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该是顺其天性,还是雷霆手段?
本文的副标题,也可以取为“一次强迫喂奶引发的谴责”。当然,这个案例中,“强迫”,改成“引导”比较妥当,而说“谴责”,也是过于夸张了,夸张了好几倍了。
案例如下:
一、案例
宝宝:2周岁6个月男孩。
今天早上,我儿子喝奶,喝到一半不喝了。从前,他一旦不想喝,就很难喂进去。果不其然,今天喂他,他反抗。然而,我老婆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喝完,否则少不了她一顿臭骂。
我看到旁边一本《逃家小兔》,心生一计——我对宝宝说:“宝宝,我们看《逃家小兔》好吗?”从前逃家小兔是他非常喜欢的书。
他翻开书,稳定下来后,我把奶瓶打开,像喝开水一样喂他。还一边数:“一口,两口……”最后数到十四,还剩下的60ml奶喝完了。等到他妈妈回来,宝宝还说:“14口就喝完了。”说的非常得意。
二、引发的讨论
这个案例引起的讨论很多,主要几个观点有:
1、我没觉得宝宝有问题,是大人的问题吧。
2、不要让孩子做不想做的事情。
3、应该从心里尊重孩子这个个体。
4、不要动不动给孩子贴标签。
5、孩子所做,不要仅仅达到家长的要求。
看了这些讨论,我发现我的观点和他们不同。我看到了很多正面的东西,比如这个2周岁的宝宝喜欢看书了,能数数,这个家长会动脑等等,这些居然很少有人发现。或许是有人发现,但是讨论到关于“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突然讨论优点,有些突兀。
当然,我也看到提供案例的人,在那里发表他的看法:
我也听过另外一个观点:“教育,本身就有一些反人性,”跟了大大之后,也可以说“教育,需要引导孩子合理引导他们的小我”。
在此,我理解了他的假设:
底层假设:成长,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所以孩子也要引导他,要用家长的智慧引导他,规范他。
方法假设:孩子暂时不想喝奶,是一时意气,想办法让他喝奶,并且用他喜欢的方式喝奶。
当然,在方法上,往其他方向看,可以解读成——大人用大人的方法,达到大人自己的目的,而不管孩子的感受;或者不管正常的规律。后面两个“不管”,或许才是大家反对的。
三、更深层次的思考
今天的套路,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一个认为要顺其自然,一个认为需要干预。其实这两个观点,看似矛盾,其实也有统一之处。我个人反对完全顺其自然,而是赞成顺应“规律”。而干预,也并不是要孩子单纯“听话”,满足自己的要求。
其实,我在标题中说的——“育儿,该是顺其天性,还是雷霆手段”,答案是:都不是。我们不能把育儿法,简单归纳为:“顺其天性”与“雷霆手段”。如果要简单二分法的话,就是——有没有反思。
那位提供案例的家长,且不说他是不是过于干预,但是我看到了,他有反思,他及时记录他的反思。如果他始终能记录自己的假设,并且把假设经常拿出来和高手来检验,他今后的教育效果越来越好。
在此引用群里一位家长的精辟的概括:
现在的策略是能讲通的时候就讲,讲不通的时候,不是一定要做的,就尊重他的想法。一定要做的就用了注意力转移法
四、我的愿景
我有志于为很多家长更好的成长。因为家长成长了,孩子成才的几率就大得多。然而,成长的路上有很多障碍,有很多拦路虎。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资源有限。我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