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了令人惊呆的水哥王昱珩微观辨水,对于改善记忆这个问题也大有信心了。以前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比如前面看后面忘,然后也“梦想成真”了。这对于一个每天都需要跟大量陌生信息产生交集的人来讲,实在令人惶恐不安。
到底是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还是根本就没有去用脑?当我开始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开始试着选择对自己过去的认知保持怀疑态度,不再那么绝对,换一种思维方式,说不定事实真的是另一番样子呢。
生活中需要记忆的零散信息实在太多,比如一个陌生人的姓名、大概的模样,还有一些琐碎的日常事务……单靠死记硬背完全行不通。在《庄子·齐物论》里有一句话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如果说万事万物皆有联系,那么运用想象力,把不同的信息相互联系起来当成一个整体去记忆,大脑是不是就容易接收了呢。这还得去尝试看看,好比,平时和别人同时说一个信息与说七个信息的效果一样,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结果可想而知了。那如何把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信息联系起来呢?最近关注到以下方法可寻。
1、比喻。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之前我都是想着两个信息必须得非常相似才好去比喻。其实不然,只要去用心观察,花一番心思,总是能发现两者之间一点点的相似的地方去作比喻。让(整体/部分)类似的部份关联起来,比喻就是它们之间的桥梁。
2、内在化。什么是内在化?第一次听这个词的时候,还以为是显性的信息隐形化,经过查阅资料才知道,内在化是赋予信息情感,想象脑中出现的图像,有声音、触觉、情感。它把静态的不熟悉的信息转化成动态的,让信息变得容易理解和联系。好比一说到“观察”,我就想到了绘画的经历。
3、图表。将多个信息压缩在一起,成了内在化的简化。通常有流程图、思维导图、各种小图像等等,都用起来。
4、联想。设计助记符,比如通常出门时想到“身手钥钱”分别代表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还有运用夸张的方法,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香蕉、牛奶。可以联想成一名挤奶工给巨大的香蕉挤奶。要大胆想象,越夸张越奇特越能让大脑兴奋,而“一边挤奶一边吃香蕉”平淡无奇的回忆起来就比较困难。
5、挂钩。类似联想,将要记的信息与数字联系在一起。例如1对应可以是“衣”,设定每个数字的助记符。比如要记住哥伦布发现美洲时间是1492年,想象对应的是衣服、寺、酒、耳朵,然后将它们之间建立起联系。
6、信息压缩。把一个短语来储存数个信息,比如最近我学习的把事情做完GTD就是首写字母的压缩;还有图像联想,通过一个图像来表达多个信息;将一堆需要学习的知识减少成几页的笔记也是一种方式。
总之,重要在于操练。在还没有实践这些方法之前就没有发言权,正如高尔基所言:“我们不行,往往不是我们真的不行,而是因为别人说了我们不行,如果我们坚信自己行,就一定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