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陪孙女去唐人街附近的一个华人高姓青年人开办的少儿美术学习班(比北京同类学习班便宜,一学期只要180美元,每周上一小时课),来回均经过唐人街,把孩子交到培训班后,每次有一个小时时间可外头闲逛,因而对唐人街有了一些印象。
波士顿唐人街按规模在全美国唐人街中排第三位(华人占波士顿总人口百分之七点五),常住该唐人街中的华人有九千二百多人,占该街区域内常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七。行走在唐人街上,来往之人群中十有七八是华人或者亚裔面孔,来来往往的华人群中的广东话不绝于耳,倘若不是嬉闹中的华人儿童那流利的英语,真会使人犹如身处在粤港及及国内较为发达的华南小城呢。
波士顿唐人街建成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了。1870年左右,波士顿制鞋厂工人罢工,工厂主雇佣了七十多名十七八岁至五十多岁的华人顶替罢工的工人。勤苦耐劳的华工被留下来,成为建市不久波士顿头批定居的华人
后又有大批华人拥入美国太平洋中央铁路、市内工程建设工地、制鞋企业等谋生道路上来,后来多数华人留了下来。这些背井离乡的华人用自己的凄楚及血汗为美国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也形成了传承华人传统的生活及文化圈子,由开始聚居的“平安巷”经百多年的演变成为现今的唐人街。名人梁实秋、胡适、冰心、宋氏三姐妹等都曾在此深造及居住过,为助兴该地华人事业及文化品位起了一定的作用。
波士顿唐人街距离市中心仅两三个街区。我头次去唐人街时,看到寒风阵阵吹起的残雪乱飞,街道两旁满是堆积的雪堆,及匆匆行走的路人。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街口那重檐画彩的华式牌坊,而那牌坊正反两面题写的孙中山曾大力倡导的“天下为公”、“礼义廉耻”字样,令我肃然起敬,为早期波士顿华人用此种方式铭记所崇尚的中华文化信仰而敬佩。唐人街不只一条街,而是由布满华人店铺的仅四五百米长的几条街道组合而成。走在街上,望着两旁一栋栋衔接无隙且并不高大的“上岁数”的楼房,不由得使我想起多年前曾看到过的天津和平街、沈阳的太原街、大连的天津街、北京的前门街等老式店铺。走在唐人街上,似乎可寻觅到就连现中国大陆也难以见到的那些留在记忆中的历史影子;在这里中文招牌鳞次栉比、各式店铺错落有致。这里有传统祭奠用的蜡烛、纸钱、香火等祭祀用品店(未看到国内现代版的中国冥行的纸币),有专门销售传统的中华小饰品、工艺品、玩具的饰品店,有各种风味的中餐的饭馆(如川菜、粤菜、鲁菜等),也有台湾风味的糕点店、韩国及日本料理店等,令我惊讶的是在一饮食小楼的二楼外面看到了中国煎饼的广告字样,看到了北京版或重庆版的多家的“小肥牛”涮锅店(据说兰石厂一个李姓师傅也在波士顿市开了一家火锅店,但因时间关系无暇寻觅),还看到中药铺、中式服装店、剪发店、针灸铺、以及华人大小超市等等。就像在港台澳街上看到的那样,眼前“飞舞”的满是那大大小小的繁体中文招贴。
唐人街入口处还建有儿童娱乐场所,内有些诸如滑梯、转椅、登攀等设施。旁边还建有具有渗透民族传统与现代精神的理念、由青竹丛及红钢栏组合而成的街头花园,其人造假山上仍留有人造瀑布冲刷过的石壁上深深的水痕。在牌楼左侧小广场上摆了几个简易的小木桌,桌子四周围满了华裔老人,有的在下相棋、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搓麻将。天上在下着夹杂着雪花的毛毛细雨,这些老华人全然不顾,依然专心致致地玩弄着牌艺,他们中间不时传来嬉闹声、玩笑声、争吵声。看到此情此景,仿佛置身于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见得到的此类情景。
因只可利用孙女一个小时学画的间隙抽空对唐人街进行了短暂的观察,给我的留下的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似的粗浅印象。孙女美术学习结束已经三点多了,儿子特意领着我及孙女到一家颇大的粤菜馆(喜登门酒店)吃了一次广式午茶,该馆门脸不大,但里面非常宽敞明亮,里面摆放着起码有六七十台大小饭桌。店内大堂墙正面有一个红底金字的双喜立体大字,看样子这个店经常举办华式婚庆喜宴,双喜字及两边的金色贺匾条幅应该是该店举办喜宴的固定道具,其实也是向中外顾客宣示饭店特色及实力的广告?
我、儿子及孙女选了邻窗的四人小桌坐了下来,一个文质彬彬的很斯文的堂倌给我们端来一壶冒着热气的红茶及三个精致的小茶杯(免费的)。因天气寒冷及非用餐时间,用餐者也有几十个,其中纯华人占三分之一、华人陪同白人的占三分之一、白人的占三分之一,剩余的也就是我们这些零客了。儿子点了叉烧、蛋挞、烧卖、金银凤爪等广州茶点,味道很正宗,费用也不算太贵,仅用了十五美元、约一百来元人民币。曾几次到广州出差的儿子说此用餐价位即使在广州也下不来的。除了可用菜单点餐外,推着各式热气腾腾茶点小车穿梭在饭桌之间,用餐者可现场点餐,而服务员对点餐者桌上的菜单上盖上只有她们自己看懂的小印戳(很像中国字画上落款印戳)。用餐后收银台结账时,精明的上岁数的大堂经理看到我们身边的小孙女,赶紧追过来给了孙女一个精美的彩绘气球。
昨天又到了孙女学美术的时间,是我一人陪她去的。我又利用孙女上课的间隙专门到华人超市(离学习地点三百多米)转了转,好家伙,里面是人山人海,可以说是人头攒动,耳畔充满说广东话的、福建话的、东北话的、江浙话的、北京话的......嘈杂声(看样子大声喧哗不只是中国国内城市的专有特征),若是其中没有几个洋人的话,跟置身在北京或广州等超市,尤其与港澳台(同用繁体中文字)超市没啥两样,我怕挤,赶紧溜了出来。在唐人街牌坊的右侧有一溜落地报纸取送箱,波士顿的报纸好像是免费赠送的,我挨箱看了一下,许多英文报纸及杂志我因看不懂而未取,打开一个箱盖一看是法轮功的报纸,我仿佛怕被蛇咬似的赶紧将手缩回来(尚未见到如在香港所见到的对游人死缠硬磨的法轮功分子),我抽了一份“侨报”(亲华的)以及一份“世界周报”(中英文双译)后,顶着波士顿式的“倒春寒”式的寒风,紧不溜地到少儿美术班接孙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