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或许读者会觉得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大学伊始,刚刚脱离了梦魇般的高三生活,我开始慢慢学习怎么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想把自己负数情商提高那么几段。然而,我发现自己虽然从原来的扑克脸,变得能扯着嘴角笑笑;从原来的高冷寡言,变得能附和着说几句笑话;从原来的一见女生就脸红,变得能在有女生在场的KTV包房里面嗨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改变了这么多,我发现我的交际圈并没有大多少,原来的几个大学里很好的朋友甚至逐渐淡出了我的圈子。
这个问题就很令我困扰了,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让自己变得如此不堪。
直到一天,图书馆里随意翻着郭敬明的一本书,翻到后记时,我注意到了一句话,大意就是:自从开始写了小说以来,越来越不想写杂文之类掏心掏肺的东西了,总觉得需要说点什么,但是最后都是以小说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可能有人看到过类似的话,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一种自我保护心理,但是我觉得,那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崇尚含蓄,很多东西不想直接说出来,就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这很正常。另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小说要比那些掏心掏肺的杂文更加卖座。当然,前提是小说写的不太烂。
你大概会问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那得从人的心理说起,每个人都是希望被关注的,这个论断,有人否定的话,自行面壁去。如果你是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秘密,自己的隐私,自己的想法告诉其他人,你的目的只是找个人倾诉,而不是关注倾听者,那么,那个倾听者凭什么要听你没心没肺地说你自己的事呢?根本与人家无关嘛,与人无关则容易被人忽略。除非是那种对你非常非常感兴趣的人,或者说能跟你产生共鸣的人,才会一直在那儿听你BB个没完。
而小说的话,不知大家是否有这种体验,读小说,如果读的投入的话,很容易产生代入感,不知不觉自己就像是成为了书中的某个角色,成为了书中的一草一木。这样,你就不会有那种小说里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那种心理,也不会有那种不被人关注的心理,所以,相对而言小说会更加受欢迎。
一个人在朋友圈受欢迎的程度,跟上述的情况很类似。你想,如果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每次跟你交谈时都说着他自己的事儿,说得掏心掏肺,甚至把各种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隐私都告诉了你;更有甚者,把他自己丑的一面表现在你面前,美其名曰:为人实诚,这样,你会觉得舒服吗?肯定不会吧,可能会觉得,这个逗比每次都找我倒苦水,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随便听听得了。
然后,那个整天在人前掏心掏肺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不受欢迎,会让人觉得这人真是没心没肺,一直说着一些无聊的话题。周围的人就会慢慢对他敬而远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说话时,不是关注的对方,而是只顾他自己痛快,尽管掏心掏肺,还是显得没心没肺。
这个毛病,在我身上出现过,现在依然存在,比如这篇心得就算是一篇掏心掏肺(偷笑),正在努力改正,希望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不然,笔者会很尴尬。
新的一年里,祝大家能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在朋友圈越来越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