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培训第二天,惊喜地发现自己在改变,有了想写的冲动,更开始了写的行动。
昨日的慌张减少了不少,想起了朱特说的“人生很长,何必慌张。”对,咱慢慢来,先来聊聊今天的收获:
一、享受奋斗的幸福
吴教授的方案解读,让我们忐忑、忧虑的心放松了下来。吴教授详细解读了培养方案,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整个课程的设计理念。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培训班就像是吴教授的一个孩子,精心孕育,期待成长。更感动于吴教授掷地有声:“踏踏实实走好过程,一定会有结果!奋斗就是一种幸福!”是的,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就算不能到达既定的彼岸,在过程中肯定是会有收获的,这也是我参加这个培训的初衷!
二、瞄准规划制高点
在刘力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个人规划的分享。很幸运,被抽中上台分享。有些紧张,也太过仓促,没能很好调整我自己原先的规划,就开始说了,结果自然是不够清晰。根据刘力教授的建议,将从摸清起点、瞄准制高点、破解难点、抓住重点、凸显亮点、把握节点留个方面重新修改。把自己的不足分条罗列,然后一条一条修改、进步,用努力与坚持浇灌自己的梦想。
1.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平常看书偏重教学实践类书籍,忽视了理论书籍的指导,导致在科研方面无法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2.写作意识不强。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比较好的写作切入口,想写点什么,但总会由于各种琐事而延误时机,最后不了了之。理论知识少、写作意识弱,所以会出现想表达的东西表达不出来的窘况。
3.个人发展规划意识不强。之前一直在农村小学,任何一个奖项的获得,虽也是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在思想上还是有些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缺乏长远的、分层的个人发展规划。
三、反刍教育理念
最后,刘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教育智慧和几篇比较前沿的文章。应该是第三次听刘教授的课了,他抨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依然引起大家的共鸣,他对现今教育乱相的分析依然那么深刻,上课方式依然那么幽默,依然偶尔会调侃一下听课的学员,比如今天的“武义大妈”。
讲座中几个观点比较认同:
1. 未来的教育需要整合、需要互联。 教育不应该是孤立的个体,想起了前两天,孩子们进行缩句练习,通过各种句子的训练,孩子们总结出第二个词语很多都是动词。可在缩写“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这句的时候,找不出动词了,于是引出了英语中的be 动词am、is、are,这个问题就迎难而解了,跨个学科又何妨?
2.刘教授的观看量表让我眼前一亮,其实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表格,进行课堂观察,能更精确地观察到课堂的真实情况。
3.教师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所以我们当一个纯粹的老师,当一个不敢懈怠的老师,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变得更优秀。
4.关于泊车理论,上网百度了点资料。
哈佛大学第28任校长 德鲁·福斯特:人生路漫漫,你总有时间去给自己留“后路”,但可别一开始就走“后路”。要试着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我把这叫做我的关于职业选择的“泊车”理论。不要因为怕到了目的地找不到停车位而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二十个路口的地方。直接到达你想去的地方,哪怕再绕回来停,你暂时停的地方只是你被迫停的地方。
反思自己的停车习惯,确实会因为担心目的地没有车位,而提早停车,映射到处事上,会选择比较保守的做法,所以经常得不到最完美的结局。改变,从此刻开始,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魄力。
且学且思且行,收获满满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