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水之乡”“桥之乡”“酒之乡”“名士之乡”……
单说绍兴的名士:古有名垂青史的大禹,尝胆成大业的勾践,不忘国耻的西施,一代书圣王羲之,东山再起的谢安,一代山水诗人谢灵运,四明狂客贺知章,有百代师表范仲淹,亘古男儿陆游……今有学界泰斗的蔡元培,不惧杀头的秋瑾,被剖腹炒心徐锡麟,中国新文学奠基人鲁迅,中国气象学开拓者竺可桢,周恩来等等,无不灿若如星,闪耀古越大地……
从杭州到绍兴,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车上听着导游的介绍,回忆着历史上发生的一幕幕……绍兴,必须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柯岩风景区――鲁镇
其实绍兴在历史上并不存在鲁镇这么个地方,它不过是频频出现在鲁迅先生《孔乙己》《社戏》《祝福》《狂人日记》等文字里一个虚构的所在。犹记得小说《孔乙己》提到“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如今在绍兴柯岩风景区内的这座鲁镇,是将先生笔下的平面小镇三维地还原起来,或许可以让都市中的现代人能感受一下曾发生在鲁镇的故事,重拾几代人对鲁迅小说的朦胧记忆。
走进鲁镇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以及江泽民主席亲笔书写的“民族魂”三个字。走进鲁镇的大门,仿佛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鲁迅的小说,给人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
走进鲁镇的街道,孩子们便围上了阿Q的雕像,有孩子模仿阿Q喊了起来:“造反了,造反了……革命了……”。似乎周围也有人惊惧地看了起来!
再往里走,便看到了“孔乙己爱吃的茴香豆”。少年鲁迅在咸亨酒店当过伙计,专管温酒,孔乙己是唯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读书人,给鲁迅留下深刻印象。孔乙己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他酗酒如命、好吃懒做,又爱小偷小摸,是让人讨厌的酒鬼,但是他喜欢小孩,把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孩子吃,可怜兮兮说多乎哉,不多也!他不赖账,每次总是还上次欠账,直到生命尽头才欠了十九钱。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给予深切的同情。
穿过“社戏”的戏台,便来到水边,坐着画舫,来到了越王勾践给将士壮行分酒这一景点,巨大的雕像,讲述着历史故事:当年,越王勾践要把酒分给将士们喝,可是酒少人多,怎么办呢?把酒倒入河水中,下游的将士舀河水而喝,便是喝到酒了。
沿路走下去,便到了鉴湖边,排着整齐的队伍穿过鉴湖上的古纤道,一路走,一路欣赏别样的江南风景。转弯处,又坐上了乌篷船,手摇乌篷船,竟看不出船夫有任何吃力,一路走来,也让人真的体验了“出门靠船”的生活。
下了船,便来到了名士馆,阿Q也做起了老师,而且还有模有样。阿Q老师教孩子们在扇子题“和”字,你看,阿Q还真有两把刷子,看他辞赐的字,不是每个先生都能写来的。
看看这么优秀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写的有模有样。
中午最让人感动的,44个孩子,吃饭时只能听到碗筷的声音!
鲁迅故里
下午,来到了鲁迅故里。
远远就能看见白底黑色墙雕,“鲁迅故里”四个字是鲁迅本人字体。雕像里的鲁迅夹着纸烟神情有些不屑望着下面无数过往人群,而许多人是冲着鲁迅来的,我们也是,我们来到鲁迅故里近距离接触鲁迅。
石板街道,白墙黑瓦,台门宅第,花格门窗,天井回廊等等构成了民国时期绍兴的生活特征。
首先,我们参观了鲁迅的祖居――鲁迅先生的祖父祖母住的院子。欣赏到了清代房子的格局:几进几出的院落,无不显示着周家的显赫。想来也是,鲁迅的爷爷周福清,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被点了翰林。虽然后来的命运坎坷,但祖宅是固定的。跟随导游,了解到了古代小姐的床铺为何那么矮小;看到了古代公子的书桌前高高的座椅;知道了未出嫁的姑娘坐无椅背的凳子,出嫁后可坐有椅背的凳子,象征出嫁后有靠山了!
从鲁迅祖居出来,来到了鲁迅从小生活的院子,看到了百草园。你看那百草园,和书上的描写一模一样,当年那段“短短的泥墙根”还在呀!少年鲁迅在百草园抓蟋蟀、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冬天玩堆雪人、捕麻雀……百草园继续往前走,便看到了鲁迅家的戏台。
鲁迅家到三味书屋有几百米远,每天鲁迅走在石板道上来三味书屋上课,书桌还在,上面有鲁迅亲手刻的“早”字。记得上小学时,学到这一课,大家也纷纷在自己的课桌上刻过“早”字,但仅仅是刻上而已!
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都说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而寿镜吾老先之孙寿宇先生在他写的文章中则是这么说的:“我不止一次地从我祖父寿镜吾的口中,听到解释三味书屋的含义。祖父对‘三味书屋’含义的解释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寿镜吾老先生说:“‘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羡慕、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据说,这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父亲寿韵樵亲手拟定的,要子孙认真体会,身体力行。
出了三味书屋,我陷入了遐想:好像看见鲁迅穿着长衫,提着藤箱回到故乡,儿时伙伴闰土来了,闰土破毡帽薄棉衣,揣着长烟管,抖动着嘴唇恭敬叫道,老爷!鲁迅说他打了一个寒噤;明白他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种“厚障壁”是什么呢?是阶级压迫,是阶层隔阂?鲁迅没有说。
走进绍兴,走近鲁迅,知道了很多故事,那都是我们读书人的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