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2023开年大课:人事合一,纵身跃入生命之流【 转载】

01

开篇·人生就是表达

我们人生的“一”是什么?我以前会带着大家用思维,去找人生的“一”。很多人极难突破,垂头丧气。今天,我们换一种方式。我发现,我们可以通过表达来找“一”。

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对我影响很大,第一遍读我觉得主人公是典型的道德败坏,后来反复看才发现它真的是一本好书。

主人公是一位证券交易员,四十几岁时,他突然萌生出一个冲动。于是留下一封信,抛妻弃子只身跑到巴黎,几乎零基础去学画画。因为他突然感觉灵魂有非常多的纠缠。

我想,就算是梵高这样的画家,也希望能把自己的画作卖出去。但这个主人公一生都没有卖过自己的作品。在他看来,只要能活着,能画画就可以。

所有人都不理解他,认为他太怪异了。因为在巴黎格格不入,他来到南太平洋一个小岛上。他面临无数的质问,但他说,我根本不在乎你对我的看法!对画家而言,把自己灵魂深处不得不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他的“一”。

小说最令人震撼的是最后一章,在画家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得了麻风病。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后,他甚至不在纸上作画了,他开始在墙壁上画画。在失明之后,甚至开始在黑暗中画画。

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看到了他的作品,就是他的医生。我们从医生口中得知,这幅画,是一幅旷世杰作。它光辉灿烂如米开朗基罗绘出的西斯廷教堂穹顶,也幽秘深邃如同道出了宇宙级的秘密。而画家最终的嘱托,竟然是烧掉这些画。

在那一瞬间,医生理解了画家,他就是想把灵魂深处的纠结表达出来,释放出来,之后这个载体便失去了意义。

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表达本身就是意义,至于你找什么载体来表达,那是次要的,有人用语言来表达,有人用书写来表达,有人用画画来表达,而我们大家用我们的工作来表达,用家庭来表达。表达,才是生命唯一的主题。

于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也许你用语言、文字、逻辑无法表达。但当你不放弃,不断表达,直到那一刻,就好像你前面有一条通道突然打开。就像画家不停地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把灵魂深处的纠缠表达出来,他就完成了整个人生。

人生无非“表达”二字。

02

内心深处的纠缠

丘吉尔说,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个屁事接着一个屁事来排满的。

我们长期生活在目标的压力之下,总有一种潜意识驱动我们必须做点事儿,避免自己空下来。这是整个人类的集体潜意识:假如我不做点什么,我就没有办法活下去,我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好像被抛弃了。

我们做事情的原因,大多数不是因为我们心灵深处美好的东西在引领我们,而是我们思想之下那些底层的欲望把我们推来推去。欲望是一个中性词汇,你的雄心、野心都可以叫欲望或欲求。

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社会评判。于是有了竞争,有了攀比。到了今天,这样的竞争越来越剧烈,每个人都在比,甚至残酷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此种情况下,欲望继续下沉,欲望变成了恐惧。

于是,我们做大多数事情,底层的推动力量居然成了恐惧。内心深处如黑洞一般的恐惧推动我们往前走,在恐惧驱动的模式之下,就算我们达到了目标,甚至都不会用一秒钟享受目标。我们会迅速找一个新的目标继续去奔驰着,我们成了恐惧的奴隶。

在这种巨大的恐惧之下,我们的动作变成了什么?有个关键词叫控制。我必须控制好一切,才能达到那个目标。我会控制开始、控制结果,最可怕的是控制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乃至于我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丧失了那份悠闲心。

在控制的前面有一个大大的主语,那就是我,我要控制一切。最后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活成这种状态,每个人都站在悬崖边上,如果退半步就坠入深渊,我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才能保证自己不掉下去。紧张、恐慌、绝望、悲伤成为底色。

03

时间的牢笼

把我们所有的焦虑按时间分类,会发现是对过去失控的不可忘怀;对未来不可掌握的恐慌;当下对每个细节无法释放的紧张。

我相信你会承认,我讲的至少有一部分是事实。只要我们的生命运行在时间这个基座之上,我们永远得不到自由,我们内在的创造力永远无法爆发。当我这么讲的时候,我的内心很痛苦。因为我并不是在讲道理,我讲的每一个字我都清晰地知道,我在揭我自己的伤疤,我过去一直是一个困在时间牢笼里而无法自拔的人。

我们的人生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运行在一条看不见的时间线上。

时间有两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具备颗粒度。最大的颗粒度有过去、现在、未来。最小的颗粒度小时、分钟、秒,把我们的生命一刀一刀地切割开来。

时间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时间轴向右的箭头。最要命的就是这个箭头,由于有这个箭头存在,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为了未来的目标而去做。我们当下做的事,乃至于我们自身都会被工具化、被异化、被僵尸化。我们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摆脱目标对我们的控制。


04

艺术家范式·灵感流淌

当我们对时间的关注越来越深的时候,产生了一个课题。我们建造这个世界,建造我们的人生是需要基础架构的,离开了时间,我们跟世界的连接全都没有了,我们不可能抛弃时间。

但人生的底层基座只有时间一个吗?时间是我们几乎无法对抗的,那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路,时间依然存在,但我们人生的一切运行在另外一条轨道之上呢?如果我们能找到另外一条轨道,就可以做到不跟时间对抗,活出另外一种生命范式出来。

修行者和艺术家

那么,有没有人能够逃离时间的禁锢呢?两类人做出了贡献:修行者和艺术家。

修行者们认为时间有一个Bug,时间有一个缝隙——当下。当下,不在时间里面,而是时间之间,所以时间无法作用在当下。

在当下,我和世界鲜活地在一起。在缝隙之中,就会有觉性意识的智慧在流淌。

如果你处于当下的状态,就是从时间越狱的状态。在这个状态里,我和世界是合一的。但是人只有在修行的时候能够进去,在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就出离了。

第二类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艺术家。艺术家发现,当我在创作的时候,我和事物也是一体性的。他们会进入一种超越时间的状态,一种灵感流淌的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flow态。

真正的艺术创作没有一个是“我”创作出来的,而是“我”和它真实接触,活泼泼地流动出来的那个状态。我们大多数人取得的成就,创作出灵魂级美好作品,不是“我”这个人取得的,而是我们进入flow态之后,内在的某个力量推动着我们创造出来的。

正如毕加索承认,他的作品并非是他画出来的,而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个比他更大的力量在托举着他创作。


如何形容那个状态?有一个很熟悉的词汇,叫“消失”,好像我消失了,作品也消失了,我和它融合于一起,忘掉世界,忘掉自己。

电影《海上的钢琴师》里,钢琴师在用心创作的时候就是这样,超越了时间的禁锢,与自己的作品合一。这个范式我称它为艺术家范式。


什么是灵感流淌?

灵感流淌,就是倾听心的声音,不经由“头脑”,经由心直接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灵感流淌,就是心间升起了某个东西的时候,我的嘴、我的手、我的整个身体、我的整个动作,已经行云流水一样把它表达了出来。

我们曾经最熟悉的表达方式是这样的:我们认为“头脑”是用智中枢,我们用头脑分析整理出一些东西,然后把它表达出来。此时此刻,我会真实地认为,心才是我们的用智中枢,“头脑”可能像是CPU、运算器。

感受,是我心的感受,一定要用“头脑”把它翻译一下再表达出来吗?《臣服实验》讲述了作者在flow态的真实感受。他在编程时,不用头脑去想,程序竟然经由他的手,流淌出一行行代码。

举个通俗的例子。假设你出国留学,比如去美国,英语可能永远是你的第二语言,你思考任何东西的时候,会先用中文去思考,然后再翻译、表达。但如果你更早处于英文语境,就会更习惯用英文思考,用英文表达,不需要有中文翻译的过程。

所以,他找到一种表述方式,不需要把编程的语言,用我的头脑想出来,再把它转化成代码,而是任由思想直接经由我的手,在代码里流淌。

他偶然间发现自己有这个能力,于是就想,能不能用这种方式去讲课?有一个社区学校请他去做老师,他提了一个条件,我不备课。校方大惊失色,哪有不备课的老师?

他不备任何课,在登上讲台前,深吸三口气,让自己处于安静放空的状态,直接张嘴去讲。神奇的是,和写代码一样,反而有很多灵感经由他流淌出来,他的课反而讲出了很多以前没有讲过的东西,这个表达方式就是Flow态。

第一次看到这种表达方式,我非常震惊。要知道,我每次讲课都要准备和排列1000多页PPT,每一页PPT要看逻辑、看配色、看设计。

用流淌的方式去讲课,去表达,我们能做到吗?它是只属于天才的一种状态吗?我们普通人能不能换一种表达,去倾听心的声音,经由我们的嘴流淌出来?

05

什么是创造之流?

我们会以为,只有修行者、艺术家、天才才能进入这种状态,于我们而言,它简直就像是昙花一现。但其实我们每一个平凡人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都能进入灵感流淌的状态。

有一本书叫《心流》,作者是个心理学家,他研究了几千人,很多人都反馈当自己在创造力爆棚的时候,就像被一股洪流在推动着,他把这股洪流取名为flow,就是我们今天想表达的这种状态。

我们享用食物的时候快乐,与同伴畅饮的时候快乐,外出游山玩水的时候快乐,创业成功的时候快乐,心心相印的时候快乐……其实经由你所做之事,进入到flow状态,都是人间极大的快乐。古希腊哲人称之为“狂喜”,一种难以描述的巅峰状态,内在感受到极大的充盈。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时刻。

这种看似偶然态、例外态的瞬间极其容易被忽略,但你越能捕捉、越能识别出这种flow状态,它就会越频繁地在你的生命里出现,从而成为生命中的必然态、自然态。于是,非凡之事皆于平凡者所有。

创造力的根源恰恰就在于此,我愿称之为创造之流。如果你能感知并进入flow态,就相当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有的神来之笔,所有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都是我们走出对目标的控制之后,沉浸在flow中创造出来的。

当我们不把注意力放置在时间线上,而是去感知flow、真正处于flow态中,创造之流就会喷涌而出。

电影《心灵访客》也讲述了一个关于创造力的秘密。创造的根本在于跟随创造之流的韵律、节奏、节拍。


我绝不相信《红楼梦》是曹雪芹想象的,我也不相信《白鹿原》是陈忠实想象的。据说陈忠实写到田小娥去世的那一天晚上,不由自主地嚎啕大哭。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你不把她写死不就完了吗?但是人物死不死不是由作者决定,是“flow”决定的。

宫崎骏的脚本创作需要很长时间,很多时候当电影开拍的时候,结局是什么还没定。宫崎骏说,是作品推着他往前走,所以他自己根本不知道故事的结局。

所以创作的秘密就是,找到你内在的创造之流,跟随着它的韵律、节奏、节拍,这个时候你觉得做什么都对,你怎么做都对。只有源于这种状态之下的你的工作、产品、服务、技术才能真正称之为“作品”。

06

如何进入创造之流?

我们究竟如何进入到这种flow的状态?《禅与摩托艺术》中讲到,“倾听美好的声音,遵循美好的指引,就可以把手头的工作变成艺术,仅此而已。”这里的美好是本体性的,是作品flow背后的本体理念。作者的这句话在我看来达到了一种至高境界,是创造美好作品的不二之路。


那我怎么知道自己进入flow了呢?进入flow在那一刹那我就是知道的,I'm touched(触动了我!)。

被touch(触动,以下称为touch)那一刻,你一定知道,因为当我们感知到美好flow的那一刻:

1)你的身体和内心会有强烈的感受,有的人会热泪盈眶,有的人会感觉像过电一样;

2)你的内心有强烈的充盈感,本体的喜悦连同灵感,像泉水一样流出来;

3)你会有强烈的确认感,“我知道我对了”“就是它了!”

什么是touch?当你内心的美好和作品中的美好之间发生同频共振,出现共鸣,这一刻你的身心感受就是touch。如果我touch了那个点,把它扩展为全部,也是创造美好作品的一个方式。

发生这件事情要相信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作品背后的本体有内含的美好。

第二个前提,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也有美好。

这个创造美好作品的方法论,其实根本不新鲜,有人已经这么做过,那就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苹果的一支品牌宣传片里有这一段话,令我万分感动,值得大家反复看一千遍、一万遍。


当我们创造作品的时候,我们客户绝对不是使用者、消费者,他们内心的感受才是我们真正的客户。一个作品真正完成的时候,是它touch到用户的时候,只有作品touch了用户的心,创造作品的过程才可以算是完成。乔布斯将touch人心,作为了自己的交付点。除此之外,我从未见过工业界有人进行这样的交付。

那么如何touch人心呢?We touch(触动了我们自己) 。当我自己为我们的作品打动了,我们自己的灵魂跟我们作品里面的美好共鸣了,这样才能去touch用户的心。

其中的隐含假设是,如果一个作品的美好和每个人内心的美好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那么touch我的必然会touch他人,必然让我们的用户与作品的美好产生共鸣。

这就叫做击穿用户的感受,此种情况,我们不需要做任何的获客的行为,群体内心的感知被击穿了,用户自然就会来买我们的作品。

反观大部分的商业世界,大多数创业者创业的初衷是痛点,思考用户的痛点是什么,剩下还有一小部分的人是基于供给侧自有的核心能力。这是我们打造产品的底层驱动。然而这两种驱动点的问题都是深深的二元对立的。

从乔布斯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美好作品的驱动力既不是需求侧的痛点,也不是供给侧的能力点,而是作品的美好和我心中的美好的共鸣点。这种共鸣点是一元性的,

把这个美好的共鸣点扩展出去,就是创造美好作品的创作之路。

设计师三宅一生和乔布斯应该是有极大的共鸣点,他设计服装既不是从消费者的需求着手,也不是从他自己的能力点着手,而是看哪个新设计touch了他。三宅一生关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模特的感受是什么,如果这个作品没有能够touch到三宅一生,哪怕设计师费尽千辛万苦改了N版,只要不touch他,他就否定。

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touch,用户也不会touch,这件事情骗不了人。反过来,一个设计,三宅一生一眼就touch了,他就敢下一个重大的判断,敢于将其作为年度新款去推。这就是三宅一生作为享誉全球的设计师,所认为的创造美好作品的奥秘。

所以,flow真正存在,虽然flow不可定义,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flow的存在,经由我们对flow的touch。

07

单点击穿,创造美好作品

讲到这里,我相信人会产生疑问,还是touch不到,还是无法flow。由于我们沉迷于各种外在的刺激,比如说短视频,使得我们touch、flow的感知能力正日渐消失。为什么我强烈反对大家沉迷于短视频,我建议你删掉它,它会把你内在弥足珍贵的注意力,对flow的感知能力给戕害掉了。

我只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以及目标拆解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动作,最后我的能力丧失到如果我每天的日程表不是按分钟计的,我都不知道下一分钟我要干什么,那是你的内感知能力彻底退化的标志。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找作品当中的一个单点,经由这个单点的flow进去,就进到了作品的flow里面去了,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方法论。

找到作品的击穿点,建立与作品的连接感,在现有的体系里,找到一个“我喜欢、我擅长、我愿意”的事情,那个我和它共鸣,我愿意去全身心投入的事情。

第一,我喜欢。喜欢到什么程度呢?请允许我说一句鸡汤性的评判,就是我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对我的回报,工资是额外的奖金。允许我做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对我最大的恩赐了。你可以在工作的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颗粒度里面找到这个喜欢去做,你会把这个事变成喜悦的事情,这个喜悦可能带着你做更大的事情。

第二,我擅长。我越来越相信天赋人人都有。我们总会在一生当中,发现在某一个方面我们特别擅长,对别人很苦恼,于你就是擅长的事。

第三,我愿意。我愿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训练我在这个作品上的能力。努力到何种程度?稻盛和夫说,在一个点上努力到让老天爷都感动的份儿上,那个门就开了。

通过击穿一个单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入flow态。经由单点的flow,可以进到作品的flow里去。这个点越小,那个flow越清晰,越容易进去。

那么,如何寻找单点?找单点有三个标准:

1)够不够美好;

2)够不够touch,我们每个人不是对所有的美好都会共鸣的,必有一款美好,或者美好的面向会共鸣你。

3)够不够关键,什么叫关键?就是这个点击穿了,所有其他的点都击穿了,就是当这个点转起来的时候,其他的点都跟着这个节奏转起来了。

所以,如果你想创办成功的企业,想一想企业里边哪一个东西,哪一个服务,哪一个产品,哪一个流程......可以聚成一个点touch到我们,找到那个针尖大的地方,将其击穿。把这个东西作为作品、作为创业的元起点。

乔布斯在产品上投入全部精力,贝索斯把客户满意这个点上投入全部精力,三宅一生在服装设计上投入他全部精力。

我们回到三宅一生身上,三宅一生对时尚设计圈的影响力是空前的,但他的设计生涯和人生故事,全部都凝结在了“一块布”上,可以说,一生不过“一块布”。

三宅一生最开始想做服装设计,但是进入服装设计的flow这个切口太大了,于是他把自己的设计缩小为一块布,所有的设计,只用一块布来设计。

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放着无数种设计思路,偏偏选择和一块布来较劲,在一块布上展开其整个设计体系,设计出那么多的花样,为了一块布,放弃其他所有,看起来极其偏激。更重要的是,这个理念极难实现——如何让一块布从平面瞬间变成立体的,能穿的,还有时尚感的衣服,绝非披一块布在身上。

三宅一生想到了折纸,就像折叠小船就能下水前行一样,用折叠实现自己的一块布理念,单单是折叠这一个技艺,三宅一生达到了非凡的造诣。

毫无疑问,他看起来很傻地放弃了广阔的设计领域,只找到了最小切口,将全部注意力在一块布上,但是最终基于“一块布”的理念,他创造出了很多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风靡世界,也让他成了日本赫赫有名的设计师。

这是多大的智慧,只选一个设计点进去,只用一块布,并且所有的设计必须在纸上做折叠。

在针尖这么大的一个地方,这么一个场景,是为了什么?为了折这张纸吗?不是,他是为了进入flow,只要进到flow里面去,你做啥都对,你怎么做都对。


我们人类的内心总是存在贪嗔痴,其中很重要的是贪,贪多求大。一个大的切口你很难进的去。过去我认为单点击穿只是技巧,但现在我认为,找那个点进去是为了进到那个flow里面去,flow就是本体的运作方式,所以进到flow就相当于进到作品的本体里面去。这个意义上我说,单点击穿就是“通神”,那个“神”就是flow。

回到生活工作中,眼前的事情,不如意十有八九,很多人趋向于逃避、抗拒,但殊不知,下一件事情大概率也是不如意的。但是你会总会找到一个面向,找到一个角度,找到一个可拆解的单点,再击穿它。单点击穿。

08

从创造之流到生命之流

我刚刚讲了美好作品,我们再把话题放得更大一点,这个flow仅仅是创造力的根源吗?flow仅仅在做事中吗?是否有一个隐形的洪流在推动着我们的人生?

创造之流是创造力的根源,扩大到整个人生的尺度。人人都谈生命,但生命力量的来源在哪里呢?我猜整个人生运行的底座里面也有一个Flow,那个Flow是生命之流。

这个时候的Flow,F是大写。

我们整个人生下面有一条生命之流,这个生命之流就是我的本体的运作方式,它来自于我之内的一种生命力的根源性的力量,在我的一生当中都托举着我的力量。

过去的我都有一个狭隘的想法,我认为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唯一重要的,以X入道,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直到今年我才理解,我们经由事业进到Flow里面去,目的是回到人生,把这个Flow态也带到人生的其他面向里去。

人生有许多面向。人生远大于事业,事业是人生的子集。

我们也可以从任何一个面向,比如从关系、各种兴趣爱好的面向进去Flow。对于混沌同学的来讲,我们大多数同学是商业人士,所以我会建议大家,从事业的flow里面进去,去找人生的Flow。

把这两件事情合起来,一个重要的模型就出来了。

具体来讲,从作品的单点的flow进去,去寻找作品的flow,继而从作品的flow进去,然后寻找人生的Flow。我们可以称之为,“以X入Flow”,X就是我们选择的作品。

所以精心做好一个作品,击穿它以后会进到我的人生Flow里。当进入人生Flow,我反过来再去创作我的作品,那个作品就完全不同了,我会赋予它极大的力量,赋予它生命力和灵魂。


乔布斯以作品入Flow:

我讲乔布斯有整整10年了。1997年之后,重返苹果的乔布斯,是以作品入Flow的绝佳范例。

乔布斯所在的时代被称为“嬉皮士时代”,一方面乔布斯希望追寻个人精神世界的领悟。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去追求,他去印度流浪过,也拜过日本的禅师当师父。

另外一方面他雄心勃勃,梦想改变世界。这是极大的二元对立,而他学禅的日本老师告诉他,其实他可以把两件事合成一件事情。于是做出伟大的作品成为乔布斯独特的禅修之路。通过禅,乔布斯把两个目标融为一体。

所以非常明显,乔布斯的人生是以作品入Flow的范式。

再看他的作品,尤其重返苹果之后的作品。他做过iMac,但是在2001年的时候,遇到了互联网泡沫,PC变成了基础设施,经由PC互联网的流动变成了新的东西,PC的时代结束了,这是乔布斯面临的一个极大危机。这时候乔布斯有了一个idea,如果把数字设备和PC合起来,会不会是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最终他做了一个叫做iMovie的软件。但这件事失败了。虽然这件事失败了,但乔布斯获得了一个洞见,最终形成了iPod,大获成功。

后来,他把手机里面植入iPod的功能,自己做了一款手机出来,这就是风靡世界的iPhone。iPhone和PC结合,iPad强势诞生。乔布斯在临去世前,又做了一次史诗级别的伟大革新,把PC,iPod、iPad所有设备的存储放在云上,这就是著名的iCloud。

他的作品有非常清晰的flow,乔布斯传记里面有几段话,非常优美,“我从来不做长期预测,连三年计划都没有,我只关注当下”。

只关注当下,可见乔布斯完全进入了Flow态,这是大师级别的感动人心。

“看着眼前还未完成的半成品,颠覆它的新产品的想法,就会产生自动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乔布斯把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事业完全活成了Flow。

“他走的每一步,仿佛都是他上一步的必然结果。” “路会自然呈现在我的脚下。”

我们无需为自己构建通往目标的路,路会自然呈现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只需要抬腿迈过去就可以了。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深处对乔布斯充满了一种极其强烈的感激之情。

我为他的勇敢而感激,居然有人真的敢在时间线上纵身一跃跳下去,结果走向一条全然不同的生命之流里面的路,最后他经由这样人生的Flow,他表达和实现了自己什么样的生命意图呢?

乔布斯说,“我一生都在寻求自我启迪,并经由我的产品启迪他人。”他提到了一个大词,Enlightenment,我用启迪来翻译。当他把这个生命意图说出来的时候,他的境界已经不是一个企业家了,他的企业和产品是表达他最高生命意图的载体。

请允许我夸张一下,我想我在分享另外一种全新的生命范式,它也许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让人相信它的存在,但也许我们可以试一试。

我们的人生存在两条生命范式,一条是旧的生命范式,按照时间去规划一切,离开了目标计划就抬不起腿来;另外一种生命范式,找到并跟随生命之流给我们的信号,去实现内在最高的生命意图。

09

如何找到Flow?

那么,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寻找这样一个人生的Flow?这件事情太难了,如何做到?Flow具有分形的特征,所谓的分形指的是整体和部分的结构一样。

这里有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你在人生任何一个周期的Flow和整体的Flow是一样的,你从任何一个子Flow进去,就进到整个人生的Flow里面去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找自己人生Flow的时候,去最近的一个生命周期里面找Flow就可以。

你无需担心错过Flow,只要进入当下的flow,就意味着你进入了人生的Flow。这种感觉就像我们过去失败的、不如意的、悲惨的人生全部有了意义,仿佛那一切都在为今天做准备一样。

甚至我会认为,哪怕我们在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进去了,我们的一生也同样进去了。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在临走前,在时间线上最后一刻,我都没有进入到真正的生命之流中。

第二个建议:从人生不同的面向进入到整个人生的Flow。比如,有人从事业里进去;有人从关系里进去,不管是跟自己的关系,还是跟他人的关系,哪怕从家庭关系的小点里面进入,一样可以进到Flow里去。

10

跟随信号,纵身跃入生命之流

最难的不是相信Flow,我觉得你可能或多或少都感受过它的存在。最难的是,如果你真的相信有Flow的存在,是否敢于跟随它给你的信号,纵身一跃,进到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Flow里。

当我有创造力、生命力,并且最大程度保持这种状况,就能最大程度地表达我的生命意图。人生的“一”不是为了一件大事而来,人生的“一”是把我灵魂深处的意图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如何进入Flow:

第一步:跟随信号

第二步:进入Flow

第三步:表达意图

《爱、死亡和机器人》里面有一集《齐马蓝》。画家齐马创作时,画布上总是会留下一个元素——几何图形的浅蓝色块。这成了他作品的标志,也吸引了无数爱好者的猜测,大家把这种蓝色称为齐马蓝。其实齐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给作品加上这样的元素,这只是来源于很偶然的一次意外之举,他不小心在画布上涂了一笔蓝色。

但这抹蓝色,仿佛唤醒了他对艺术、对生命的本能追求。他坚定地捕捉住到了它,甚至数百年来穿梭宇宙之间,寻找这个颜色背后的秘密和真相。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原来自己最初的生命形态是一个泳池清扫机器人,齐马蓝是他当时看到的第一块瓷砖的颜色。

这个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如何跟随信号,完成整个生命意图的探索和表达。



齐马进入人生Flow的载体是画画,作品中重复出现的信号是那一抹蓝。跟随信号,他纵身一跃,拆分了自己,进入Flow,从时间当中解放出来,进到自己的生命之流里面去,追随生命之流的韵律、节奏、节拍。

最终,他经由画画这个载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内在最高的生命意图——探究宇宙的真理和实象(search for truth),成为我自己(go home)。


11

以我为例·如何发现信号?

生命之流我们无法感知,只能感知信号。那问题来了,如何发现Flow的信号?信号的三个条件:

1.在我生命当中反复出现

2.我有强烈的身心感觉

3.同一种(个)信号


我想解码我的人生信号,以我自身为例,给各位做一个示范。

我发现有一个模式对我影响很大。根据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任何一个理论体系一旦自恰以后,必然有一个东西出现在外面,形成一个反例,原有体系崩溃。这时候你可以选择忽略这个东西,维持原有的体系。也有少部分人会选择承认看到这个东西,而进入到一个新的领域里去,科学史家库恩称此为异常。我们可以直接称它为Bug点,只不过这是一个价值无穷的Bug点。

我发现我的人生经常出现一个信号,反复出现。这个指向未知、更大体系的Bug的出现,会警醒我,我完全不可能回到原来的体系之内了。

当我发现一个体系有Bug,有更大体系的时候,我将义无反顾地放弃以前的体系走向更大的体系,好像有一个巨大的力量在推动着我,我相信我的人生中确实有一些Flow。

回顾这10年我讲过的课。10年前,我创业失败去中欧做教授。令人难以想象,我讲的第一门课竟然是“小3大战”——小米和360大战。结果发现那个时候商学院对互联网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以至于我在微博上截了一些周鸿祎、雷军的微博,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的时候,商学院的同学们对此充满了兴趣,这极大地激励了我来讲这门课。

但是,我很快就不满意了,我觉得这个故事的背后可能会有一个方法论。就像我在系统外面找到了一个Bug,这个Bug会指向我到更大的体系去探寻。当我生起这个念头的时候,对于单纯讲故事这件事情,我完全丧失了兴趣,所以接下来在这个信号的指引之下,我开了一门新课,我的成名作——互联网思维。

今天,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几乎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大家想想10年前这个词多热,我很快成为国内讲互联网思维最前沿的几个人。但是,互联网思维是个方法论,当我在商学院浸染的时候,对一个词产生了兴趣,理论。

方法论背后的理论是什么?我去寻觅,我读了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一下就被颠覆式创新这个理论给迷住了,从此我迷上了理论的力量。我用颠覆式创新来推导互联网思维,所以2014年混沌的前身我起名叫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就跟这门课有关系。

这门课我讲了很多年,甚至亲口听过克里斯坦森讲课的人跟我说,好像我讲的比他本人讲的还生动一些。但我发现颠覆式创新的关键词是低端,它跟当时互联网思维的低端逆袭非常合拍。所以我讲这个理论,会说低端是唯一的创新模型。

低端之外有没有创新理论呢?在这个疑问的引导下,我慢慢走出克里斯坦森对我的影响。我不再讲颠覆式创新,这门课变成了第二曲线。第二曲线里有12个思维模型,每一个思维模型都不是我的原创,但拈出12个思维模型,并组合在一起这件事的的确确是我的原创。

在商学院,大家都在用案例来讲创新理论和管理理论,30年前西南航空的案例,怎么能够解释今天互联网时代的一切呢?我很快又对现状不满意了。直到我遇到了一个人,我的老师王东岳,开始追随王东岳学习哲学。我开始追问一个问题,理论下面是否有根基存在。

我也坚定地相信创新的理论下面有个根基在。

你不会知道这件事情对我的吸引力有多大。我甚至放弃了中欧的教职,去斯坦福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就是为了找这个东西。我在斯坦福也没有找到,但那一年极大地开阔了我的境界和视野。于是,后来有了混沌过去最重要的一门课,我想大家会被这门课迷住——第一性原理。

我讲第一性原理的时候,的的确确跟这个根基的贴近感越来越强了。我把这样一个哲学理论带到创业创新中来,所以我觉得混沌可能是唯一一所给创业者、创新者带来哲科思维的教育机构。

但是,在讲第一性原理的时候,我不再满足于用它来回答日常,而想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看更大的世界。于是,我提出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万世万物的背后都有“一”,那整个世界的“一”是什么?

这就是传说中的终极问题,这个问题让我非常苦恼。我想大家一定理解,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很多人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答案。但我居然会被这个信号,Flow推着去探讨这样的一个终极问题。自己的能力是完全不够的,但是走着走着,我想我必须去做这件事了。这时候,“理念世界”这门课就出来了。

我从来不敢说,理念世界这门课是我做出来的。我有一种感觉,它是经由我做出来的课。在疫情期间,我毫无目的性地看一些书,一些电影,一些纪录片,最后居然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这门新课——理念世界。

我至今都没有达到理念世界所指向的境界,以我自己的能力是做不出这门课的。理念世界是我的老师,不是我创造出来的作品,它也深深疗愈了我。我居然能够做出这样一门课来,我非常感恩。

但居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我希望以理入道,用理性对那个不可知的理念世界建构一个框架出来,用理性去建构那个框架。最后的质疑居然是理性之外是什么?真理真的存在吗?你无法想象这个问题对我的打击有多大。

就像一个建筑师,倾其一生,盖起全世界最高的高楼,站在高楼之上俯瞰世界,成就感有多么大。但你突然发现,这个高楼的地基有问题。我想,我再也不敢讲真理了,所以才有了今天这样一门课,暂时称它为美好之声。


所以,一个又一个作品的变化,把我带到今天来。我回顾这些作品,就像进入到自己的人生Flow里去观察自己一样。此时此刻,我的心情真的难以形容。其实今天在座的有些同学是我弃商从教后的第一波学生。他们还记得我当年讲“小3大战”的时候多么寒酸。

我相信,即使今天我穿越回10年前,我会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我只能知道一件事情,如果我非常执拗地认为,只有靠自己去努力、去思考、去计划、去做目标,我不可能走到今天来。比如这三天的大课坊,对于一个讲了十几年课程,每次课程有上千页PPT的人,居然有一天会接到一个信号,说一张PPT都不要用,而我居然真的就一张PPT都没用。压力之大,我想也是难以想象的。

但似乎有个生命之流在推动着我。很感谢我自己,很勇敢地纵身一跃,从理念世界开始,我选择跟随这个生命之流。

在我相当长的生命周期里,我发现作为一个商业界人士,一个创业者,我居然对真理这些词感同身受,认为双手可以抓得到,这个感觉本身就很怪异。所以它一定不是我设想出来,而是它涌现出来后告诉我的一个信号。然后我发现,我对探索的兴趣,越来越超过对真理的兴趣,也许这个探索本身才是我生命意图里想要表达的东西。

12

为什么要探究生命意图?

你会发现,我拈出了一个新词,生命意图。

什么叫生命意图?大家有没有注意到Flow有某种走向,决定走向的就是我们的生命意图。Flow是生命意图的一种运作方式,生命意图就像心之所向一样。

为什么人生需要这样一个方向感呢?我们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面都是乱糟糟的。你的人生没有大块的秩序,不知道哪个地方是关键点,也不知道从哪着手。

假如我们能够找到自己的生命意图,并且和生命意图的Flow合一。我人生的大的方向,大的尺度,大的秩序就立即成型了。让我们的人生清晰化、确定化、笃定化起来,让我们容易做选择,让我们敢于去行动,让我们思考更清晰。


我想,即使你眼下还找不到自己的生命意图,但如果能借这个新鲜的词汇,知道你的作品、你的事业、你的人生下面有一个东西在,有这个结构,就很美好了。只要你知道这个结构在,就不会沉迷于现象世界对something的占有,假如生命意图是人生的“一”,我们会对人生有全然不同的看法。

每个人只要活出自己的生命意图来,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就是美好的一生。那个载体是什么,是否赚很多钱,事业有多大,并不是我们第一考量的,也不要以此评判人生是否圆满。

如果你的作品就是商业,怀着这样的理念去做商业,去赚钱,可不可以呢?可以,只要它是我们灵魂深处最高生命意图的表达就好。

如果你的作品是做清洁工呢?许多人觉得,清扫工作是个又脏又累、不大体面的活儿。能不能用这份作品,表达自己最高的生命意图,活出人生的意义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例子特别touch我。

新津春子就是一位清洁女工,但她把清扫做成了一份极致的事业。羽田机场连续四年被评为“全世界最清洁机场”,就是她带着清扫工精心扫出来的。

她家在沈阳,爸爸是日本遗孤,妈妈是中国人,17岁之前一直被她的中国同学所歧视。17岁去日本学校读书,又遭遇日本同学歧视。她没有朋友,从小在整个世界的歧视之下成长。

她家境很贫寒,学历不高,日文也不好,找不到工作,最后唯一一个工作机会就是做清洁工。她的整个生命里,最后的容身之处,就是这样一个像针尖大小的地方。

正常情况下,她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她会仇恨这个世界,她会怨她的爸爸、妈妈、怨中国同学、怨日本同学,怨恨全世界。

但是这样一位女士,居然经由击穿打扫卫生这样一个小事,完全释放掉了自己心里面的阴影,以及心灵深处的纠缠。何以证明?请你看她的笑容,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她的笑无比之真诚,令我无比的羡慕。

她说,“清扫是什么工作?就是一个能让人身心健康的工作。我真的特别喜欢我的工作,自己喜欢,还能带给别人健康与愉悦,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么?”

新津春子一生的座右铭,是清扫要用“心”。我发自内心地尊重她,敬重她。最打动的我的那个点,就是这样她说了一句话,用心打扫。经由打扫来用心,经由打扫表达灵魂深处的生命意图。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皆有微光。

这位清洁女工的人生之路,和创造出旷世杰作的大画家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呢?都是经由自己的事情,淋漓尽致展现了自己的生命意图。当我展现生命意图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会带光,都会有灵魂,有生命注入进去。

今天我一直引导大家在找的那个东西,你可以叫它生命意图。此生为何而来,我可以深化一下,为表达生命意图而来。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每个人就是活着的普罗米修斯,在极其细微的工作上,只要我们能够代入理念之光,我们每个人就是那个盗火者,无需是大英雄,大企业家,大艺术家,每个人都可以。

除了跟随信号进入生命之流,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天赋。它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帮我们打开进入生命之流的一个开关。

它就是爱。

我们平时说的爱,可以称为关系,是现象之爱。我想讲的是本体之爱,正如柏拉图讲美的事物下面有美的本体,让一个事物成为美的。

现象之爱停留在各种关系中。我为什么需要家庭、亲人、朋友的关系?因为从这些关系的角色里面,我获得某种依赖感......我们需要自己被需要,我们取悦他人,取悦世界,希望借由外在来获取力量。这样向外求的期盼会害了你,你会永远有一种匮乏感,因为你忽略了自己内在的力量。

我能不能激发出内在本自具足、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再把它注入到事业、人生当中去呢?

现象世界的爱给我们安全感,给我们依赖感,给我们角色感。经由击穿现象界的爱,能够感受到我本体的爱,感受到对方本体的爱,爱的共鸣会唤醒我,让我知道我是谁,让我看到那个从未看到的我自己。于是,生命本元的力量会散发出来。

13

人事合一·把创造之流灌注在每一件事中

我相信,很多人在生命当中都有爱的力量焕发出来的那一刻。你突然心里一软,接下来心里涌现一股力量。每个人都有,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对那个时刻不重视,我们认为那是偶然态,但那的确是我们整个生命当中最重要的时刻。

那就是生命之流启动的一刻。

到这,我隐隐约约觉得,我似乎找到了一个方法,把人和事合一。

在过去大使命之下,人们都会向往在“诗和远方”中做事情,而现在,通过人事合一,在你眼前做的工作里去找意义感。

当然即使你是公司的老板,你也不可能喜欢你公司的全部方面,但一定有一个面向是你喜欢的,总有那么一件事情,你一做就着迷,全心投入,忘记时间。你可以跟这一部分共鸣,共鸣之后就能进去与之同频,继而与其他部分共鸣。

你不需要去未来找件事情,实现你的理想,你也不需要总去抱怨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现在,总有一点,能够touch到你,你与之同频,这样既可以把你的工作做好,同时也可以把你自己内在的东西激荡出来。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有一个状态,作者称之为“关心”。首先指的是,你对这件事关心,将其放在心上,心疼它的那种感觉。其次,还有一个标准,就是你在做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内心是平静的。平静貌似是个最平常的状态,其实非常了不起。

书里还讲了这样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如果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感到平静,那这对你而言就是好工作。如果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能平静,很焦躁,那对你而言就不是好工作。的确,你会发现当你极其平静的时候,你的大脑极其清晰地知道一些脉络,极其明晰地知道一些东西。

所以,那个要击穿的点反而不是你的梦想,不是你的雄心抱负,也不是能让你10倍速发展的东西,而是内在的这些共鸣,它会touch到你。

14

尾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之路

我们主要的授课内容已经大体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学了什么?我们想解的一道题,需要一个简约化的表达,我把它表达为时间。

我们被时间的箭头拖着,就像拉磨的驴被蒙上眼睛,前面搁了一个胡萝卜。我们永远像一头驴在原地打转,从出生到死亡,升起一个个目标,再完成它,直到走到那个无有之地。

我不想我们被困于此处,所以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Flow。我坚定的相信它是存在的,它是一种本体性的存在。也许今天我想做的,是把被时间尘封起来的Flow重新唤醒而已。

所以,我们三天记一个词,就是Flow。

从单点的flow进入到作品flow,我们称它为创造之流。

我们可以从很多面向进到人生的Flow,由于混沌的同学大多数是职场人士,所以我们建议从作品的flow,进到人生的Flow,做到人事合一。

此外,我们一定要理解,我们不是用外求一个力量,爱的力量是一个人内在的天赋。

今天,我的的确确发生了改变,我的身份不再是一个表达者,而是一个倾听者。我想倾听大家心的声音,这些声音里,蕴含着改变的火花,在我眼里弥足珍贵。这也是我在课堂上,唯一在意的东西。

人事合一,在很多人眼中是一个很普通的词,但是它特别触动我。因为它在一定的尺度上破除了二元对立。

在三天的课程,我们给出的这个模型中,有Flow,有事(X),有人,Flow是我们周围的背景一般的存在,我们活在了Flow之上。


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如果此时我有一把奥卡姆剃刀,那么在Flow和“我”之间,应该砍掉哪个?我们相信所有人都会砍掉“我”,因为小我是虚妄的,“我”简直是万恶之源。

但是,“我”就是的的确确存在的,怎么砍掉?那么砍掉Flow,此处“我”就是Flow,被Flow充满。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走的Flow-er(Flow者)。

如果这个逻辑推演成立。“我”在二元性的世界里成为了一元性的“我”,找回了我自己。

这样的人生该多么美好。你还需要去寻找意义吗?意义就在“我”之内。

这个世界是真实的,你是真实的,你之内的Flow也是真实的,你就是个行走的Flow-er(Flow者)。

你总是想去疗愈,但你有没有发现你身上的问题总是疗愈不完。如果用这个模型,把 Flow和“我”完全合一,我们内心深处的纠缠全都给消融进去了,Flow和“我”一同在行走当中,那还需要疗愈吗?

人世间除了人之外,还有很多事情,用X来代表,那么,如果继续使用奥卡姆剃刀,X和Flow,你会砍掉哪个?很多人会砍掉事情X,但如果把Flow砍掉呢?


日本有花道、有茶道、有剑道、有商道……我们说美好作品是一场作品之道。所以去年我的思想停留在商业世界的追求,以X入道。我今天发现我错了。X就是道,X就是Flow,无须将其注入。

这才叫真正的人事合一。

在两次砍掉Flow之后,这时的“我”是独一无二的, “X”是独一无二的,进而真正实现一件事情,由我和X共同创造的一件事,我滋养它,它滋养我,我们在一起跳舞。这便是一条创造之路。

“创造”这个词,超越时间,超越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创造之路,鲜活地活在这个世界,去享受、去表达、去追求。

我想起一个故事:过去,欧洲运动会一英里跑步没有人能跑进4分钟以内,大家就认为4分钟是人类不可能突破的极限。然而,1954年有一个不知名的运动员,但他坚信人类在这件事上一定没有极限,终于跑进了4分钟以内,结果那一年有好几个人都实现了突破。

这个故事非常激励我,突破人类心里的信念,才是真正的进步。

你不需要为整个世界去考虑,在人类集体的潜意识里,但凡走一小步,都相当于你替世界走了一大步,我想这是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方式。

最后,我想还是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面的几句话结束我全部的三天的课程:

第一句,每个人只要倾听美好的声音,遵循美好的指引,就会把自己手头的工作变成一个艺术。

第二句,他这样做以后也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别人也不再觉得他是一个物体。

第三句,当他这样做的时候,美好也会像石头砸在湖里产生了同心圆一样,荡漾出去。

第四句,这就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方式,仅此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