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送我什么东西,
给我一把钥匙——
我要找到它可以打开的门,
如果它能给我接下来的人生”
——鲍勃•迪伦《塔兰图拉》
我看到了学习行为的风景,想把它拍你看,些许这是一个窗口,你可以透过这个窗口,看看它性不性感。
好了,请屏住呼吸,它一丝不挂了,站成一个雕像,供你观摩。
此说说适合学习焦虑的人看。
今天要讲的,是学习的具体升级版。相信看完后能让你清晰地有个认知,并能让你有方向,且去改变自己的学习行为。
先回顾一下之前讲的初始版:
1.什么是有用的?——建设性的意见与知识。
2.什么是知识?——有价值并能改变我们行为的信息是为知识。
3.我们该学什么?——学强化自身操作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准确必要清晰的普世智慧的概念。
学习行为,依据其学习深度和最终为“学习者”本人带来的价值导向,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一:
叫做『给予启发』
即——我听到或看到的某个点在电光火石间突然给予了我某种启发,让我感觉“卧槽原来是这样啊”。
典型像我们听的大部分讲座,看的大部分书和干货文,甚至参与过的部分课程,基本能够帮我们解决的,都是这个层次的问题。
二:
叫做“构建一套健全的知识理论体系、思考逻辑或工作方法”。
最牛屄的当属学习本身的健全理论体系啦。查理•芒格说人们只有在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人类社会才能快速发展,同样,如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后再去学习,自然是轻松很多。
同样,学习学习的方法后就该到具体细化的了。即针对某个具体领域如产品经理、互联网运营、品牌营销,抑或是人力资源管理、设计与开发等等领域,有人给了你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思考脉络或工作方法,有了它之后,你将具备能力去解释相对领域内出现的诸多案例和现象。自然就相当于用规律去轻松解释一道又一道的题了。
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习一个技能领域里边的最少必要知识,让你能去践行,并在践行中自我精进,自我完善,自我迭代升级。
这也是我跟某个人谈起的我对生活中『会玩』的定义。
三:
叫做“提升具体能力”。
即最终实实在在的对某项技能的提升负责。
所谓“知识可以被学会,而技能只能被习得”,既然要培养能力,就必须加入实践练习和教学服务了。
换句话说,你的能力提升,是经由反复多次的训练或称“刻意练习”,并经由多次反馈持续调整过后,所自然而然获得的结果。
这个层次,既对方法论和课程内容有要求『必须可落地』,还需要加入较重的教学服务来帮助学生,只有少部分课程可以真正做到。
在学校对应的问题是什么呢?
1.技能——简单的文案策划落实推进技能只能在社团偶有学习,
2.知识框架——各科的学习知识框架老师不教,
3.启发——各科各专业的分享交流,讲座什么的倒是一大堆。
这么分析,当前学校里学的绝大多数的东西,其本身所提供的价值,基本都集中在“给予启发”这个层面上。
但是,对我们来说,这真的是好事吗?
我们根据最近桂林市长来我们学校做讲座来真实的分析分析辅导员与我们自己对这市长给的讲座“启发”感受有何不同。
对于辅导员而言,他们能力已经比较有明确的短板与长板。他们所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也足够多。工作内容也比较固定。于是,不断“获得启发”,对于他们而言,就成为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比如市长随便说的绿色规划,辅导员听了就可能以此作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
所以你从辅导员那里听到的对于讲座的说法无论是官方角度还是个人来说,都挺有意义的。“你不知道我多么希望静下来来学习听听讲座……”
这典型的就是辅导员正考虑的一些问题能跟市长的讲座契合。所以把讲座听来的马上用于实践,实践了一段时间,产生了新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对于辅导员来说就是成长并解决部分问题了,并且产生和创造了一些价值。
而对于我们来说呢,那讲座的内容可能的情况是好耶好耶,大佬大佬,甚至有些根本听不懂讲的什么,只知道说就是挺牛逼那种了。特么但是我该怎么用呢?没有落实的地方,能不能推进与落实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究竟能不能做到?背后能运行的逻辑是什么?最后才是能从哪些地方获得启发。
换句话说,a.你得到的启发,永远都只有在你找到了某些“致用”式的场景和出口,将其加以应用之后,它才能真正给你带来价值,或者说这种“启发”的价值才能被最大化。相反,如果只是在产生了一点点电光火石般的兴奋感后就再无其他后续动作,这样的“启发”,其实也就跟磕了药后会瞬间飘飘然好一阵的感受是一样的,但药效退去后,你仍然什么也没剩下。
继续来一个真实的分析。
比如我之前看了一本管理的书《领导梯队》,觉得,恩,真尼玛牛逼,管理就该这么干,于是尝试在生活中开始应用,结果你懂“吃屎了”。
后来复盘反思觉得是:恩,越界了。我们都该学习计算机思维。比如相互传输的过程中,一处断了就显示错误了,不能继续推进。而彼时的错误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都不会,对基本的话术都不了解。如何落实与推进管理?自我都说服不了,于是也有些沮丧了。
当我们连这些基础的落地和推进能力都还不具备的时候,给我们一个方法论,其实哪怕听完了觉得很有启发很厉害,我们可能也无法真正去应用这些方法来完成产出。
同理,有很多人听了很多讲座并没有什么卵用也是这样的逻辑。虽然不排除讲座确实没什么内容。
所以,b.对于我们这种毫无一点技能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扎扎实实的先积累和培养一些“能力”,而绝对不是一上来就去追求大量高大上的方法论。这可能会让你往前走得更稳些。
之前讲到我们与辅导员的差别,辅导员等大佬都是在听取启发后立即采用并受益匪浅的学习方法『因为落实与推进的技能已比较明确,只是需要精进,不需要过分考虑』,而我们则是连基础的落地与推进能力都没有,听再多的启发也无“致用”的地儿。
所以其实很多高手们都在说好的学习方法,也许并不一定适合你。你需要具备一点判断能力,才能更好从各种学习行为中获得收益和成长。
最后,与原始版对接。
1.什么是有用的?——建设性的意见与知识
a.对应:构建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与框架
2.什么是知识?——能提供价值并能改变我们行为的信息
b.对应:具体技能的提升。
3.我们该学什么?——能强化我们操作系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
c.对应:我们该有自己的判断,与大佬的学习方式不一样。我们该进行的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前后相信你也很清楚了。
以专业来说的话就是:
a.先掌握这个的知识体系与框架,获取最少必要知识后自我精进、自我完善、自我修行。以规律去解释具体事例。『当然这里,先学习 学习的体系与轮廓 是最大牛的,再具体到某个专业的学习上手就会简单轻松很多』
b.具体技能提升『对应落地与推进的能力,比如管理的就是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找人,如何协作,在管理中有人吵架与矛盾如何解决。活动举行的文案策划等等』
c.在拥有ab后再去汲取启发来给自己的工作与思考注入新鲜血液。
到此,算是完成了今天承诺的惊喜了!
说说很长,自知此说说干货的量级有多足,完成了鲍勃•迪伦的开启接下来人生的“钥匙”。最后,用罗胖的话来说就是:爱就守护,不爱就观望,觉得有用就用行为反馈让我看到呗。
打赏+点赞如何?
大多数人都是可爱的,你也是我知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