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在路上的不一定是唐僧,脚踩风火轮的不一定是哪吒。每一个自行车骑手心里都有经纬天地。如果城市的道路是一条河流,骑士们就是自由游动的鱼。
一 | 骑行手语
我刚开始跑步时,逆向上了沥青的自行车道,这样安全舒服嘛=D。老远来了一群骑手,领头的瘦削帅哥,侧伸出右手。我以为要跟我hiFIVE击掌呢,也欢喜的伸出右手。结果紧跟的骑手们有的伸出右手,然后纷纷大喊“Runner!”,车队变一字队形,呼啸而过。
后来路上经验多了,这套简单易懂的手势语言也渐渐熟悉了。道路上的深坑,破碎的玻璃,容易打滑的沙土,路面掉落的大件物体,相向而行的跑步者,同向而行的路人,路边停的车辆,都是骑行中潜在的危险。比较绅士/淑女的领头骑手,贴心的用大幅度的手势指向这些危险,提醒身后视线受阻的骑手们提前应变。遇到红灯和STOP交通标志,前车减速,手心向后,或者举手提醒后面的骑手注意速度,避免追尾。编队骑行时,遇到左转弯,伸出左手提醒车队提前换道,占住左转车道,避免左转弯时和汽车混行。我的第一个imperial century(英制百哩)骑行,那时候刚上路不久,一个人骑惯了,对这些手势还有点不屑一顾。最后精疲力竭时上了一条bike trail(自行车专用车道)。树荫下的道路弯弯曲曲,不时混杂的行人和跑步者,路面间歇堆有石块和浮土。我前面一位黝黑精瘦的骑手,看得出对这段路极其熟悉,余光见我跟随着,细致的给我或左或右一一指出这些。换挡转弯之间,他的手势精致无比:遇上bump(凸起)给波浪式涌动,骑过浮土摇摆出蛇行姿势。一路上行云流水,我心悦诚服地跟在后面欣赏,假装我也是秋名山漂移大师。
二 | 安全骑行
我所在的城市是对自行车及其友好的城市之一。大多数司机都会礼让和尊重自行车的路权。大多数主要道路都有专用的自行车道,并且禁止汽车占道停放。这些专用车道靠近路肩,宽不过1米半。周末编队骑行时,车辆稀疏,骑手们有时会肩并肩两列队伍,占据汽车道一部分。耐心的司机会慢行尾随,队尾的骑手发现后会大喊car back,前队变一列收窄,让汽车超车通过。
有些小区道路,没有专属自行车道,路边会立上bike route(自行车路径),bike share road(自行车共享道路),bike may use full lane(自行车可以占道行驶)的交通标志牌。这些标志标明混合车道,自行车和汽车都有平等的路权。州交规规定汽车应该把路上自行车当汽车对待,如要超车要确保骑手认可,并保持安全距离慢速超车。遇上交通拥堵,上下高速的路口可以堵上1英里以上的车流,自行车往往是最快的通勤工具。骑车从长长的车龙边过,轻松穿过堵车的路段,也是一大乐趣。有时候等的无聊的司机们看我爬坡还会点赞喝彩。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我遇到过几次比较粗鲁的。有司机会猛摁喇叭,挥舞手势让骑行者让开。还有居然大声叫我上人行道的。下班高峰时,交通拥堵,提前换道右转的车龙常常完全占住自行车道。不少车辆也忽然横切换道,想强行插队挤进右转的车流,车身往往霸占住大半个自行车道。为了避免撞上,我只好冒险回头过肩观察,进入左边的直行汽车道,绕过它们,前后不过1-2秒钟的反应时间,中间路过驾驶室时一定要抽空大吼一嗓子。
有几次等红灯时,我停在直行和右转共用车道第一个。后车想右转,居然众目睽睽下,大摁喇叭并示意我让开。这种司机不是不礼貌,而是大脑间歇性缺氧。我回头示意无处可让。他又连续摁喇叭。这时每个的骑士都会守住自己的城堡,并做出正确的动作:不疾不徐伸出中指,附加一言不发的眼神。只有一次有个司机,居然强行挤过来贴着我右转,这种人内心是懦弱而崩溃的。每个骑手心中都住着一只小恶魔。出手的技巧就在驾驶室经过那刹那,我在车窗上重击一掌,那声响和时机吓的司机下意识猛踩刹车。他开到远离半条街的地方停下来,钻出力量强大的汽车后,我保证他会极致地感到气场的落差,只敢隔着八丈远悻悻骂两句。
骑行和一切运动一样,需要大脑计算和小脑反应。我喜欢的最佳状态是即紧张又放松的。紧张应对路面情况,做出快速反应,放松让全身肌肉更有效率。每个通过千百遍的路口,我仍然会计算视野死角,和最安全路线。有数据显示,1/3的骑手都会遇到各种事故。在路面上,除了积累经验以外,重要的就是“被看见(being seen)”,需要用力刷存在感。除了尽量鲜艳的骑行服,白天骑行我也会打开1W大功率后闪灯,保证尾随车辆很远就能知道我的存在。遇到道路拥堵时,还会打开前面500流明的频闪,让前车司机看见我。司机看不见后面上来的骑手是极其危险的:他们会忽然变道cut in,或者忽然从路边停车位起步进入主干道,或往自行车道方向随便打开车门。保证前车后车看见自己。对人对己都更安全。在荷兰,为了消除对骑行者的安全隐患,提倡荷氏开车门。就是使用远离车门的一只手开门。这样保证司机会扭头过肩观察身后有没有骑行者。
因为自己骑车,所以开车时,更能理解骑士们的思路。骑行文化在汽车文化盛行的美国还在发芽生长的阶段。美国城市针对汽车的道路设计,很多地方并不考虑自行车的便利安全。比如右转汽车道和直行自行车道的交汇处缺乏缓冲区域,左转车道和左转自行车路权冲突,还有左转自行车触发不了红绿灯的自动控制线圈从而左转不了。种种脑残设计常常让新手骑士们过路口胆战心惊。
联邦公路管理局早已发布了分离式自行车道的设计建议,用来指导城市重新规划自行车和汽车混行的道路规则。所幸骑行文化渐行,城市道路规划也在不断改进,近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更合理更人性化的自行车道。我所在的圣地亚哥市制定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中,城市希望把现在2%的骑车通勤率到2020年前提到到6%,到2035年前提高到18%。而修好更安全的道路对于吸引新骑手非常重要。我们本地的一段高速公路甚至开放了一小段路肩,免去了骑手们绕行数十哩之苦。芝加哥更有土豪骑手,嫌弃市政落后,骑行不爽,捐出1600万$,在密歇根湖边修了一条分离行人的自行车专用道。
三 | 骑士精神
骑手见面,惺惺相惜。隔着街对面而过,常常注目点头。路过路边换胎的,也会问一句是否需要帮助。有次我在double metric century(双百公里)骑行中,到150公里左右时,偏内陆一条毫无遮拦的自行车道。午后暴晒。问一骑手距离海边还有多远。他见我唇干舌燥,遂主动问我是否需要水。暗暗有点小感动。
周末骑行的车流里面,回头率超高的往往是双人自行车,和带小朋友的自行车拖车。价值不菲的高配豪车永远都引人侧目。这是一个凭大腿说话的世界,它的规则简单粗暴。永远都是人骑车而不是车骑人。硬核作风追求配置,远远不如开开心心的骑行起来。甩掉5磅肉加锻炼出一个强大的core(核心肌肉群),比花费数千$升级配件让你速度更快,收获更多。一个强大的core,不仅仅能让骑手趴得更低,风阻更小,路上更吸睛,也是治愈一切腰酸背痛的良药妙方。省下的$可以购买更多光鲜靓骚的骑行服,让你成为合照里面站姿笔直的妖艳货。
骑士们暗暗较劲也是骑行文化之一。有时候突然加速的,多半是前方有strava(运动GPS记录网站)的热点路段,大家想取得一个好看的时间提高排名。路上超(自行)车时是特有意思的时刻,有时候会被认为是attack(攻击/挑战)。每个骑士内心都是傲娇的,在路上挑战应战也是骑行乐趣之一。懂心理的骑手会说话:on your left或者left是礼貌客气的,加一句good morning增加友好亲切的氛围。一声不吭或者吹口哨基本等于邀战。被超车的会稍微判断,看前车的踏频,齿轮和身段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骑手的水平。以此决定要不要挑战/应战。有风度的被超车还会说一声good job。我遇到过故意同时加速不让超车的,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尾随伺机反攻。我的踏频低,平路上速度不算快,常常被其他骑手超车。好在这个城市到处都是坡,爬坡时往往被我反超。
四 | 爬坡爬坡
爬坡是骑行的最大乐趣。在骑行的世界里面,用来衡量能力的金指标是单位体重的输出功率(Watts/kg)和长距离最大输出功率FTP(funtional threshold power)。这两个指标和爬坡能力正相关。大多数骑手爬坡选择高踏频低速齿轮,远看脚踩风火轮。爬小坡我喜欢用高速齿轮,加大功率输出。
我一直戏谑圣地亚哥为“山叠沟”。这里有丰富的(爬坡)路线。海边的Torrey Pines State Reserve公园边上有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坡,长约1.2英里,路肩宽敞,车辆稀少,坡度约6-7%。硬核的骑手们会利用这里上上下下练习。这里我喜欢玩的是从高速齿轮开始爬几次,逐渐过渡到相对轻松点的中间的齿轮。
往东部内陆进入Cleveland National Forest山区,很多rolling hill(起伏丘陵)加上非常乡村的景色。我喜欢的另一个坡Palomar Mountain South Grade Road,按环法等级为HC(Hors catégorie,beyond category)就是等级爆表的意思。距离城区约50英里,每次安排在我百英里骑行路线的折返点。这个坡最陡一段长7英里,坡度平均约7%,有21个近180度的急转弯,从闷热的山谷上升到云雾缭绕的山顶。它的Fiets index(衡量爬升难度的计算指数)高达10.03,排在美国最难100爬升线路里面第35位。这条线路的下降也创造了我最快骑行速度记录56mph。
本地还有一条著名的Cat 3爬坡路线,长约1.6英里,坡度8%,刚开始就有10%以上的爬升,让来不及换挡的我差点摔下来。最陡峭处15%临近坡顶,我爬到此处差点放弃治疗了,忽然看见前面一位女骑手也在挣扎,重整精神,站立摇车而上。山顶有个巨型十字架,是俯瞰山叠沟市和海岸线的好去处。
完|
骑行3年,超过1万英里(约1万6千公里),爬升超过6万2千米约合7座珠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4.9吨,合11.4桶原油,等效于1.9公顷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