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突然被《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这首歌刷爆朋友圈,高晓松作词,许巍演唱,再一次征服了广大文青的心,事实上,这首歌之所以被大家议论,因为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而与其说人们被“诗和远方”带来的美好意象所撩拨而骚动,不如说大部分人是被歌词中“眼前的苟且”戳中心脏。我的公众号在上周也推送过一篇转载于Linkedln中国的文章《工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长远的凑合》,大部分人的生活用凑合来形容或许比苟且更加适合吧。
当大多数人仍然在尝试习惯某种工作方式时,有些二十多岁的人已经暂露头角,当别人在一些毫无意义的工作上浪费大把精力时间时,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着数以千计的人。如同我虽常被一些人捧着,被夸的如何如何厉害,在校园市场行业里如何如何有地位,心里却一直提醒自己不过是三流大学毕业未满两年的年轻人,工作越久越感觉自身的各种能力缺乏,只能更加努力,不进则退。
我最近喜欢看哲学类和经济类的书籍,认识一个在华师读研的女孩子交流过程中给我诸多感悟,什么才是“诗和远方”?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一切离开“眼前的苟且”来谈“诗和远方”,都是不负责任的论调。反过来,“诗和远方”不应是一个语焉不详无病呻吟的意象式概念,而是穷居陋巷时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是寒冬腊月里的绿蚁焙新酒,红泥小火炉,是很冷的眼和很热的心,是潦倒时的不屈不挠和发迹时的不骄不躁。进一步说“诗和远方”,其实是心态上的“出世”和行动上的“入世”。
而苟且这两个字,恰如其分地描摹出了很多8090后当下的生存状态。我们8090后这批人,恰好是文青最集中的年龄段,心中理想的火焰尚未熄灭,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个社会残酷的丛林法则,大部分人虽然纠结却郁郁不得其解,但却不愿奋起改变,只好这样一天又一天地混下去。
可是苟且有错吗?眼前的苟且固然面目可憎,但就是你的必经之路,唯有咬牙坚持下去,才能一步步靠近诗和远方。遭遇过人生的不幸,仍然热爱人生;遭遇过人生的背叛,但仍然勇敢去爱;看见过人生丑恶,但仍付出善意。这样的人,无论人生是悲是喜,都能看透人间烟火;无论是眼前的苟且还是远方的田野,都改变不了初心。学会逆流而上,和生活握手言和的人,才有资格活好这一生。
昨晚在创业群里发完一篇文章后,有个朋友发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提到,人生有三层境界,或许所谓的“诗和远方”的终极体验,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而配拥有“诗和远方”的人,一定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内心强大不惧苟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