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竞争市场上都存在price discrimination,而且里面还分一级二级三级。
互联网上面的市场(各种名词,新零售balabalabala...说到底还是人与人,本质还是市场,基于人的基础上,不存在价格差异的话也不符合市场吧(其实更想说人的本性)。资本是趋利的。
互联网上的所谓“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变相的市场上的“价格歧视”吧。
只是互联网上“大数据杀熟”基于大数据时代,还没有完全成熟从而没有更明确的定义和规定而已吧。
从人的伦理上来讲“大数据杀熟”这是不道德的,但是我们也知道“价格歧视”是不道德的,可他还不是一样存在我们的生活里。
举个例子:
现实生活中是完全竞争市场,这个高级超市卖一瓶水给顾客是10元,而居民区里的超市卖同样的一瓶水2元。这是三级价格歧视。高级超市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自然会把价格抬高;居民区为了赚取更大利润,自然会卖2元。
互联网上例如天猫超市,我给新用户很多的优惠,买一包纸巾9.99,可是相对于老用户(其实你之前也享受过这种相对的优惠)肯定买不到9.99的纸巾了,因为天猫超市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利用大数据知道你成为这里的长期顾客了,基于这个是生活必需品基于你的习惯,可能我不给你优惠你也会买这个纸巾。
我觉得站在市场角度上看,这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资本就是趋利的,它不是慈善家。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出来各种说我被“大数据杀熟”了,其实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可以那么肯定不存在“大数据杀熟”,又或者看到“大数据杀熟”就义愤填膺。
只是现实中“价格歧视”显性的,而“大数据杀熟”你不能真正的看到证据,是隐性的。
不要在市场大谈什么公平,就好像你要在政治世界里谈市场一样矛盾。
但是以我的认知,良心企业一般都不会利用这种“大数据杀熟”吧,毕竟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企业文化,才能有更忠实的消费者。
特别是现在存在的所谓“大数据杀熟”出来的都是我买的东西比谁贵之类的,我觉得真正可怕的“大数据杀熟”是用到政治上吧。
但我们中国人基本上政治上不需要利用“大数据杀熟”,因为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盲人”。
所以总结:我觉得大家对于“大数据杀熟”这个现象很大的反应很符合我们“小农思维”的本质,因为我们就是需要“活着就好”。
因为其实“大数据杀熟”最根本应该还是隐私泄漏吧,只是大家都只是觉得“为什么他比我的便宜”。其实我不相信这种“大数据杀熟”国外的线上零售没有这种现象,需要更全面考证一下了,但至少我知道facebook那件事就很政治化的“大数据杀熟”了。
所以“大数据杀熟”涉及经济方面的话根本没有什么可以balabalabala的吧,其他的我国子民也不care...
然后我觉得一定是有人想黑京东,才会把它又重登榜眼,因为这种所谓杀熟在互联网上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