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孟子》中大家很熟悉的一段——「君子远庖厨」。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齐宣王问前朝旧事,孟子表示未听孔子门生说起过,所以后世未有流传,自己也不清楚。接着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可以说说王道。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此一问一答,孟子一步一步改变齐宣王对「王道」的认识,从遥不可及,到自己竟然可以做到。齐宣王也很好奇孟子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有信心。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
孟子说了一件齐宣王以羊易牛来祭祀的事情。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孟子表示很理解齐宣王当时的想法,不是因为吝啬,舍不得用牛来祭祀,只是看到牛在待宰之时的状态,当下心生恻隐之心,所以用羊换下了这头牛。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孟子继续换个角度,表示百姓误解大王吝啬,也很正常,以羊易牛,同样也还是要杀生,大王知道可怜牛,也应该知道可怜羊,二者相换,从杀生的本质上看,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百姓会产生大王吝啬的想法。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孟子继续开导大王,告诉其这不是吝啬,而就是仁术。因为大王在看到牛将赴死时,产生了仁心(恻隐之心),而以羊易牛,是因为见牛未见羊,这也是君子为什么远离厨房的原因。有了仁心,施了仁术,就是王道的开始,看起来很难,其实身边事即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