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龙虎堤,悠悠乡思情!

一缕乡心起,飘飘荡荡总得有归依之处。

远离家乡的游子,羁旅他乡的愁思总得有着落的地方。

在异地打拼的游子心中,一枝一叶总关乡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个不高的土堆、一滩不大的水坑,普普通通,却总是令人思念,让人梦牽魂系。因为那些地方存留着他的记忆。

凡是有记忆的地方,就是思念的地方。如果一个地方,与其周围人的记忆相融合,重叠,那么这个地方就成为情思容纳之地,成为一道风景。

风景的存在不是因为它多美,而是因为他拥有了多少人的惦念和记忆。

龙虎堤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

对我们这些生活在龙虎堤附近的70后80后而言,龙虎堤是我们儿时记忆里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那时候的龙虎堤,很长,向南蜿蜒不知道何处,也感觉很高,陡峭挺立,荆棘密布,攀爬有些难度。堤上长满了带刺的不知名的杂树,远远的看过去,郁郁葱葱,高峻挺拔。

小时候,虽然吃的不好,穿的也是破旧,但身上却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往往费尽周折登临到龙虎堤顶,如同一个探险的勇士,饱览堤顶的大好风光。

视线往往都是随着绵延的大堤向南望去。蜿蜒的大堤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里无穷无尽的延伸,延伸到南方的尽头,郁郁葱葱佳气浮。往西望,长满了槐树的沙丘,从南到北也是郁郁葱葱的没个边界,起起伏伏,一片绿色的海洋。如果雨过天晴的时候,西边起伏的山脉隐约可见。转过身来,看向自己居住的小村子,在茂密的树林中掩映着,仿佛能看见那晒场上三三两两的闲人遥遥的指点着龙虎堤。龙虎堤下有一条土路,有一座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小桥。我经常在桥上看水中的鱼儿游玩。顺着一条隐藏在大柳树中的柏油路往北望,明福寺塔的就坐落在村落的房子和群树之间,傲视群伦。作为滑县最高建筑的明福寺塔,从堤顶上看过去也不复崔巍和高大,但是,在阳光照耀之下,让人有种安全和温暖的感觉。那时候的天空很辽阔很清晰。远远北方的一抹山影和一个高高的大铁架子也遥遥可见,那山就是浚县山,那铁架子就是电视转播塔。视线由明福寺塔往东走,旧南关村就在路东,隐藏于绿树间,青柳夹持的一条柏油路在平坦的田地上蜿蜒前进,远方的村落散落在田野间。

但是,那时的我或许习惯了这样的风光,并不以为美。现在想起来那真的彷如一场梦幻,那美丽的画面,不论从任何角度,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悠然的田园风光,令人窒息,使人痴迷。所以,历史上宋讷之所以选择这里隐居,或许,也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再加上这里距离县城仅仅二里有余,1000多米。站在堤头,全县的风景就在眼下。虽是隐居,却又离红尘很近。既能看到优美的田园风光,又可以享受城市生活的便捷,确实是一个适宜隐居之所。

据县志记载:元末宋讷,自盐山令解组,归隐城南二里之外的瓠子堤上,筑草堂数间,因往往有白云覆其上,遂以白云茅屋名之。登临茅堂遗迹,但觉地迥天高,风清日朗。自宋讷隐居之后,此地竟引得无数骚客登临堤顶膜拜先贤,抒怀古幽思,作赋吟诗,竟让这瓠子堤头成一胜迹,曾居滑州十二胜景之冠。

“瓠子堤头茅屋前,春风几度萃时贤。”、“夕卧白云合,朝起白云开。唯有心常在,不随云去来。”、“瓠子堤边翠色浮,结茅此地几生修。白云绕屋千年古,绿树参天两岸秋。”……由古人诗句可见当时此地风光和在滑县中的地位。

当然,在我小时候白云茅屋早已遗迹无存,虽号称旧滑县十二胜景之冠,瓠子堤,龙虎堤蜿蜒上百里都不曾保留至今,况数间茅屋乎,令人一叹也。白云茅屋云云,已成故纸堆中的文字,成为历史的记忆,令我等抚古揽今,添一段愁烦罢了。

当时的我是不知道宋讷白云茅屋这些典故的。在我的记忆里,往往都是在这些地方玩耍的记忆,所谓的白云茅屋者,从未听闻。儿时记忆里,龙虎堤上,有一人工挖出来的土洞,供奉狐仙的牌位。有一名字叫老周的老汉看顾着狐仙洞。狐仙什么的虽然听长辈们说过一些传闻,但不甚了了。对老周我们可是有些熟悉,但熟悉中又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大人们都说,老周可能得到狐仙照顾,大冬天,天寒地冻的,躲在屋里烤着炉火还冷,而老周却穿单衣,混不知冷为何物。尚且不算,大人们还说,老周还脱光身子下河洗澡。我们这些听故事的孩子惊得下巴都合不上了。此后,每每看到那个看狐仙洞的老周,目光中往往充满了敬意和畏惧。龙虎堤上的狐仙洞香火很旺。作为孩子的我们除了陪同奶奶们来此烧香磕头,也往往留恋在此,捡炮仗。

龙虎堤留下了我儿时最无忧的回忆。在我的记忆里,龙虎堤下,是有水的。仿佛是两个大鱼塘,塘边种植着垂柳。池塘西边瓠堤脚下还有一条土路。土路和龙虎堤间,也有水,有芦苇。每每夏季,在这里,玩水钓鱼,也是常有的事,那时候的时光真真是让人留恋。

2002年,我因故羁旅西安,达六年之久。那六年,客居异乡,每每节日和寒灯独夜之时,午夜梦回中,除了家人,龙虎堤和明福寺塔的梦出现的最多。他们就是我乡愁的所寄之处啊。时隔经年,每每念及当时情景,都对龙虎堤和明福寺塔抱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所以自从09年回来之后,我时常去这两个地方停留,虽然他们已不复原貌。尤其是龙虎堤,改变之大,令我唏嘘,原来绵延数十里的大堤,仅仅遗留了一堆黄土。其上建了三间仿古大殿,殿里供的什么神位,从未注意,也从未进去过上柱香。虽然没有梦里的那副模样。但也有其可取之处。土堆之上,有杂树密植,将这一堆黄土顶上隔离了一个比较清幽的世界。春秋之日的午后,闲坐石质小亭子中,持一卷诗书,慵懒的坐在条石板上,一份闲适,也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当然你得忽略前后林立的高楼。

为了写大美滑州系列文字,前两天我又到龙虎堤去了一趟。

行至滑兴路和长江路十字路口往东望,一个郁郁葱葱的土堆就进入视线,仿古的神殿在杂树的掩映下隐约可见。走到门口,(请忽略山门没有素质的涂鸦和那间有碍观瞻的平房。)这石牌坊我是见一次就会吐槽一次,这一次还是不想例外。门柱上的楹联就罢了,“龙门夜雨瓠子堤头,白云茅屋飘渺仙通”。对仗虽欠严谨,但是将旧滑县十二胜景之二景嵌入对联,也算有些情思。但是白云观是什么意思,总感觉有点莫名奇妙。好好的一个遗迹竟成了宗教之所,也是无语了。(我的吐槽,你们可以忽略。)

走过山门,请自动忽视右手的高墙什么的,请将视线投射裸露的黄土之上,黄土斑驳,述说着年代的久远,隐匿着历史的声音,他们最真实的记录着龙虎堤的变迁。往北走20米左右,左拐,就看见几间房子,这里就是狐仙洞所在。不过狐仙洞已经升级换代了,盖起来前面的门脸房,后面的神龛位置塑了三尊神像,当中神仙是狐仙,两边应该是侍奉狐仙的仙童玉女,亦非以往的孤零零一个牌位,狐仙洞里再也看不见泥土了,混凝土砌筑了一个圆拱形洞的形状,再不复有雨林塌陷之虞,对护佑一方的狐仙老人家来说也应当是件幸事。

狐仙庙前,有一石碑,是县文物局2003年将这因有香火而逃脱人类魔掌的残存的龙虎堤弄成了县级文物保护起来,背的后面介绍了这龙虎堤的历史。不知道为什么会忽略白云茅屋的典故。

狐仙庙左首,是一条蜿蜒而上的台阶。

走上台阶,沿着青石铺就的阶梯拾级而上。

阶梯两边是露裸的黄土和带刺的酸枣枝,让人依稀想到他往昔的样子。阶梯不长,大概也就二十米不到吧。

走到顶上,甬道两边有两个小巧的石质小亭子,倒也精致,分居左右两边,仿佛两个守卫一般。堤顶一片平地,那三间红色的神殿就在平地的南端,坐南朝北,仿古样式,带有围廊。在这平地的周遭密植着常见的杂树,虽时至冬日但黄黄绿绿的还稠稠密密的,将这一方平地和神殿严严密密的遮挡起来,成为一处比较清幽的所在。

站在这龙虎堤的边缘,通过稠密的枝叶望下去,仿佛有了往昔陡峻的样子,但是不复以前的高峻,感觉低矮了很多。绕过神殿,走进嘈杂的树木中,行之最边缘处,往下望去,长江路上车水马龙。仿佛这边缘就是历史和现代的界线,梦幻和现实的分割。

这往昔绵延上百里的黄河古堤,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兵凶战危,遭受多少次古黄河巨浪的摧残,经受了千年的风雨侵袭,他都未曾倒塌,依旧蜿蜒在这片富饶的土地,然而也仅仅是数十年间,这笑傲千年历史风雨的大堤,走到历史的尽头。有时候不得不敬佩人的威力,其破坏力在某种程度上超过古黄河的破坏程度。这个时代对整个龙虎堤来说是一种悲哀,但对这遗留下的一堆黄土来说,应该是幸运的。起码他被人类大发善心的遗留下来。所以才有我这样的人在这里回忆过往,所以真的要对下这个决策的人心怀感恩。

这堆逃离废弃命运的黄土他是幸运的。他历经千年,看惯了昔日古黄河的浊浪排空的大场面;听闻过隋末烽火的英雄悲歌,瓦岗寨英雄豪杰的事迹或许曾在他的俯视吓演绎,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刀光剑影,多少风流,一抔黄土;他应该还曾见到,一代文坛领袖,欧阳文忠,羽扇纶巾,登临堤头,文采风流;他曾敞开胸怀,接纳了元末的宋讷,在此隐居,让他避过当时改朝换代的纷乱,最终得到朱元璋赏识,担任国子监祭酒,制定学规,育下英才无数,留下白云茅屋的之名,供后世讴思怀古;他一定也看到过,李文成的义兵攻进城门,变幻城头旗帜,意气风发……

城头变幻的王旗或许让他感叹,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他历经千年风雨,朝代更迭,历史的云烟就蕴积在他的每一粒土壤之中,他经历过沧桑,看透世情,生死存亡或许已经淡然。

但是我还是相信,他会感到幸运。

如果黄土有灵,他或许会感到欣慰。

千百年的荒芜与贫瘠竟然在他的眼前褪去。繁华盛世就在他的身边铺展开来。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明亮的道路在他四周延伸。他虽隐身高楼之中,嘈杂市场之旁,起码他等到了先贤们所渴望的盛世来临,他应该安慰!足可告慰那些陪伴了他千年的伙伴,他们化成了这盛世的一砖一瓦,在对他微笑。

我离开的时候,心情有些郁郁。

夕阳西下,在脉脉的余晖中,龙虎堤往昔的沧桑消隐,隐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之下,默默无语!

后记

原本是有些话要说的。

我原本的写作的计划是在一篇文字后,想写点自己对这个景点的改造建议什么的。但是想想还是算了。此言不再提了。之所以写白云观,或者我称呼的龙虎堤,是因为他距离我近,我不知道自己这样的写法是否讨好,但是娱乐了我自己,抒发了我的牢骚感慨,已经足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311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39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671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52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53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3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40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7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6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3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39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01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5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5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5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97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86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个月工作任务比较多,一有空闲就拿着题库背啊背,看书学习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开始那几天觉得自己焦头烂额,后来根据时间...
    令宜阅读 252评论 0 0
  • 几年前的开学,初出茅如,在网上找来一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当时还是第一版,作者是王晓春老师,非常喜欢他的案例分析...
    丁爸阅读 900评论 3 51
  • 1.经济法509 2.阅读2小时(25+5)*4 3.笔记的意义准备(千聊)
    醉梦瑶池阅读 1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