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阅读了不少关于读书的书籍和文章,小书童感慨从前读书都是白读了,幸好近期幡然醒悟,小小体会分享如下。
目标阅读
没有目标的人生犹如失去了灯塔的航船容易迷失方向,没有目标的读书且如此。每年读400本书的日本学者本田直之在其书《杠杆阅读术》中反复强调:“每读一本书都要有目的,而且要在阅读中反复确认”。
这样的好处就是在阅读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将阅读重点放在你所关心的话题上,而对于无关紧要的部分则会快速舍弃掉,节省了大部分时间,也更好地吸收你所关心的知识。
假如目标不明确,看到无关主题的部分,还是会缓慢地阅读过去,如此不仅花了时间,还会加重记忆负担,重要和不重要的都记了,试问效果会好吗?
ps:其实这也印证了一个经典的80/20法则,一本书重点内容只占整本内容的20%,或者说读了重点的20%就可以理解了整书内容的80%,那么就算跳读也无妨了。以一本200页的书为例,大概其重点内容为40页,所以找到这40页你就成功了80%,剩下的就好办了。
同一主题最好一次性多读几本
这点其实小书童反复讲述过,因为觉得遵循此法获益良多,因此屡提不爽。其实道理都很明白,每个写作者有其独特的专业背景和写作角度,因此仅凭一书想要对此主题100%了解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选书最好结合中外古今,毕竟现在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借鉴参考前人的,只不过是归纳汇总并融入一些新元素而已;中西方文化、思维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亦有可能有差别,这也正好可以中西互补,角度多元,有利于我们融会贯通。
需要强调的是,主题阅读切记通本阅读,是要在每本书上选择主题相关章节来合并阅读。
阅读过程中采用折书角
我们现在很多人看书的途径主要是电子书、纸质书等。小书童是更倾向于阅读纸质书籍的,2016年国民阅读报告中也同样是这种倾向,大约占51.6%,而倾向于阅读电子书的仅占33.8%。
折书角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标注重点所在,由于记忆的遗忘规律,一个人想要在几天后还能清楚回忆起书本内容的微乎其微,而此时折书角便帮了大忙。数据显示重读一本书大概占原阅读书时间的70%,而阅读折书角只占原阅读书时间的20%,可见效果惊人。
就算借来的书也可以这样操作,只要在归还的时候记得翻回去就好了。如果是买来的书那就更好办了,所谓厚积薄发不过如此,折书角使得书比原来的厚不少,然而,真正的精华都在于那几十个折书角里。
读有所感就写出来
就像小书童一样,从来不写日记文章的,近来偶然开窍,便觉得写文章是读书的好友知己。都知道读书是输入,经过脑子思考运算后,便要通过口述或者文章来输出,如此循环方能博闻强识。
恐怕一开始会有写作恐惧症,一来无话可说,二来不得写作法门,便无从下手。可以先从阅读心得开始,读了一本什么书,书名是什么,主题是什么,你印象深刻的有哪些内容(也就是你折书角的内容)等,便自然能组成一些文字了,长此以往,读得书更多了,更有角度来输出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大咖们都是书读得多了,感悟多了,写得多了,就成大咖了,我们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