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到了这本书,没有谈到什么人生哲理,没有时代背景、环境烘托、心理活动的过多描述,只是以一个老农民的语气把他的一生娓娓道来。
他从有钱人家的少爷到一无所有的穷人,福贵失去了父亲,不管怎么样,妻子回来了;
他从普通人人到被抓去当国军,福贵失去了母亲,不管怎么样,一家人团圆了;
他从战场上经历生死到回来经历饥荒、大锅饭时代,福贵失去了儿子,不管怎么样,他还有女儿;
他从妻子生病到女儿出嫁生娃,福贵失去了女儿和妻子,不管怎么样,他还有女婿和外孙;
他从经历公社制到包产到户制,福贵失去了女婿和外孙,不管怎么样,他还活着。
纵观福贵的一生,面对命运,没有任何人可以抵抗,可喜的是,每次面对失去,他都有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和希望。
福贵的一生很辛酸,在那样动乱的时代里,没有一个人会过得很轻松;福贵的一生,就是不断地面对至亲离去的一生;福贵的一生,却又是幸福的一生,他体验了人间最美的爱,他有不离不弃的妻子,虽然哑巴却是能干懂事的女儿,倔强却有爱的儿子,对女儿和岳父母极好极爱的女婿。
只有体验过人间真爱的人,才会对这个世界充满留恋,只有经历过这么多失去的人,才会坦然面对未来的死亡。
福贵看淡了死亡,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他说自己的枕头下面一直放着十块钱,留着将来给帮他收尸的人,他现在可以安安心心地死去,不用有任何牵挂,也许死亡才是对他的解脱。可是,他还是活着,为了什么呢?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短短两个字给予了人生最简短的总结,也赋予了世人最大的勇气。就像余华所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不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因此,忍受苦难造就了活着。
看完这本书,我很感谢命运,我们或许没有生活在最好的时代里,但是却没有活在最糟糕的时代里。那个时代里,对于生活在底层的生命而言,没有尊贵、没有价值,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让自己活下去。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我们作为每个普通人,每个人可以有机会让自己活得更有尊严。虽然日子依然艰难,生活还是很难过,更多的人,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努力地活着。
腾讯有个栏目也叫《活着》,长期以来为被忽视的底层人群发声。故事的主人公有下岗工人、抗战老兵、流浪汉,他们生活地很艰难,对现实不满、社会不公,他们在努力抗争着,为了自己的每一天奋斗着。有希望的,活着;没有希望的,也在活着。
栏目对曾经报道过的故事主人公进行了两周年的回访,有一位煤矿工人通过自己辛勤地劳动实现了当年的理想-在城里买上了房子,而自己也不再从事卸煤工作。他是回访中极少数的幸运者,他完全靠双手颠覆了命运。更多的人呢?还是在抱怨着对现实的不满,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浴血奋战的老兵,用残疾的手指捏着医药单,激动地说:“没有办法报销,没人管!” 一位山东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由于中风瘫痪,被送到老年公寓已经九个年头,他颤抖着翻开相册,给记者看他做教授时的照片——戴着墨镜,学者气中透出威严;但是现在记者所看到的,却是一个胸前滴着食物残渣的瘫痪老人,消瘦变形,口齿不清。我无法想象自己面对这样的局面该如何表达,告诉他们活着很好吗,活着就有希望吗,热爱生命吗?没有语言来安慰,而他们或许根本不需要这些。
现在朋友圈经常有水滴筹、轻松筹的来请求帮助,最初我会打开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后来发现每天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更多的时候我选择不去看,怕看多了负能量太多,甚至影响自己对生活的信心。我知道这么想太自私,我给自己借口,这是我自己“趋利避害”的一种选择,这也是自己在无能为力的时候选择的逃避。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对生活的继续热爱。
现实中的我,还相对年轻,我觉得活着有希望、有意义,不管是为了家庭,为了自己的成长,还是为这个社会,还是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人会需要我,我也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因此虽然有时候遇到困境,还是本着“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的态度来面对。我不知道将来当我到了垂暮之年,在经历了或许一直平淡的一生后,是否会依旧那么热爱生活,不过我还是会活着!
为我们活着的每一天,用尽全力活着的每一天,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