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共13篇,是现存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作者是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他受吴王阖闾重用,在吴国为将军,辅助吴王阖闾治军强国,为吴王的霸业作出了贡献。
《史记》中记录了一件事。孙武去见吴王,吴王说,先生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看过了,可以用来小小地试验一下吗?孙武说,可以。吴王说,可以用女人来试验吗?孙武说,可以。于是,叫出宫里的美女百八十人。孙武将之分成两队,以吴王的两个宠姬作为两队的队长,而且都拿上戟。孙武开始发指令进行操练,但美女们以为好玩,嘻笑不停。孙子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是将军的罪过,现在既然已经说明了将令,但士兵不遵守的,那就是士兵的罪过了。就要斩两队的队长。吴王一看吓坏了,赶紧求情,说,我现在知道将军你能用兵了,就不要杀我这两个爱姬吧,要不然我吃饭都要没胃口了。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还是把两个宠姬杀了,这下美女们不敢再嘻哈了,按照孙武的指令操练起来。孙武于是说,这两队美女已经能遵守将令了,即使让她们赴汤蹈火也会执行。吴王这才知道孙武真是能用兵的,最后任命孙武为将军。
上面这件事的记载中有一个信息,就是吴王之前看过孙武的兵法十三篇,这说明孙武见到吴王前,已经写出了兵法十三篇,而且提前送给过吴王看。但没有说明孙武是什么时候写出兵法十三篇的。据《吴县志》记载,孙武是在躲避战乱时到了吴国,隐居在吴县西部的山里,写出了兵法十三篇。这个隐居地一般确认是在苏州的穹隆山。现在穹隆山里有孙武苑、兵圣堂、孙武文化园等,就是纪念兵圣孙武的。
而我们常听到的关于兵法的书,除了《孙子兵法》,还有《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但《三十六计》成书时间比《孙子兵法》要晚得多。而且“三十六计”这个说法,还是在这本书写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了。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思就是说,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人也一直沿用这个说法。宋代惠洪《冷斋夜话》就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了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就有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了《三十六计》。
可见,《三十六计》可能是明末清初甚至之后的人写的,具体是何时何人所撰写已经是很难考证确认了。据说,较早发现《三十六计》这本书的,是1941年在陕西省分县一个书摊上,由成都的一个印刷厂用土纸翻印的书,封面写了《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而且说明原书是手抄本。手抄本前部都是关于养生方面的,而书的后面则是抄录了三十六计。解放后,这本书的收藏者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并且将这本书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后来便出现了各种版本的《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