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那天,平日厮混的狐朋狗友互相拥抱,情深难离。从初中就在一起玩的好友,抱着即将北上读书的我说:“你脾气太好,在外边别让人给欺负了。”
我那时才第一次知道,在周围的人眼中,我是个好脾气的人。好像也正是因为这个,我人缘一直不错。于是,那会儿以好脾气引以为傲的我,踏进了大学的校门。
后来,好心肠好脾气了四年,即将走出校园的我却深切感受到,这并不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大四下学期,空闲时间不少,朋友来找我玩。刚刚从学校搬出去租房的我,热情而寒酸地招待了她。这几天总是有要下雨的倾向。某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后,没走出餐厅几步就开始下雨了。
转身返回餐厅避雨的我们,只能用手机叫车。雨天的车太抢手,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司机接单。接通电话,只听到司机不耐烦地问我在哪,我也说不清准确的位置,只好让司机根据定位找到我。
没过一分钟,司机又一个电话过来,要我们走到另一个地方,他停在那里等。我盯着地上越来越高的积水,咬牙切齿又假装心平气和地告诉他:麻烦他开过来。
然而司机恶声恶气地吼着:“你们年轻人多走几步怎么了!”。我们担心错过这个就打不到车了,于是我和朋友只能小心翼翼地沿着路边走,上车后全身湿透了。
回到家,朋友拿着毛巾擦头发:“你还这么好脾气,要是我早骂他了,他本来就应该接我们!”而我一句“司机也不容易”,气得她挥着毛巾抽我。
后来回想她的话又觉得十分在理。这些年一个人在外上学,体会到各种人情冷暖,开始发现,一贯的好脾气并不是件好事。
大二的暑假我去香港玩,我热情的告诉朋友们,有需要的话可以帮忙带东西。直到一次,帮朋友拎了两桶家庭装洗护系列,回来后她变卦不要了。当下我忍住没有发脾气,揉着胳膊上纸袋勒红的印子,委屈地挤出一句:那我自己用。
事后,室友嫌弃的训斥我,这种事情就应该生气,然后告诉她不能退货。起初,我还在心里怨念室友居然如此鸡贼。然而这种事多了,我也开始硬着头皮和对方理论。
事实上,似乎当我的态度强硬起来,他们也变得好说话了,更不敢爽约了。
从大三的时候,周围的朋友大多去实习了。这个阶段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成年人的社会里,才不会将“好脾气”列为优点。你的好脾气,回馈给你的大多数是“请求帮忙”。
当时我在北京实习,努力要成为一个踏实的实习生。同伴不愿做的工作,一句话就扔给我。一天到晚,办公室的大小事务,随口就叫我帮忙。一开始或许还能应付,时间长了只剩身心俱疲。
我的好脾气,就这样不知不觉塑造了我的低姿态。而这个社会,向来欺软怕硬。于是实习那段日子,明白更多的或许是办公室政治。
我爸在家常教育我“吃亏是福”。总之,要我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要斤斤计较。只是越长大越发现,大部分吃的亏是换不来福的。一味地迁就他人,傻傻的好脾气只会伤害自己,丧失自己的立场。
现在的我们成为一个好脾气的人需要付出很多代价。借出去的东西用坏了,你若要求赔偿,就只能自己承担损失。本该生气的事,因为所谓的善良包容而不了了之,最后辛苦的也只是自己。
于是,我开始学习“不怕丑不怕出洋相”。朋友约饭放鸽子,我也会表达内心的不满。许多原本被“好脾气”困住的喜怒哀乐,我会试着表达出来。
发现,这样不掩饰情绪的适度坦诚,能让生活变得更加顺畅。不会在遇到刁蛮的司机时唯唯诺诺,也不用再自掏腰包解决本不属于自己的琐事,更不会因他人的失误委屈自己。
退宿的前一天,我和室友躺在床上,细数四年的往事。从学习工作,扯到生活感情。我们两个好脾气的人,互相吐槽对方做过的蠢事。她说,也许是自己脾气太好,从不在男友面前生气,所以他才成了前男友。
不过我想,我们身边也总有那么一个人,你永远不会对他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