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北方的天气又起风变冷了,私人的小超市关了门,街上似乎多了几分冷清,或者是为了酝酿两天后新年的喜庆而显得异常冷寂。只有巷口买菜的老汉在冷呵呵的揣手站立,你怎么还卖菜,怎么不回家过年?
老汉一脸苦笑,就打开了话匣子。
明天三十,我还来!挣钱还窟窿,这几万块钱帐还是老妈那时候欠下的,如今都十年了。然后我大嫂也过世了,又欠下了债。今年家里也是糟心事不断,我们兄弟三个,老大我看这也不行了。过年啊,我就这一身买菜装备就过年了……他那满是沧桑的脸膛紧皱着,只管自顾自地说下去,仿佛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我买菜后结账用的是微信付款。他还在不停嘴地说,都不孝顺啊,要是孝顺就好了。我们家就我一个孝顺的,过年了出来买菜为了还债啊……
我提示他看看手机是否到账,他长叹一声,舍不得用流量啊!
新年本来是万家欢乐的时候,但还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吧。人活不易,总有一些人正经历着生离死别,或者这样那样的磨难,只是在这一年一度的氛围里,暂且掩去泪痕,打起精神张扬起几天的喜庆。
曾经读过一篇散文,一家三代在春天到来之际外出散步相敬相爱的和谐场景,结尾作者由衷说了句——我的妈妈又熬过了一个寒冬。这个熬字,引发了我的共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有这样的俗语:老人抗过冬,春天健康稳如钟。北方的冬天太冷,容易引发老人的心血管病,从而影响老人生命健康。我们生活区门口的讣告栏,每到冬天就热闹了,一张张白纸黑字此起彼伏,路过之人无不围观过去,连连叹息,是的,肯定是身边的哪个熟人又走了。
这样的事情多了,自然就对寒冷的天气怀有几分抵触。前两年,父母家里没装暖气,父亲还有点执拗,执意不肯到我家居住。于是每当我看到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老人,我感觉心都揪到一起了。漫漫寒冬,差不多有四个月之久啊,老人该如何熬呢?在家呆着不动不好,可是出门行走在寒风凛冽当中,更是让人担心。
幸好今年气改,附近的小区都装上了暖气,父母家也终于保持在二十多度。可以说,今年冬天,是我最踏实的冬天了,温暖的环境下,心也会温暖的。
想到古代取暖设备粗劣,冬天人们真的熬过去的吧。所以,人们才会那么重视春节,在漫天寒地制造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气氛,在因温度而感受到的寂寥之中,人为地创造出丰盛的物质的精神的快乐。
这样理解起来,春节,是冬天的亮色,是希望的所在。
在物质贫瘠的时代,春节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肆意丰盛的节日。各种吃食煎炒烹炸,各种衣裳里里外外,辛劳了一年的人们啊,利用春节好好地犒劳自己一把。
但现在,物质丰厚了,也衍生出很多的浪费,原本优良的传统也滋生出陋习。
公交车上,两个大妈不停聊天,从家里养的猪聊到了家里的大媳妇小媳妇。年轻人大好年华,不上班,生了孩子就仿佛有了资本,开始了一家人的啃老生活。平时吃穿用度全向老人开口不说,过年了更是想方设法从老人手里套钱。这样没钱那样没钱,被讨要习惯了的老人自然不忍心看着孩子吃苦,两千块钱一松手,儿媳妇便全买成了衣服。
如今啃老的现象真的挺常见。农村没什么地,老人打工挣点零花钱其实很不容易,常常看到一些古稀老人还要上街打扫卫生,心里着实难受。孝顺不孝顺这种事,外人很难评论。春节,就仿佛一个照妖镜,你方唱罢他登场,谁的心中都有杆秤,做人还是别太亏良心。
工薪阶层深知挣钱不易,于是量入为出。反倒那些整日里打麻将混日子的人,却花钱大手大脚。实在很难让人看懂。还有一些人,整天忙着伺候狗,赶着小狗叫儿子,给所谓的儿子又是做鞋又是勾衣,不知情的人以为他天生就爱伺候人,可是天下最需要他们关爱的父母,他们却懒得照应一天。
最不爱看的电视就是什么金牌调解,人常常只会指责别人,很少想到扪心自问。但愿春节的美好氛围,能给人们上一堂的大课——百善孝为先。
记得春节出门,遇到两个时尚的母女去串亲戚,母亲一路对女儿谆谆教导——到了他家,你别要他的压岁钱,我也不给他……记好了啊!
原以为有钱了人们不会在意这一两百的压岁钱,可没想到还是在意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算计,有算计的地方就有矛盾,何况是钱是钱啊!
你给我家孩子五十,我不能给你家孩子一百。我家三个孩子,你家两个孩子,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原则?这些问题真耗费脑细胞啊,可偏偏故事每年都在上演,从不曾间断。也难怪,是钱是钱是钱啊!
亲友相见本是好事,闲话家常也属平常,聊着聊着就失了界限,好事者以指导人生为责任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以此获得价值认同感,或者狂刷存在感,而置别人感受于云天之外。
春节群里抢红包。你来我往欢乐之中增进感情,不亦乐乎!可偏偏有人只纳不吐,永远悄无声息地做赢家。难道长此以往,这种真的能发家吗?
过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赶上了好时代喜乐年华!春节喜庆,配这首歌最是相得益彰。但愿人风流心也潇洒的同时,不忘老人,不忘和谐,不忘做个真正的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