,好像是能读一辈子的。
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重新翻开书,你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儿童时期是史湘云,爱吃爱笑,简简单单;青春期是林黛玉,孤独敏感,多愁善感;二十多岁是宝钗,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隐藏自己的锋芒,变得圆滑;
中年是袭人,有了家有了责任,四平八稳,只想安度余生;再老一点,你会发现还是快乐重要,人生兜兜转转,发现自己回来了。
十二金钗,曹雪芹的本意并不是十二个角色,更像是,人生十二种不同生命阶段的心境。
真正读懂红楼梦里的人情世故,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