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选择,便不必遗憾,否则再痛也不值得
文 | 张宗超
与读者书: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比我说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01
最近思考的东西有点多,这不有整理了几个有趣的思考分享了。
02
“拥有金钱给了马文亚丰富的选择权,这种可以购买的权利而不是商品本身构成了马文亚孩童时期最本源的快乐。”
这是在《朋友圈的尖子生》一书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人生有种丰盈便来自于拥有这样的选择权。
比如,我大二时知道毕业后有机会入职某公司,过了一年,有这个资格的时候,我放弃了,选择了其它的平台。
比如,快毕业时想着买辆车,总感觉买车才能象征着点什么。后来当自己拥有这个样的资格时,我又选择了事业,不同的是,没买车已经构不成某种心里压力,因为知道我只是有了不一样的选择。
再比如,有些时候遇到事,明明有机会赢得想要的结果,可基于更大层面的考虑,不得不装怂,这是一种选择所带来的快感。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遇到一件好玩的事,有次我在群里问最近有没有某公司的学习宣传,有位同学私聊我说,该如何如何做,他其实也在做这是事,只是不想在群里宣传,等等,他以为我是学弟,给我说了不少大学学习的经验,我也很认真的听。
我觉得这人特别有趣,于是就问我下面的几位小组长是谁的队员,问清楚后,我还喊着他一起吃饭……后来这位同学和我成了好朋友。
我很敏感,凌驾的事我好像不会做,也做不来,也不属于那种锋芒毕露之人,就只好学着做好自己,倒也修炼了一种能力——任何时候,任凭情绪再什么泛滥,我还能说出人话来,而不是由着性子胡诌。
——你的所有努力,本质上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择权。
——有些自由来自于可以选择,而不是被选择。
这是第一点关于选择的思考。
03
前些日子我社群的一位学员和我聊了好多,聊的是关于接纳自我的问题。
绝大部分人是不会乐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的,甚至也不愿意面对不堪的一些现实。
——心有不甘是一个大坑。
六年前我搞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很多事,接受事实比抗拒更值得点赞。人生道理诸多,而道理无非就想橡皮泥,你想要什么样子,都可以捏,唯有事实不可改,也唯有臣服于现实,才能找到更好的出口。
那年我第一次中考成绩很差,很抗拒这个事实,难受了好几天,后来发现抗拒又怎么样?事实就是事实,没办法改。而臣服于现实的好处在于,接纳成绩差的现实,然后找出口,比如,重来一年,比如,读技校。
——有的事,当你以为结束时,恰是一个新的开始。
遇事时,聪明人都更希望获得结果,而不是获得希望,因为希望意味着有很多种可能,这是不可控的,而结果往往单一可控,能够很快找准方面。
就比如我原来的一位同学,有天突然不理会我了,我问什么原因,啥都不说,就那么吊着,说实话,很造心,但若是当初对方直接说不想继续这份情谊,嘿,事情倒还好办了。
——有种智慧叫予人希望,不如予人事实。
这句话是我说的。虽说希望是个好东西,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可一旦涉及人性,没有事实为依据的希望就是耍流氓。
这是第二点关于事实的思考。
04
有人对我说,现实中的我和朋友圈这些里看到的很不一样,朋友圈里一本正经的样子,而现实中其实很容易相处,与我相处也很舒服。
大概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了吧。有时候我翻看自己的空间、朋友圈、微博,我发现好像完全不是一个人,甚至很难看到我有什么情绪。
这是这几年的一个进步。原来有什么屁事都往外说,打开自己的朋友圈,基本都是情绪类的动态。
比如,今天被谁说了几句,真的不爽,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人。比如,为什么两个人相处如何如何,等等。
后来发现,你大可不必把情绪显露出来,因为绝大部分人是看热闹的,而不是真的会关心自己。
情绪的显露往往还会出卖一个人的层次,不是拉近距离,相反的还可能会让更多的人疏远了自己。
曾不止一个人试图用言语来激怒我,好在都没成。毕竟屁话我听得也不少了,没触犯原则的情况下,屁话听不听也就那么回事,可怕的是和说屁话的人还各种解释,这不过是证明自己和说屁话的人是一样的。
——层次不同的人遇上,往往一笑便了之,从不较真。
——若是触犯原则还遇到不识好歹的,那就该一棍子抡回去。
这是第三点关于言论的思考。
05
几年前有朋友和我说,ta不相信任何人,有时候甚至连自己都不信。
那会儿总觉得有点矫情,后来发现这句话其实有深意。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喜欢听,而不喜欢观察,宁愿相信直觉,也不相信依据。
最近在看《大宅门》,对白家老三这个角色多少有些看法,可老三这个人也非常的精明,怕自己背上“吃里爬外”的名头,在二奶奶去摘白家老号的匾时,偏不承认“费明举”便是自己一个入股所用的虚名,坚决不承认自己有股。
有些词听起来不舒服,甚至会被认为是贬义,实则有多种理解。
比如,逢场作戏,人有时候就需要有点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的智慧。
比如,洗脑,并非我们所接受的知识和话都是偏向坏的方面,学习的过程本身是可以理解为。
比如,出轨,除了感情方面,这词本身也可以指代做事不循规蹈矩,总有些新的想法和措施。
我想表达的是,看人不是单看说了什么,而是ta做了什么,听话也不是听说了什么,还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说。
比如,上学时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某位同学课堂上调皮,可当老师问起时,为了维护同学自己会说瞎话。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选择的立场是维护同学。
这是最后一点关于听话的思考。
06
结尾处分享两句我自己的黑话和一个关于感情的观点:
第一,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选择,便不必遗憾,否则再痛也不值得。
第二,有些话我相信,但不当真,毕竟有时候我们需要说点需要的话。
一个观点:
如果在一段感情里,爱到没有自我,意志都无法自由,那不是爱,而不过是一种占有和被占有的关系。
往往有的人根本分不清是爱是占有,还以为那是因为在乎,其实那不过满足了一方的占有欲罢。
两个人可以在一起,本该是自由而平和的状态。彼此吸引,彼此欣赏,才会有持续稳定的关系。 【来源:微博@张宗超的不二尘】
你还有哪些有趣的或有用的思考和方法论总结呢?期待你的留言,我们共同交流。
文 | 张宗超
爱读书 | 爱写作 | 爱学习 | 爱思考
写人生规划 | 职场 | 自我成长的年青作者
微信 | 1207910681 QQ | 21743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