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男女,皆为情所困。
如英国男爵诗人George Gordon Byron所说:爱情中的欢乐和痛苦是交替出现的。
所以我们总能看见诸如“情侣在地铁上吵架,女方脱下裤子逼男友下跪道歉”、“结婚登记时姑娘遭男友暴打,然后俩人开开心心领证了”此类的新闻事件……
动了真情,男女交往比人际交往的难度更上一级。过来人总结出了血泪史,有五个男女交往的忌讳事项,早知道,就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1
有效沟通一拖再拖
有心挽救也无力奏效
亲密关系中,最怕的就是“临时抱佛脚”的沟通态度。
想等到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到两人都能自然而然地平心静气,但那时的沟通往往为时已晚。
在知乎“如何正确处理异地恋”的问题下,十条回答有九条都会提到沟通的重要性。
在和男朋友吵完架之后,异地恋的同事对着我狂嚎三嗓子:“不要冷战!!!不要冷战!!!多沟通!!!”
小说《半生缘》里沈世钧原本和曼桢互相倾慕,也相互热恋着。阴差阳错,世钧误以为曼桢爱上张豫瑾,因为没能了解曼桢经历了什么,两人就此错过。
这一错过,也断掉了两人的爱情和一生的幸福。
1997版电视剧《半生缘》剧照
情侣总在产生误会和不合的时候说,“两人之间应该多多沟通”,却常常忽略一个事实:沟通应该是维持亲密关系的第一步,而不是迫不得已时的救命稻草。
吵架已经意味着彼此的忍耐和隐瞒到达了临界点,如果在此刻才想到沟通,长久以来所积累的委屈和误会,很可能直接将此刻本就脆弱的关系击碎。
更普遍的情况是,许多人在吵架之后甚至没有获得辩白和接触误会的机会。
以理解为目的的沟通,应该是一种习惯。
有个朋友在某次聚会里抱怨,“他根本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于是问她,“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对方想要什么?”
“但他凭什么猜都猜不到!”
没有先谈恋爱,却先谈起了“套路”。——她说“没事”,就是“我有事”;说“那个女生身材真好”,是“要考验一下你嘴够不够甜”,处于下风的伴侣战战兢兢地揣度“圣意”,将一场恋爱活生生谈成了宫斗剧。
畸形的沟通方式,摧残的是一段稳定感情的根基。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2
强行放大控制欲
爱变成了“让ta丧失自主”
陷入热恋的人会有种错觉:另一半,是属于自己的。感情陷得越深,占有欲就越强。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做掌控者,于是就可以把握感情关系的走向。
这样的控制分为两种:
1、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对方身上
2、想要掌控对方的生活
《我们为什么会分手》中有一个故事,女孩雯雯偶尔会发一点小脾气,她的男友木木无法接受,便认为这是因为信仰不同所造成的,于是木木要求雯雯的人生观和追求应该与他的完全一致。
雯雯的幼年经历让她想做保护动物的工作和探险摄影师,而木木追随藏传佛教,人生目的是“宣扬佛法,普及佛教”,他总想着让雯雯能够有更“高尚的追求,”于是他对雯雯说“如果你不学佛,那我们没法继续在一起”,以此相逼要雯雯皈依佛教。他们最后在一次大吵大闹中分开了。
木木说,因为他真切感受到佛教对他的救赎,所以他很想让佛教帮助雯雯。毫无疑问,木木是在为雯雯好,可这样的方法实在是强人所难。
这些控制,小到生活起居,“你不准穿吊带和短裙,太暴露了”,大到人际交往,“你必须和所有的女性朋友断绝关系”,一点一滴对内心自由的摧残,也会让感情变质。
打着爱的旗号去控制对方,爱就变成一种“虐待”。
在一期《四大名助》里,一个女孩来求助,她说自己的男友不仅很黏她,还近乎“变态”地想把她时刻拴住。
去商场试衣服,男友要在门外牵着手不放;有三分钟没回电话,男友就会疯狂回拨;他还擅自翻看女孩的手机,删除她通讯录里男性朋友的联系方式;甚至,不允许女孩去和闺蜜看电影……
女孩在找工作时,她的男友都要跟着,只要是在工作中会和男性有接触,就都会被男友否决。
男孩却认为,女孩身在福中不知福。
主持人孟非听了他们的故事后说,“这么些年来,我看到过太多以爱为名实施的暴力和惨案。不开玩笑,我真的觉得这个男生身上具备一种犯罪潜质,我特别不愿意几年之后,在新闻上看到惨剧的发生,而惨案的男主角恰恰就是我面前的这个心智不健康的年轻人。”
《圆桌派》有一期聊到渣男,犯罪心理专家李玫瑾提到:当一个人某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件事可做,生活中没有别的寄托,也没有其他宣泄口时,就会很容易在爱情中变得偏执。
控制欲过强的背后,是极度缺乏的安全感,更是当事人都意识不到的危险信号。
3
总在衡量两个人是否般配
太贪的人总会适得其反
总是有人谈着谈着就后悔了,感觉自己亏了,所以日常中的鸡毛蒜皮都是加剧心理不满的因素。
觉得对方配不上自己,就会将自己放置在更高的位置,理所应当的觉得对方该对自己好,并且会更关注对方的缺点,心里一直觉得自己和TA在一起非常吃亏。
与此类似的是,对待自己的伴侣时,大多数人总是贪得无厌,不自觉的用高标准去要求对方,男性想让女性在家相夫教子还不够,最好还能事业有成撑起半边天,胸大的无脑,有趣的灵魂又没有好看的皮囊。
女性也会一样,浪漫多金却怪他花心,踏实稳重却怪他不解风情。
这样矛盾的要求,最终只会让你觉得和每一个人谈恋爱都是在将就。
为什么伴侣总是达不到我们的心理预期?
首先,社会价值观和社交媒体对我们的影响超乎想象。玛丽苏剧情中的完美男友形象,不知不觉中让女性对另一半抱有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社会对女性的物化,也让男性对颜好胸大腰细腿长的女性更加痴迷,更要求女性“上的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
其次,当双方的亲密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又或者在一段关系中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我们会将这段关系看做是稳固的,自然而然的,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有资格提出更多要求,因为这段关系不再像对待朋友、领导那样需要小心翼翼维护。
最后,在亲密关系中,我们会将伴侣看做自我的延伸,也就是说,我们总会不自觉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比如一件事你认为对方能做到,但是对方没做到,我们就会非常生气。
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在两人的关系中,她总觉得自己爱得更多,因为男友喜欢丰腴型的女生,但她自己很瘦弱,她就认为自己达不到男友的要求,每当看到男友和他理想型的女生接触时,就忍不住嫉妒,随后开始大吵大闹,男方也由一开始的欣赏她,最后变得巴不得早点逃离。
印尼胖女孩Vera将她和她的韩国籍男友的照片放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大家都认为Vera毫无吸引力可言,至少从外貌上,配不上她的男友。
Vera和她的男友 / Instagram
但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开心幸福,获得双方家长的认可后,在韩国和印尼各办了一场婚礼。
每个人都是平等而独立的个体,从爱情出发,也没有般配不般配的问题,在一起快乐幸福,在对方眼中看到最美好的自己,一起相互鼓励成长,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意义。
4
一段不平等的感情
消极感受无限循环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普曼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卡普曼三角陷阱。
managertoday
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他发现人际关系中经常会玩一个三角形游戏,包括迫害者、拯救者与受害者这三个角色,而每一个人都在这三个不同的角色中不停地互换位置。
比如有一对情侣,当女孩陷入情绪上的困境时,作为一个受害者向男生寻求帮助;而作为伴侣,男生常常帮助女孩解决情绪的困扰。
男生会因此产生价值感,“你看,她是需要我的。”
这时候男生是一个拯救者,而女生也因此感激他。
这种情感的联结,能让他们彼此和平地度过一段蜜月期。
但是当女生慢慢将依赖男生当成一种习惯,“这一次他也一定会帮我”,男生在履行这种习惯的时候同时开始产生厌倦感,不满情绪日积月累“凭什么每次都是我来帮助你”。
男生开始指责和抱怨女生,反倒变成了迫害者。
等到他终于不想帮忙而开始抱怨和反抗的时候,女生也开始愤怒,攻击和抱怨男孩,那么男孩又转变为受害者,女生转变为迫害者……
简单来说,如果迫害者过分地压迫和攻击、指责,受害者过于接受来自迫害者的压迫、攻击和指责,拯救者过于热心地帮助被害者的时候,心理游戏便开始。
亲密关系中的两人在三个角色间不断转化,跳不出这个心理圈子,最后都变得沮丧和挫败,最终关系破裂。
▲保存图片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5
毁掉爱情和婚姻的终极杀器
是没有分寸感
分寸感,换句话说,是尊重和清醒。最难做到的事情,也是恋爱让人心灰意冷的最强力杀手。
女生偶尔撒娇是可爱,但每时每刻都要哄就成了无理取闹;男生有时摆事实讲道理是耿直,每天自我价值观输出就变成不解风情。
恋爱中的分寸感也可以理解成对彼此的尊重。很多伤人没有分寸的行为,都是建立在没有设身处地思考对方感受的基础上,按着自己的喜好和偏见导致的。
钱钟书在《围城》里塑造孙嘉柔这个角色。她婚前故作温柔对待方鸿渐,婚后却把自己的控制欲暴露无遗。孙嘉柔对方工作去留问题、回家的次数、夫妻争吵的方式都要进行控制,她希望能征服他,希望方鸿渐能听话。
而她在方心理的印象从知书达理变成了蛮不讲理、尖酸刻薄,让方鸿渐感觉进入了一座被围的城堡,两人婚姻走到尽头。甚至在最后还落下了个“狠毒”的形容词。
无论是在恋爱关系中,甚至是婚姻中,越是细节处,越能体现这种尊重,而从尊重中也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否清醒。
有人分享,一天自己在商场闲逛,看到一对穿着体面的中年夫妻逛街。女士在选鞋子,男人细心帮忙看款式颜色。
售货员拿出鞋子来,女士准备试穿时,男人电话响了。他把头侧到一旁眉头微微皱着听,看起来是工作中的事。
妻子没有看到这个细节。鞋子穿上了,她抬头,那个男人正好回过头来,一只手捂着电话,仔细看了看之后说,“我觉得白色的好看一点。”
之后又回复电话那头的人:“不好意思,现在在陪太太逛街,一会回电。”
细节成就爱情,在最普通的日常就能让感情升华;同样地,也能打败爱情。
很多情侣在公共场合吵架,在外人面前不顾对方的尊严和隐私,势必争个你死我活;或是在朋友圈挂和男友的矛盾,在评论区话中带刺,完全忘了彼此的共同好友都能打趣他们的争执。
这些,就是分寸感尽失的体现。
有一次鲁豫采访导演李安,“你现阶段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
李安答:“我太太能够对我笑一下,我就放松一点,就会感觉很幸福。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
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一个标准。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尊重要凭努力赚来,稳定的情感关系,也需要用心维护。
每一段亲密关系中的相处经历,都会促使人加深对自己和对情感的认知。
这些关于爱情的潜规则,在走心经历过后加以反思,才能变成让人“越战越勇”的底气。
避开这些雷区的技巧,不是感情的救命稻草,而是预防感情走到岌岌可危那一步的良药。
也许深深陷入一段感情,总会让人遇到很多难题。可还是希望所有关系都不要像《教父》中说的那样:但凡男女之间的那点“意思”,常常是从“不好意思”开始,到“真没意思”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