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看成是《黄帝内经》的总纲,就一点都不突兀,不是竞逐荣势的人可以写成,至于成书,有很多纷繁的说法,但是有一点,那些七嘴八舌的人很少有懂医的,很多文字也是浮于纸面,不但很难理解,而且是漏洞百出。我们边说边看。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句特别厉害。比当今科学考察的方法论还要彻底。当今科学,观多行少,在很多地方连道都算不上。这句打破了多少小道的花花肠子。观,观察。天,天地人的特指的天。之,到达。道,还没有被人理解的规律,理解了的叫理。执,拿的意思,拿天之道在天地中实践。尽矣,就是穷尽了各种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全句是,观察天的运行,达到逼近其运行规律的地步,再反过来拿观察的天道用来达到指导人的实践的地步,人们认识问题的方法就这样被穷尽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为金木水火土没有什么异义,但为何为贼?贼,周而复始,行之则盛,逆之则真气被盗,故而为贼也。见,同现,展现,表现,把内在的东西拿到明面上。昌,兴盛。全句是,天对人而言,有金木水火土这五贼,顺之则盛,逆之则败,而能将这五贼清晰展现在人面前的人,才能趋利避害,用于身体是康健,用于国家是兴盛。
天性,人也。这句是说天性即人性,因为人参与天的运行,总结出的理有深深的人的烙印,无法抹去。理虽源于道,近于道而非道。因此,天性非天道,这一点要注意。 人心,机也。内经里讲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明,即人的精神,决定着人的实践,也是改变万物本来运行规律的契机。人主宰着主宰,契机着契机。人心,是天地运行中的催化剂与推动力。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为什么要订立天道背后的理?因为这决定着人的死生。人立的,不会是天道,而是道之理。 这段讲的是人心和天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相应的位次。人认识天道,逼近天道,但终究不是天道。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其实这几句都在讲位次,从每个位次上看,杀机的具体表现。杀机,杀与生相对,为毁灭事物。机,触发。全句意为句,从天的位次上触发毁灭万物的表现,是星和星座发生了移动和变化。最后这句显然是互文。自然界的表现例如太阳毁灭,火星撞地球等直接让人毁灭的事件。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首先为什么龙蛇要起陆,因为要地震了。全句为,从地的位次上触发毁灭万物的表现,会出现龙蛇从地底爬出来的现象,因为要地震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有了前两句,这句直接说。全句为,从人的位次上触发毁灭万物的表现,会杀得昏天黑地,天地都不在其位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其实天人合发,还是人合于天而发。定基,就是定立了基调。全句是,人合于天而发动毁灭万物的表现,就包括了人与天地所有可能的变化了。 这段讲的是人和天地的关系,天地因何影响到人,发生各种灾害。在天灾人祸中,人开始学习,并且掌握了世界上的各种变化。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这句直接解释,天性和人性都有精巧和笨拙,隐匿于心中和天道运行之中,时机到了,就会展现出来。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人有九窍,感知世界,各连五藏六府而得其位次。其中,眼通于肝而生视,耳通于肾而知音,鼻通于肺而知臭,心通于舌而知味,唇通于脾而五谷从之入。七窍受于天地而二窍排泻,合为九窍。其中以眼耳鼻最为重要,心经里的排序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可以佐证眼耳鼻之重要性。眼耳鼻感知的世界,可以告诉人是该动还是该静,例如,眼见危险而逃,耳听巨响赶紧跑,闻到臭味躲得远远的。动于本者,皆为邪,风邪,湿邪,寒邪,热邪,皆由九窍感之,受之,而构人了人和天地的交互。 这段乱解胡解居多,反正自己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解了,正本清源必须知其来龙去脉,才可不解而解,不辩自明。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首先,了解五行的人,对木生火都不会陌生。火生于木,则是木助火威,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灾祸起于“火生于木”,则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因为在这个时候,克火的水出现缺位,只有在水不涵木才会加剧木生火,因此,灾祸降临就会一发不可收拾。自然现象的火生于木就是森林火灾,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下这句的意思。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奸,此处音从干,乱在内也。国,有首都的意思,引申为最高权力机构。全句解释为,最高权力机构内部出现内乱,到了乱发动的时候,就会出现整体溃败的现象。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首先何为圣人?《论语》里面解释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在人们不具备智慧的情况下,治理国家不出现郁结的人,才可称为君子。而“圣人”是“君子”的升华,自然不在话下。全局解释为,依照自己的认识,并用之实践,不断修正和提炼升华,这样做才能趋利避害,达到圣人的水准。 这段讲述的是如何利用九窍进行对世界的考察,达到圣人所说的趋利避害的效果。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这里的天,指的是天地。人们经常说的道理,其实两个字还不是一回事。之前也说过,道,天地运行的规律,本身不可揣测。理,人们理解的道,达到可以理解,为人所用的结果。生杀是一个互文,讲的是,生住坏灭的过程。整句就是,人们认识天地的规律,是从天地之间的生物的生住坏灭出发,达到认识自然规律的目的。 天地,万物之盗。是个倒装句,顺序为,天地,万物盗之。整句为,万物的生存,是从天地之间获得给养。 万物,人之盗。是个倒装句,顺序为,万物,人盗之。整句为,人的生存,是从万物获得给养。 人,万物之盗。是个倒装句,顺序为,人,万物盗之。整句为,万物的生存,可以从人处获得给养。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整句为,只有天地,万物和人之间的相互获取各得其所的时候,天地,万物和人的关系才会安定下来。 这段讲述了天地人和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圣人们观察道的朴素的方法。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这句意为,人们知道合乎于道的奇妙做法可以产生合乎于道的奇妙结果。不知道奇妙的做法和结果是因为穷尽了万物普通的运行规律,才展现出了奇妙的结果。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这句意为,太阳和月亮的运行都有周期,例如太阳是三百六十五天,月亮是二十九天左右。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是固定的,因此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形态也是有固定依据可循的。所以日月的定数形成了自然界具有主宰功能的力量,一切动植物能动的主观意识都来自于此。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这句意为,日月等的自然规律中的相互制约的力量,是万物生和灭的触发因素。世间的万物看不到,也无法辨识其中规律的力量,这规律是所谓的道。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这句意为,君子得知了道之后,固守并实践,以得到新的认知。小人得知了道之后,遵之为大,而轻视了人自身的修为,并不去实践。 这段讲了生物,包括人的能动性是来自于日月的固定运行,以及君子和小人,对于道的不同态度。举个例子,古代一本武林秘籍,就能要了很多人的命,而拼命得到,遵之为大,但是能炼成了真本事的,又有几人?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这句意为,失明的人听力好,失聪的人视力好。独用一种机能,就能达到十倍于常人的水平。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三,多。这句意为,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就能达到万倍于常人的水平。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这句意为,心由于人改变物体的想法而产生,由于物体达到了改变的预期而消失,心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在于眼睛的观察。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这句意为,天之于人而言,没有恩惠就意味着没有损害,而这才是天对人的最大恩惠,因为并不包含杀机。而迅猛的雷电和猛烈的大风,有害有恩,蕴藏杀机,激发着万物的能动性,万物会因此而蠢蠢欲动。 这段讲了,人的能力也是相互牵制,相互辅助,损失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而自然界也是这样,自然界给万物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去主宰生杀,才是对万物最好的恩惠了。不要总想着天时地利,因为天给恩的时候,马上就会有害,自然界的规律就是如此。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这句解为,追求纯粹的快乐,那么人的本性就会变得膨胀,寻求更多的快乐才能满足,越发的难以保持快乐。追求纯粹的清净,那么人的本性就会变得容易收敛,可以保持住原先的状态。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这句解为,天地之道是天运行的规律,是天的一己之道,因而为私道。但是,万物都生存在天地之间,因此,万物在使用天地之道进行实践的时候,天地之道就成为了普适的大道。 禽之制在气。这句解为,各种鸟兽和植物的区别在于鸟兽存在气息。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这句解为,活着的生物都是将要死去的,活着的生物利用死去的生物来获取生存的资源。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句解为,天道对万物有好处的时候,因为之前的天道运行最万物有害。当天道对万物有害的时候,是因为之前的天道运行对万物有利。好处和坏处是相互转化的,因为这个世界是动态平衡的其本身对万物都有制约作用。 这段讲了,世界是动态平衡的,里面的膨胀和收敛,发展和衰退,都是相互作用着,今天的恩,到明天可能就是害。今天的害,到明天,可能就成了恩,其恩和害本身也在相互转化。如此,才构成了天地之间的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动态平衡的系统。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这句解为,愚钝的人将天地之道中己经通过实践总结出的自然法则作为信条,我则是通过当下的实践在总结天地之间的观测对象的运行规律。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这句解为,愚钝的人用愚钝和智慧给人进行分类,我不以这个准则给人分类。 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这句解为,愚钝的人用神奇和普通给事物分类,我不以这个准则给事物分类。 故曰: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这句解为,用上述愚钝的人的分类方法认识天地人,就会像沉入水中,投入火中一样,做事情会到处碰壁,如同自我毁灭一样。 这段讲了错误的分类方法没抓住事物的本质,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这句解为,自然的法则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天地和万物依照这个法则进行生长。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这句解为,天为阳,地为阴,天下有地,地上有天,天地相互交织,所以阴阳才会如天地般的相生相克。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这句解为,通过阴阳此消彼长的推演,所有的事物变化就尽在掌握了。 这段讲了,天地阴阳的位次,以及相生相克的法则。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这句解为,所以圣人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不能违反,所以用最为宁静的情况下得到的运行规律来控制人自身的应对。 律历所不能契。这句解为,上述的做法被圣人们秘藏,并不会写进国家的典籍中。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这句解为,于是上古之人就通过神器,产生出世间万象,推演出八卦可以演化的世间发展规律,神奇的规律就暗藏于其中。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阴阳相生相克的技法,在这些象的推演中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这段意为,圣人通过对万象的推演,得到阴阳相生相克的规律来指导其实践,是以为秘术。
后记,《轩辕黄帝阴符经》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大道,就像《黄帝内经》里面讲到的道一样,《黄帝内经》的精髓就在这短短几百字中概括了。其本质是医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治国就是治人,而医,治人是最拿手不过的了。曲解阴符经的人,就是曲解了阴符经是干什么的。很显然,古代人对人之个体的了解,比现代人通透无限多,于是才有了《黄帝内经》,《轩辕黄帝阴符经》之属。在本ID看来,不像是一个人(神系文字)可以写出来的文字。地位放到多高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