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面子 ≠ 打肿脸充胖子
好面子 = 保持高自尊状态
很听话 ≠ 毫无主见
很听话 = 理解“建议”并改进
所谓的“好面子”
我很“好面子”,所以时刻力争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保持高自尊的状态,不允许自己看起来很“弱”。有时会口是心非的说,“无所谓”“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心理几乎都是“我可以”“再加把劲儿”。这种特质太突出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低自尊”状态,进而引发自我否定。但整体而言,我认为它为我目前的人生状态贡献了很多。
最近闺蜜圈内畅聊人生,偶然收到了这样的评价:
因为“好面子”,所以我不允许自己消极下去,要想方设法主动出击,改变现状。
如何利用“好面子”
既然“好面子”,所以不喜欢“打脸”;
既然“不喜欢打脸”,就把对自己有难度的东西“说出去”。
中国人的传统教育告诉我们要“内敛”,所以很多事情我们习惯了“谦卑”。很多目标被这种“谦卑”最终束缚成了“幻想”。比如领导问起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时候,你的一句”应该可以完成“,就不如”没问题”来的更干净利落,更让领导喜欢。
说出去了,就是一个承诺,不想“打脸”,就有义务努力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就会无限的发掘和利用自己的潜力,从而得到自我提升。
“好面子”是否是件好的事情,很大程度上跟内心是否平和和笃定相关。“好面子”的同时如果不能很好的面对“打脸”的后果,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哑巴吃黄连”+“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状态了。要知道,这种状态可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自己说出去的话,自己没实现,被“打脸”,你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反省自己:是目标定高了?还是自己不够努力?亦或是客观条件不允许?再给一次机会是否可以避免“打脸”?循序渐进,就会收获惊人的成长速度。
爱心小贴士
“打脸”,疼是自己的事儿,跟别人没关系。不要被所谓别人的“嘲笑”或者“看不起”束缚住自己。既然我们是“好面子”的人,就努力在下次赚回“面子”!
所谓的“很听话”
很听话=会听话+把“有用的话”转为行动力。
1) 会听话
会听话意味着可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知道哪句话对你是有用的。最了解自己的永远是自己。遇到瓶颈,别人帮助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并不能直指矛盾点提出完全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既然是真心为你好,总会发现一两点建议是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或者为自己提供新的思路。生活中的闲聊也一样,朋友分享的一个工作故事或者家庭趣事,虽然可能参杂了很多信息点,但往往也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新的看事情的方法。
2) 行动力
会听话,不行动,那叫“假把式”。既然在“听话”中收获到了新的想法和思路,那就要真正去试试。我的领导曾给我一个评价是“团队里工作思路最清晰的一个”,我觉得就得益于我在一次培训课上,听到了“金字塔原理”和“思维导图”这两个工具方法后,不断尝试使用的经历。
如何利用“很听话”
既然知道自己“很听话”,就要多寻找“听话”的机会。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尤其是领导,老师,或者朋友在帮助自己分析问题或者传授知识的时候,要尽量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去寻找真正对自己有益的地方。遇到不懂的就要去问,别人回答自己问题的时候更要仔细去听,当然有时候不好意思或者不方便问也没关系,记下来,回去认真搞明白也是可以的。
爱心小贴士
“会听话”切忌固执己见。很多时候,先入为主的思想会让我们在听到别人建议时,第一反应是拒绝,继而否定或不再接受对方的提议。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放下防卫,努力以接纳的心理,去认真思考建议是否可行,再做判断。
最近在看《钝感力》这本书,书中主张的是“面对眼前的事情顿感一点,不要什么事情都往心里去”的观点,优点“中庸”的意思。比如面对领导心情不好时的过分指责,我们可以顿感一些;面对周围人的过分表扬,也要顿感一点。虽然这本书看完,我并不是很推荐,因为作者有些过分主张“我行我素”和“不以为然”。但是这本书的“钝感力”主张还是值得感情比较敏感的人结合自己的问题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