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家伙上学了,我找了时间与洋洋妈闲聊,结合我最近看书的心得,我们总结了一下之前小家伙耍脾气的情形与我们应对的措施。
我们谈论的就是“Chocolate beans”的小插曲。
回顾一下事件的过程:当天上午,小家伙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游戏获得了大量的Chocolate bean,但是,我在中午的时候悄悄地把它们扔进了垃圾桶里了!小家伙突然想起了他的Chocolate bean。洋洋妈骗他,Chocolate bean给了树童老师Rachael(让老师背锅了),换了卡片了。结果,小家伙很委屈地大哭了起来!洋洋妈也很坚决,直接说:“好吧!好吧!你就哭一会吧!”然后张开双臂将小家伙拥入怀中。在一分钟内,小家伙哭声越来越激烈,我们仍然是坚定地解释:Chocolate bean给了树童老师Rachael,换了卡片。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小家伙那种哭闹的矫作,硬生生地去挤眼泪的戏精本领,差点让我们笑出声来。两分钟后,他感觉到自己仍然无法得逞,这时候我们都感受到他的缓慢地平息的抽泣声,洋洋妈就使出了惯用伎俩:转移话题!屡试不爽!
最近正在看《全脑教养法》,源源不断的知识输入,让我更有清晰的察觉力,发现我们的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洋洋妈对待小家伙的委屈、哭闹的方法是“好吧!好吧!你就哭一会吧!”这种方式体现了洋洋妈在思维与行动上的进步,毕竟比以前的迁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我也没察觉到有什么问题!以前我总有机会听到“好啦!好啦!妈妈带你去买过新的。”“好啦,不要哭啦,妈妈带你去买好吃的!”这些话都是宠爱的话,没有半点建设性。后来在我们平时育儿方面的相互探讨与交流中,达成了共识:不能迁就,不能宠爱。所以,我与洋洋妈在这方面都是进步了很多。但是,今天看来,我们做得还是相当不足的!
洋洋妈的方式的确是没有了迁就,态度很坚决,然而却缺乏了共情。这不是“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共情是沟通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是很重要的情感抚慰,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这一步没有做足,会让孩子感到比较的孤独无助;心态好的孩子就觉得暂时性的委屈,心态不好的孩子会产生长久的自卑。此外,洋洋妈更为坚决狠心地说:“你就哭一会吧!”这一下子,更是刺激了小家伙委屈的情绪,我看到他将身体斜靠妈妈身上,紧紧地抱着妈妈,妈妈做了“坏事”,结果小家伙还要抱着“坏人”来求安慰!这是什么感受?!
我们讨论了,觉得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为:在孩子情绪得到发泄以后,我们可以如下沟通。
妈妈: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将你的Chocolate bean给了Rachael老师,没有征求你的意见很不开心啊?
洋洋:是的!
妈妈:妈妈没有征求你的意见,的确会让你很不开心!妈妈向你道歉;你觉得妈妈应该怎么做你才开心呢?(动用他的左脑功能,如果他跟着你的思维走,那么情绪问题会很快解决。)
洋洋:不能把Chocolate bean给Rachael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能给呢?
洋洋:因为它是我的!
妈妈:它的确是你的,没错!但是,Rachael老师(再次背祸)很喜欢你的Chocolate bean哦!
洋洋:那就给一点点,好吗?
妈妈:好啊!但是,妈妈忍不住全部给了Rachael老师了。Rachael老师好像很开心哦!你看,你喜欢的Chocolate bean给了Rachael老师,她那么开心,你也应该很开心才对,是不是?
当然,模拟情况比现实更简单,现实情况需要我们的随机应变。或者,我们利用任何触手可及的东西,将他的感觉进行分类代入,并且恰当地进行整合。如书本所示案例,教会孩子了解内心感受的短暂性。
孩子的内隐记忆是一点一滴地积累的,如果播种的内隐记忆是悲观的、伤心的、恐惧的,那么他成长的历程会更加艰辛,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当然,有心理专家能够将内隐记忆外显化,也是治疗的一个方法,但是,既然我们有机会去塑造孩子,何必那么狠心呢?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父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