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品牌打了N多广告,告诉用户产品的好处是什么,可用户就不买单呢?
也许用户没有这个需要,也许用户没有这个购买力,但更有可能的是,用户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有的用户会说,我用5块的牙膏挺好的,没必要换成25块的。
有的用户会说,我已经喝惯怡宝,挺好的,没必要换农夫山泉。
有的用户会说,我就喜欢苹果,乔布斯那是我偶像,其它手机都靠边站。
看到没,不是说这个产品好,用户就会购买。
用户对某个品类的认知或购买行为,有一个默认的选项;好比使用word打字,都会有一个默认的字体,只有当你改变默认字体时,字体才会变化。
用户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延续以往的认知和行为。
作为品牌商,想要改变用户的购买行为,要先弄清楚目标用户对企业所在品类认知的默认选项,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用户的心理和行为。
来看两种比较典型的购买行为:
复杂决策购买:用户买房时,会在网上搜集各大楼盘信息,如户型、地段、开发商、价格、对口学校,再仔细分析各个楼盘的利弊,在自己购买力范围力,选择性价比最高、最合适的房子,这个时间下来,最少几个月,多的可能2、3年。
简单决策购买:用户买水时,2分钟就搞定,TA可能从货架上快速选择之前一直买的农夫山泉,也可能随机从货架上挑一瓶水。
为什么同一用户,购买行为差别会这么大呢?
因为用户对不同品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是不同的。
参与度是指用户为购买行为付出的时间、精力、脑力。
关注度是指用户对某个品类相关话题的注意。
参与度
高参与度指:用户花大量时间/精力搜索品类相关信息;用户对信息进行分类、分析,仔细评估各种购买决策的利弊,从而做出购买决策。
低参与度指:用户不会花或很少花精力搜集品类相关信息;用户用一些简化的决策路径来指导购买决策,如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而不去判断产品的优劣)、看价格(选择高价,一般认为高价代表高品质)、看产地(如法国的红酒、德国的电子设备),而避免烧脑的利弊分析。
什么样的购买决策用户参与度高呢?
对于风险高的购买决策,用户愿意花更多时间搜集信息、愿意仔细分析利弊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所谓的风险高,一方面指购买投入的金额巨大,一旦出现风险,损失较大;另一方面指,若决策不明智,后续可能带来自己无法承受的后果,或不断的麻烦。
如房子,动辄投入上百万,一个普通家庭得付出半辈子的积蓄才能购买,怎能不全家动员,百里挑一呢?
再如孩子择校,想想为什么有房家庭愿意花数百、上千万的代价,就为买一套学区房,他们无法接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知,带给自己的心理负担。
总体来看,高参与度产品一般是:高价值产品、身份象征型产品、情感象征型产品、专业型产品、健康相关产品,例如高投入的房子、代表个人身份的手表/手机、代表情感联接的婚戒、相对专业的净水设备、健康相关的保健品等;而低参与度产品一般是:低价值产品、功能型产品,如一瓶水。
关注度
高关注度指:用户主动搜索品类相关信息;与品类相关信息更容易进入用户注意力;
低关注度指:用户不会主动搜索品类相关信息;与品类相关的信息会被用户自动过滤掉,无法进入用户稀缺注意力。
什么样的品类信息用户关注度高呢?
话题性强的品类信息,也就是,有社交货币属性的信息,用户关注度更高。
如兴趣爱好:旅行、电影、篮球、足球等;
如身份象征,房子、车子、游艇、股票等。
如与美相关的事物,化妆品、美妆品、服饰、鞋帽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用户日常沟通交流的谈资,与这些谈资相关的品类自带流量属性,更容易进入用户稀缺的注意力。
参与度VS.关注度
参与度和关注度都涉及到主动搜集品类相关的信息,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用户购买6行为吗?
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度是产生需求之后的行动,而关注度是产生需求之前的行动;而需求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需要,一个是购买力,有购买力的需要才构成真正的需求。
很多人都梦想有一台法拉利,有购买力的用户可能就直接去实体店体验、购买了,而没有购买力的用户只能平时多多关注法拉利各种话题,虽说不曾拥有一台法拉利,可TA却对法拉利的性能、参数、装饰、操控感如数家珍,非常想要一台最新上市红色的那台法拉利。某一天,这个用户买彩票中了1000万,TA终于可以如愿如偿,买了那台新上市的红色法拉利。之前高关注获取的信息,帮助用户快速完成搜索、评估阶段,产生购买行为。
了解两者的定义和区别之后,来看如何利用两者对用户进行分类。
购买行为类型
利用二维象限,可以将用户的购买行为分成四类:
理性购买:高关注度,高参与度
举例来看,用户买房属于典型的理性购买。
感性购买:高关注度,低参与度
举例来看,苹果是手机第一大品牌,某种程度上是身份象征与认同,很多年轻人根本想都不想,就买了苹果。
专业购买:低关注度,高参与度
举例来看,用户买新房,装修厨房时购买厨电产品,就属于专业购买,用户日常根本不会关注到抽油烟机,只有装修需要购买时,才会到处打听,搜集信息,仔细权衡利弊,看哪家哪款抽油烟机最适合自己。因为一旦购买不当,以后每次做饭都会深受油烟困扰,因而她会深度参与购买决策。
习惯购买/随机购买:低关注度、低参与度
举例来看,用户一直买20元左右的飘柔洗发水,每次洗发水用完了,她都下意识的去京东或小区楼下的超市买飘柔洗发水,这已经成为她的习惯购买。而随机购买指,用户根本不在乎品牌是什么,有什么就随便拿什么,也可以看作某种另类的习惯购买。
理解这四种认知和购买行为之后,营销人要回答三个问题:
现状:目标用户对我的品类购买行为是哪一类?为什么
目标:我希望目标用户从这种类型变成哪种类型?
路径:我该采取什么方法让用户改变认知和行为?
我们来看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类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
纸巾
用户对纸巾的一般认知是:生活的一种必需品,消耗很快,要常购买,但也不需要太关注,主要就是维达和心相印两大品牌。
用户购买纸巾属于习惯购买,低关注度,低参与度。
假设,你是一家纸巾品牌的后来者,你会如何改变用户现在对纸巾的默认选项呢?
有这么一个纸巾品牌——竹妃,主打的概念是6箱竹妃纸=拯救1棵树,2年突破5个亿。
竹妃希望目标用户对纸巾的购买从习惯购买变成感性购买,采取的方式是提出一个重要的价值:环保。建立纸巾与环保之间的联系,纸巾本来就是以树为原材料,用户会自动建立两者的联系,从而激发那些认为环保更重要的用户,在购买纸巾时,不只是按以前习惯购买,而是想到环保,从而购买竹妃纸。
后进的纸巾除了将习惯购买转变为感性购买,还能向其它象限转移么?
还可以将用户从习惯购买变成专业购买,这需要让用户看到纸巾这个东西虽小,但也是很专业的,涉及到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加工方法、不同渲染方式等。
手机
手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成熟行业,用户对手机关注度高,参与度低,已经形成固定的品牌忠诚。小米作为后起之秀,刚进入这个市场时,希望让用户从感性购买变为理性购买,采取的方式是唤醒用户的理性脑,让用户关注手机的参数和性能。
2011年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列出几款不同品牌手机的参数对比清单,让用户关注产品性价比,凸显出小米高性价比的优势。
这是一个行业内小品牌拦截大品牌常用的一种方式。
现在我们知道,根据关注度和参与度的高低,可以将用户的购买行为分为四类;作为营销人的你,改变目标用户前,先要好好分析一下,用户对你的品类认知和购买有哪些默认选项,同时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现状:目标用户对我的品类购买行为是哪一类?为什么?
目标:我希望目标用户从这种类型变成哪种类型?
路径:我该采取什么方法让用户改变认知和行为?
不妨审视一下你所操作的品类,看看用户对这个品类的认知是怎样的,看看该如何回答上面3个问题,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不同的视角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