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不变的故乡情
古人有“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离家700里,自驾半日余,逢节急不待,归来总相依”虽不远,但我自从成立了小家,孩子上学,自己上班,便不曾拥有村妇闲暇住娘家的暇意,等到每年仅有的俩个春节、十一大节,娘家、婆家合理规划,均衡分配探亲计划。同事、朋友的孩子完成不少国内外游,而我们总是一门心思的收拾东西就想回家。
每次回过娘家,赶回来的几天对家的思念愈加明显,我曾问过父母,“为什么不回家反而不太想家,越回家,回来就越想家?”父亲说:“不回家就把家给忘了吧!”
也许是这样的,不回家看不到家里房前屋后篱上篱下的花草与腾瓜;不回家看不到父母的衣衫与鞋袜;不回家看不到亲人新添的皱纹与白发;不回家看不见孩子个个又窜高了一大截;不回家看不到乡人喜忧掺半的新生活。
高速路上细看返乡的人们,个个归心似箭,车洗的流光铮亮。服务区里打开后备箱家家东西塞的齐齐全全;大人、孩子穿扮的体体面面。掐着点的出发,200公里开九个小时还在路上,将堵车的苦闷作为谈资,可丝毫不影响下次回家的决心与规划。再细瞧返京的途中,车变的灰头土脸,装的是家乡特产,男女老幼用疲惫代替了原有的精气神,服务区里少了欢声笑语,健身器材默默地杵在那儿,无人问津,人们的脚步也少了回乡时的轻盈,打壶水、嘬口烟、去个卫生间,默契的上车各就各位,加箱油驶车而回。
如此的变化,多半是家人赠送的土豆、萝卜、白菜心、红枣、辣椒火热的情,虽满载着乡情,可更惦念着绝尘后的亲人!
只有孩子依旧戴着无线耳麦,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问我“7+3”什么时候得8,我认真的当数学题来思考,他告诉我“国庆节遇上中秋节的时候”。儿子总能在合适的时间给我带来新时代的新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