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打算利用周末时间整理一下参加行动派琦琦分享会的感想,结果犯了拖延症晚期。现在当时做的笔记也不在手上,仅凭记忆写一写自己能记住的部分。
印象较深的有三点,一是琦琦在分享她的创业经历时,因为我个人曾和琦琦在2014年时就有交集,她主办的善友教授在深圳场的课程,我都有参加且认识她。这几年通过她在朋友圈、微博、行动派公众号上的分享,一直持续见证了她个人及行动派的发展壮大。她提到个人成长的部分,提到她的经营理念,提到她创业方向的几次转向以及使命感,让我看到了,一个极其努力的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蜕变成蝶的。
她的事业版图,最后因为敢于梦想、敢于画图、敢于行动,甚至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将分公司开到了日本东京。她真正践行了人生不设限,通向世界的舞台会有多大。看到她的人生格局,一步步走得越来越广阔,令我想到了自己,因为行动得太少,所以一直容易囿于小我和环境的局限里,犹如井底之蛙。
是她令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对目标不够疯狂,对自己不够自信。一直想尽可能把一切准备好再开始,其实只要想到,就可以大胆尝试去做!我才是那个真正自我设限的人。我的人生格局和琦琦比起来,差太远,这才是造成不同人生走向的终极原因。
在分享中,琦琦提到她的英语和日语其实都很一般,但她并不认为这会限制她走向世界。她是目标导向的人,觉得这事可行,就会穷尽一切办法去促进,英语或日语只是她达成目标的工具而已,需要时请个翻译就行了,没什么大不了。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再一次敲醒我,面对想干的事情时,不要预设太多不可能,要多用反向思维逆推理,不要用大多数人可能用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你如果想做出一番事业,就不能要求自己和普通人一样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你的思维模型必须是多元的,甚至是多维的。这才是自我超越!
琦琦还提到有些人会不自信,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做了很多事情。听到这句话,我立刻开始反思自己,这几年有什么收获吗?好象也没有,要如何知道自己早已超越了许多人呢。我能想到的,就是偶尔也需要走出去,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学什么,多和外部世界做链接,才能知己知彼。
记得2017年开始时,写新年计划,有一条是要求每个月至少出去参加一次活动,保持与外界的接触与感知。我很庆幸自己参加了这次分享会,它让我通过看别人的成长经历,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它让我意识到,人最大的改变是思维方式和看问题角度的改变。人生不设限,就不会觉得处处都是限制。
它让我发现到身上的盲点,曾经以为现在转型最大的不方便,是制约了我金钱上的获得。以前的我,想学习什么就可以学习什么,想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当然是在能力范围内。现在的我,因为金钱的匮乏,总觉得干什么都不对,干什么都不得劲儿,以致于很难真正开心起来。
现在,我意识到了,此时的我,不仅是金钱上的匮乏,我更大的匮乏,在于对资源的错误理解。做什么都想先准备好,再行动,看清楚了才能前进一步。我是真的怕输吗?未必。认真想想,我不惧怕失败后从头再来。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舍弃的,但有些东西却一直很想得到。这种强烈的念头,一直在胸腔中象火焰一样灼烧着我。
然而,面对理想,我缺乏的却是琦琦那种没有资源,也要努力去创造资源的拼劲儿,那种扎扎实实的行动力,那种无所畏惧的劲头,那种敢把世界踩在脚下的疯劲儿,那种所有资源都可为我所用的洒脱。一直以为自己身上是有疯狂因子的,一直自诩为遇见理想的“疯子”,可和琦琦比起来,却渺小得如此可怕。
她让我不停地思考,我自己是资源吗?我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什么是我的资源?我的人生格局还能被撑大吗?我的潜能在哪里?我还能走多远?我的使命感能成就我什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型的宇宙资源,而我看得见吗?我玩得动吗?我有这个能力吗?而日常的我,却又在看向哪里?在做些什么呢?
这一连串的拷问,仿佛心在滴血。我庆幸生活中有被这样的皮鞭抽打的时刻。混混沌沌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要随时保持清醒。
如何放大你的人生格局,如何擅用这个世界的资源,这样的问题,真的好值得我们每天琢磨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