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R15-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很有趣的一本书,读了能让我们解析生活中发生一些事情。

1、一位公安局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聊天,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匆匆地对公安局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局长说:“是我儿子。”

    你知道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局长是什么关系吗?

2、社会心理学继承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精华,通过分析个体和群体心理本质及社会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从而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热门学科。

3、学习社会心理学,让你能轻松找到社会现象的原因从而进行理性思考,不被偏见和社会舆论遮住了眼睛。

4、为了追求一致性或者迫于群体压力,人们经常产生错误的社会信念判断而盲目从众。

5、研究人们如何认知社会、认识他人、影响他人、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人的学科,就是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一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学问。

6、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总是想要控制别人对我们的印象。这种行为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与他人的交往,从而获得理想结果。

7、尽管我们尽力把最美好的一面“表演”给别人,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但事实上,我们看待别人的“表演”往往没那么宽容。

8、“首因效应”让你只关注对人的第一印象;

9、不管我们戴着怎样的眼镜看别人,我们都和别人息息相关,我们用态度和行为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同样被别人的态度和行为影响。

10、你发现原来和别人融洽相处的方式是可以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的“登门槛”;你发现你的领导在用“暗示效应”让你和同事们工作更加卖命。

11、葛兰·道门说:“每个正常的婴儿,出生时都具有像莎士比亚、莫扎特、爱迪生、爱因斯坦那样的潜能,聪明和愚笨都是环境的产物。”

12、除了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外,周围环境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因此父母要特别留意孩子身边的人。

13、群体成员一起做决策,也很可能产生群体极端化,人们会更倾向于做出更冒险或者更保守的决定,因为是很多人一起承担这个风险。

14、个体与群体的态度和行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后果又反作用于社会环境,映射出人们玄妙的社会心理。

15、进门槛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容易接受对方更高更大的要求。“进门槛效应”启示我们,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向他人提出要求,事先应对他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分析、考虑,不能一下子向别人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会欲速不达或事倍功半。在说服别人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个心理效应。

16、大要求与小要求会引起心理反差。一般来说,要求之间的差距越大,其心理反差就越大,给人的错觉也越大。正如鲁迅说的,“你要求在墙上开个窗户,大家都反对;如果你提出要扒开屋顶,大家就同意在墙上开窗户了”。因为开窗户这个小要求与扒屋顶这个大要求相比差距很大,大家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免除了扒屋顶的麻烦,便答应了开窗户的要求。

17、个体受到来自社会的误导信息和群体压力的威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进而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影响到群体和整个社会的价值,最后再反作用于个体。

18、个体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知,不盲目跟风,在出现问题时积极面对和解决,这样才能保持群体和社会的良性走向。

19、在社会中,人们往往扮演多种角色,既是办公室的一员,又是家庭的一员,还是社会的一员,人的角色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我们都身处这种社会关系的网络中,无论是女王、妻子还是普通市民,我们都是社会人。

20、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的过程。

21、“中年危机”就是因为角色失位导致对自己成就的价值感到怀疑,如果这时不能对自己产生自我认同,就会进入“中年危机”。

22、每个社会人都根据社会分工的不同而饰演不同的角色,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来完成角色定位与角色扮演。

2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社会人心理形成因素。每个社会人的行为都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都不同,因此便产生了不同社会心理作用下的不同价值观。

24、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25、狼孩”的事实证明,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生来就有,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脱离了社会就无法形成人的特点,就算不上社会人。

26、人脑又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意识来自客观外界,来自于社会实践。所以,倘若从小就丧失了社会环境,那么人类特有的习性、智力和才能就会发展不了。

27、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而刚出生的婴儿要想成活下来并成长为人类的一员,就必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必须向他人学习如何思考和行为。人的思想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一个人一旦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即使有着正常人的大脑,也不会形成人类的正常心理。

28、那就是社会对人的影响。社会能让一个人学会独立行走,学会劳动,学会沟通,同样也可能教会人邪恶、自私,这些负面影响所带来的破坏性和杀伤力要远大于动物锋利的爪牙。

29、每一个人作为社会动物,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渴望建立起彼此的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获得他人的良好评价,这使人们做出向善的行为。但

30、镜像自我,人事实上是无法在没有人的环境下认识自我的。库利提出,人对自己的了解实际上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获得的。

31、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

32、认识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方面:一是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二是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三是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33、,随着人的不断成熟,过于相信“镜子”中的我,反而不知道“我在社会中是谁”,“我到底是谁”。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个体该如何完成在社会中的自我认知呢?

34、以他人为镜可以照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但过于依赖那面“镜子”也会让人迷失。正如已故的“苹果教父”乔布斯的观点——如果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成是最后一天,你还会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么。做个社会人很重要,在社会中正确地做你自己也很重要。

35、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在社会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强。

36、。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即自己突出的优势和长处;第二,要有正确的方向,即培养个人的自尊,要懂得把个人的自尊融入集体、国家的荣誉中。

37、自尊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代表一个人的骨气和节气,也可能把人推向嫉妒和偏见的深渊 。

38、那些主动放弃的人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用自挫行为来妨碍自己继续前进,他们信奉“没有尝试,就不会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有羞耻感”。

39、微软人力资源部有位员工曾总结出求职人员面试的三个要素,即胆大、心细、脸皮厚。胆大,去任何单位面试都不怯场,落落大方;心细,捕捉面试官的每一个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并得出正确信息;脸皮厚,抛开羞涩,勇于表现。没有什么是不该得到的。

40、印象管理,又称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

41、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仪表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成功形象是装不出来的,只要把简单的细节做到极致,就会坐上成功的位置。

42、在社交活动中,第一印象很重要。它是在没有任何成见的基础上,完全凭着自己的“自我表现”来判断的,因而第一印象直观、鲜明、强烈而又牢固。如果你相貌俊美、举止端庄大方、言语机智、谈吐风趣幽默、风度翩翩、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固执、倔强而不狂妄,就会给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

43、所谓的习得性无助是指长期积累的负面生活经验会使人丧失信心,继而丧失创造力。换言之,人生由目标决定,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多大的目标,就有多大的人生舞台。

44、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不能每天超越一个恐惧,便从未学会生命的第一课。”

45、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绿巨人,每个人都拥有无比的能量,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调整自我、乐观积极地处理问题,从而获得进步,这就是我们的自我效能。

46、自我效能是一种理智的自信行为机制,对自我效能的有效控制能够影响行为,有助于人们突破限制,发挥出最大能量。

47、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会攻无不克。不能每天超越一个恐惧,便从未学会生命的第一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世界上有很多事,只要你去做,就能成功。

48、在不同家庭环境中形成的态度和价值观,对直觉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力。

49、代表性直觉让人们先入为主地解释周围的人和物,影响我们的判断。

50、首先,凡事要三思,从多方面过虑所获取的信息,不偏听偏信,筛选最有价值的、最准确的信息,摒除那些虚假信息的妨碍。其次,要放下对别人的偏见,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事和所要面对的人。

51、基本归因错误,作为一种可怕的思维与行为误导,很容易让人在处理外部信息时,觉得“就是这样”,人们会误以为一个表象就代表着一个实质,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

52、基本归因错误,即人们习惯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人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而忽略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53、当我们观察别人时,往往会忽略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直接定义一个人。当我们观察自己时,却总是以环境影响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54、看人看事,要多一分宽容与理解;对待自己,要多一分严明与约束。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有效避免犯基本归因错误。

55、权威效应,也就是说,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士往往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56、只有不迷信权威,我们才不会成为任人摆布的棋子;只有敢于向权威挑战,我们才能成为真的勇士;同样,只有不迷信权威,科学才不断进步。

57、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理论支持体系,那么有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这就是“信念固着”。

58、如何才能利用信念固着,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呢?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虽然失败了几千次,但他还是坚持尝试,因为他始终相信“可能”,相信自己一定能办到。

59、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信念,并且把它放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中去检验,可行,就坚决执行;不可行,不妨改良变通。

60、这种将肯定的结果归于内部原因,而将否定的结果归因于外部原因的倾向称为自我服务偏见。

61、我们总是将成功与自我相联系而刻意将失败与自我分开,以此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把失败或挫折归因于客观条件甚至别人的偏见,总不会比承认自己不配获得成功更让人沮丧。

62、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这种自我美化的感觉使多数人陶醉于自己光明的一面,而只是偶尔会遭遇到自己阴暗的一面。

63、即人们往往根据长期的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概括而笼统的固定印象来判断人和事,这种现象,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刻板印象”。

64、在“事后聪明式偏见”的影响下,人们会在知道结果之后把一切都归于自己的聪明和预见性,在事实发生后想起或者是引导自己想起“我早就知道”,并觉得什么事都是“显而易见”的。

65、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

66、所谓角色扮演,是指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社会角色的条件,承担和再现相应角色的过程与活动。

67、托·米德尔顿说“世界是个舞台,各种角色都有人扮演”。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或中心任务)都要有相应的个人行为模式。人的一生扮演过很多角色,在家庭中,小时候我们扮演儿女,长大后我们又扮演父母,老了就扮演爷爷奶奶;在社会上,我们扮演校园里的学生,企业中的员工……每个人在不同时刻、不同场合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68、人的角色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网络就是由你在不同场合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编织而成的。

69、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间冲突是,是指一个人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角色内冲突,是指同一个角色由于社会上人们对于他的期望与要求不一致,或者角色承担者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不一致,而在角色承担者内心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70、社会心理学上,把孩子们开始模仿自己之外的人的行为活动称为角色借用。

71、米德将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与客我。主我包括每个人自发的、独一无二的自然特征,如每个正常婴儿和儿童都具有的无约束的冲动和动力。客我是自我的社会部分——对社会要求的内化和对那些要求的个人意识。

72、要想获得别人的信任和理解,并不是只靠热情与诚意便可取得成功的。或许你对自己的能干极有信心,但往往会因过分能干或热心,而给别人带来跟不上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着想。

73、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谐地与人相处,就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就要学会角色互换。

74、人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因害怕不能胜任,就拼尽全力努力显示自己可以胜任。这就是角色超载。

75、所谓角色超载,就是人们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和承受能力,这种现象不只源于外界的冲击,更是内心的一种渴望承载,自我渴望获得社会的认可,自我不希望不用“胜任角色”。

76、我们要认真自己的角色和真实的自我,摆脱角色超载带来的身心危害,人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和世界的关系,加强身心健康意识,在敢于挑战和进取的同时,更应该明白自己的能量,设一个跳一跳能够了得着的目标,不要让你的人生角色成为一种负担,不要在负担的重压下迷失,更不要被角色压垮,享受你的“社会角色”,享受你的生活。

77、所谓服从,是指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行为,目的就是符合他人和社会要求。

78、人在社会,面对权威人物和权威的事物、理论,总会感到很大的压力,但是无论有多么大的压力,我们都要学会冷静、清晰地分析问题,不盲从,不错误地跟从、服从,选择自身的行为,做一个有主心骨的人。

79、从众心理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其施加的压力而使个人产生的在思想与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的心理。

80、要想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辨认和筛选就成了我们重要的任务,只有我们心明眼亮,理智地处理所获得的信息,才不会被错误信息误导而盲目从众,才能做个“明白人”。

81、当个人的感觉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个体为了使自己不被群体孤立,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

82、我们都是社会人,与这个社会休戚相关,但同样,我们也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和认知,当你想和别人保持一致的时候,要先思考一下,别人在做的事是对的吗?

83、流行也是一种群体行为,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深受人们喜爱的服装样式或行为方式。

84、人们以集体妄想的形式自发地散播错误信息,就是群体妄想。

85、在团体行动中,很多人都抱着“反正还有那么多人在,自己又何必那么积极”的心态做事,结果“三个和尚没水喝”、“十万大军无粮草”,这种集体行动困难称为“社会懈怠”。

86、之所以会产生“社会懈怠”,是因为每个人都觉得团体中的其他人没有尽力,为求公平,自己也就减少努力;或者是觉得自己的努力对团体微不足道,所以没有全力以赴,等等,这种“社会懈怠”在生活中普遍存在。

87、因此群体的和谐发展必须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明白团队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在为这个团队目标奋斗中将会得到什么利益。

88、身边有别人在场,他人的不恰当举动会引起我们工作效率的下降,这就是社会干扰。关

89、“社会助长”是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90、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社会助长,什么情况下会引起社会干扰呢?当做复杂的、生疏的工作时,人们的反应正确率较低,他人在场时,因为害怕其他人评价,就会紧张和焦虑,使工作效率降低;而在从事比较熟练的工作时,社会助长效应就会出现。

91、群体生活中成员之间对于某一问题一般会形成不同的意见,但是这种意见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博弈最终会趋向统一,形成对于某一问题的群体意见,当这种意见用于指导社会实践时它就成为一种群体决策。

92、当一个群体能够允许更多的意见存在时,这个群体就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93、这种得到对方的恩惠,就一定要报答的心理,就是“互惠原理”,这是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思想。

94、每个人的行为都源于一种想法”,不同的态度在影响人们行为的同时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命运。

95、它决定了我们是否过得快乐,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高度,掌控自己的心态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96、大量的实践不断地证明积极态度导致积极评价——喜欢,而消极态度导致消极的评价——厌恶。态度影响吸引是两种不同方式。

97、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时,它的负面力量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前程!

98、事实上,小C和小D都是正常人,其他人对他们的认识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和受到消极态度影响的结果。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是情绪和人际吸引的第三种表现形式。人们对C产生了消极的态度反应,那么在看到和C有接触的D时,就会对D也产生消极的反应,尽管人们并不认识D,这就是消极态度的转移。

99、相似性原则认为人们往往喜欢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这里所说的相似性不是指客观上的相似性,而是人们感知到的相似性。

100、感知到的相似性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和个性品质的相似性,比如外貌吸引力的相似性、年龄的相似性、社会地位相似性,以及兴趣爱好的相似性等。许多研究表明,相似性与喜欢之间有直接联系。

101、他人越是与自己相似,自己便越是喜欢这个人。

102、承诺一致性是指一旦我们做出某种决定,或者选择了某种立场,我们便会强迫自己采取某种行为证明之前行为的正确性。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哪怕你明知自己错了。

103、引导他人作出承诺,最后让别人接受你。引导他人把宝押在你身上,他人自会竭尽全力地帮助你,让一诺千金变成利益千金。

104、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认同危机”产生,通过对危机的解决,人获得了一个稳定的自我。

105、认同危机如影随形,疯狂逃出大城市的白领们很多又因无法认同小城市的生活氛围,而狼狈地逃回了大城市。可见,只靠逃避是没有用的,关键要认清我们自己,正确定位自己,同时要不断地提升生存和工作技能,这样,才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106、生活不是美好梦幻的童话,不是你守着自己的玫瑰花就可以过日子;生活也不是小龙女的师父,把自己关在古墓就能解决问题。生活是要把自己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与人健康地交流,接受积极地影响,并积极地影响别人,这样,你才能跨越社交障碍,实现更好的发展。

107、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变得和谐、融洽,而感恩之心也会使我们变得愉快和健康。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

108、《诗经》里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对于别人的恩惠,我们不能视为理所当然,要对给予我们恩惠的人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并时刻记得报答他人

109、集体凝聚力又称集体内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集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使群体成员凝聚在群体内的一种内聚力量

110、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归属需要

111、不知道对方的底牌时,可以保持沉默,让对方先开口,对方亮出底牌后,再制定策略。

112、商务谈判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心理战,如何察言观色,把握对方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情感因素,充分利用利益引导,都将关系到谈判的成败。很多人经不起心理战的考验,潜意识里希望尽快完成谈判协议,所以做出退让的决定。

113、“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114、正和博弈是一种你赢我也赢的博弈。正和博弈的思维不仅是经济上的一种智慧,而且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来解决很多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和你死我活的僵局。

115、理性的中心途径说服和感性的外围途径说服。

116、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却保留了对内容的记忆,这种现象被定义为“睡眠者效应”。

117、为此,各个商家可谓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加深人们的记忆,于是更另类的广告应运而生。刺激人们的眼球不是最终目的,不论人们骂也好,苦笑也好,最后只是想让人记住并买下商家的产品。

118、留面子技术指的是在向别人提出自己真正要求之前,先向别人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待别人拒绝之后,再提出自己真正的要求,别人答应自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119、决策是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应该摆脱“决策陷阱”,摆脱决策中的混乱局面,应该冷静地分析现状,面对现实。一个好的决策能够使企业的发展之路更顺畅、更长远。管理决策让领导不断成长,让企业不断发展。

120、管理者应该取每个人的长处,将这些分散的个人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合力,像红杉林一样团结起来。

121、激励效应,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或投其所好,或击其要害,才能激发员工的潜在工作能力,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更加努力地工作。

122、利用了暗示效应,通过诱导的方式让士兵想到梅子,进而加快了行军的速度,这真是精明的策略。

123、暗示效应,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124、无论什么见解、计划、目的,只要以强烈的信念和期待进行多次反复的思考,它必然会置于潜意识中,成为积极行动的源泉。

125、在社会心理学上,讨好是指人们使用策略和方法恭维他人,以得到其他人的喜爱。

126、幽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随和的个性,还显示了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

127、,怎样培养幽默感呢?这里有四点建议可供参考。

    1.领会幽默的真正含义

    幽默不是油腔滑调,也非嘲笑或讽刺。正如有位名人所言:浮躁难以幽默,装腔作势难以幽默,钻牛角尖难以幽默,捉襟见肘难以幽默,迟钝笨拙难以幽默,只有从容、平等待人、超脱、游刃有余、聪明透彻,才能幽默。

    2.扩大知识面

    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一个人只有具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从而做出恰当的比喻。因此,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从名人趣事的精华中撷取幽默的宝石。

    3.陶冶情操

幽默是一种宽容精神的体现,要使自己幽默,就要学会宽容大度,克服斤斤计较,同时保持乐观。乐观与幽默是亲密的朋友,生活中如果多一点趣味和轻松,多一点笑容和游戏,多一份乐观与幽默,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不会出现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痛苦者。

    4.培养敏锐的洞察力

    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机智、敏捷的能力,是提高幽默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诙谐的语言做出恰当的比喻,才能使人们产生轻松的感觉。

128、当然,在幽默的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分寸,对于重大的原则问题不能乱开玩笑,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在处理问题时要具有灵活性,做到幽默而不失分寸,使幽默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真正的养料。

129、可见,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之后,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会倾向于接受更高的要求。这样逐步提高要求,就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登门槛效应”。

130、让人感受到“我在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其实我和你是一样的” 仅此一点,就有利于我们建立与他人健康友好的关系。这就是共情。把自己的脚放在别人的鞋子里,体验他人的感受

131、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别人的不一样的心情也许并不是一件烂漫的事,却是一件十分有必要又有意义的事。面对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地域差异,文化程度差异,性格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的人们,我们要时刻有一颗谦卑的心,时刻有一种为别人着想的品质,与他人共情。

132、曝光效应是指某种事物经常出现因而能够增加人们喜欢程度的现象。曝光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变得积极的一种现象。

133、在人际交往中,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就得让别人熟悉你,而熟识程度是与交往次数直接相关的。交往次数越多,心理上的距离越近,越容易产生共同的经验,获得彼此了解和建立友谊,由此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134、人与人之间再友好,亲密,都要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这个就叫做“豪猪法则”。

135、个人空间是指环绕一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以传达某种意义。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来测量。

136、这四种个人距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亲密距离是一个人与最亲近的人相处的距离,在0到45厘米之间。社交距离一般在1到3.5米之间。公众距离一般在3.5米到7米左右。

137、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都建立在恰当的交往距离之上,而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冲突也往往是从不恰当的距离开始的。因此,在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距离语言”,我们才能在越来越拥挤的地球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越来越频繁的人际交往中科学地把握好距离。

138、著名诗人雷抒雁先生有一首极有哲理的诗《星星》,是这样写的:“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139、不同关系之间距离的远近,因人而异,而衡量这些关系的距离标准就是美,美就是值得回味的、值得颂扬的高尚的情感关系,美就是和谐关系,就是共鸣关系。

140、工作中,请把冷遇当成热炕头——蘑菇定律。蘑菇虽然平凡,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生存的环境。

141、风雨会加速蘑菇的成长,处于“蘑菇”期的年轻人,享受这特别的成长期吧,鼓起勇气,面带笑容,准备迎接风雨后的彩虹。

142、职业流动通常指的是劳动者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变动,是劳动者放弃旧的职业角色获得新的职业角色的过程。

143、职业流动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寻求一种平衡,让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144、人们追求“跳槽”或职业流动的根本目的是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职业流动主观上还是向上流动,但是由于引起职业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职业流动的形式也不止一种。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不同形式的职业流动往往具有不同的特点。

145、凡是职业流动引起和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发生大规模变动的流动就是结构性流动。

146、“有两种人永远无法超越别人:一种人是只做别人交代的工作,另一种人是做不好别人交代的工作。

147、对于没有航向的船,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指引我们朝着成功的正确方向去努力,目标让人产生活力,目标也能激发效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148、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没有目标的人在为有目标的人达到目标”。因为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没有罗盘的船只,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有明确、具体的目标的人就好像有罗盘的船只一样,有明确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没有方向的船只只能跟随着有方向的船只走。

149、“中性化”恰在人们对于传统的审美标准感到疲劳时出现,让人们耳目一新。具备逆反心理的青春期青少年正是这种意识和行为的主要标榜者。

150、当两个人的角色作用不同时,互补性原则起着重要作用。互补性指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个性品质不同的人。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互补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互补因素增进人际吸引,往往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别是在异性朋友或夫妻之间。

151、感性的人鼓动,理性的人执行;外向的人激励,内向的人操作;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实践,这才是完美的组合。

152、适时赞美,可以强化沟通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153、赞美、信任和期待的正面信息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觉得自己获得了支持,从而增强了自信心,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他会尽力满足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

154、影响中建立信任,感受温暖,体会对方的期待与赞美,在期待与赞美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155、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每个微小的进步”,如果你想与人沟通畅通无阻,那么,就试试用赞美的方式吧。

156、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和精神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

157、家庭暴力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直接对孩子施暴时,更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虑、厌世的心理,轻则影响孩子的情绪,使他们自卑、孤僻,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者使孩子们离家出走,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158、家庭是最温馨的港湾,是我们劳累奔波后的最终归宿。夫妻相处,哪有什么深仇大恨,何以暴力相见,只要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包容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学会珍惜眼前人,将家庭的不愉快化为祥和,就能举案齐眉。

159、所谓恋旧,是指对过去事物强烈的留恋和依赖,孤雁尚念旧群,羁鸟尚恋旧林,池鱼也知思故渊。

160、恋旧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从主观讲,它主要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是一种心理机制。从社会的原因来看,飞速发展和变革,对人们生活和心理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恋旧也成了一种特殊的行为机制。

161、在社会心理学上,激情之爱是指两个人强烈地、无法控制地想要在一起的情感。

162、激情之爱是无法预计的,往往在一瞬间就会产生,毫无预兆,并且感觉到无法控制自己,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对方甚至无法考虑未来会怎样。

163、总之,激情之爱混合着性吸引、生理唤醒、对身体亲昵接触的渴望以及对对方同等爱的回报的渴望等众多成分,当然还会伴随着对可能发生的关系破裂所产生的担忧。

164、爱情一般指男女之间的亲昵关系。恋爱是一种用不同爱情术语解释的强烈情感,一种混合的情感,包括温柔和性感、兴奋和苦恼、焦虑和欣慰、利他和嫉妒等。恋爱是一种与他人结合的强烈愿望。两人相恋伴随着满足和喜悦,单恋则伴随着孤独、焦虑或失望。恋爱往往包含把对方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盲目的不可控制的情绪状态。

165、剩女,是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个新名词,是指现代都市中,那些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却因她们择偶条件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166、剩女一般都拥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生活环境舒适幽雅,却迟迟寻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感情。

167、所谓“自惑”,也就是心理上的自我困惑,自我干扰。自身产生的心理障碍,形成一种阻力。当然,谁也不会有意识地和自己过不去,但由于有了自惑心理,就常常不自觉地阻碍自己,造成感情上的失败。

168、所谓裸婚,就是“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甚至连婚礼都不办,两个人九块钱领了结婚证,就完成了结婚这件终身大事。选择裸婚,就要做好长期“没房没车没保障”的心理准备。

169、人生大事,谁都想办得轰轰烈烈,平凡的女孩也希望在那一天能像个公主一样,披上洁白的婚纱,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开始幸福的生活。

170、丁克家庭是近年来受国外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我国大城市中出现的拒绝生育的家庭,即一对具有生育能力的年轻夫妇不要孩子,组成一个自由自在的“两个人的世界”,他们追求一种崭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视生育为负担。

171、七年之痒,是指人们婚姻到了第七年可能会因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感到生活无聊乏味,而对婚姻产生倦怠的心理现象。“痒”即不舒服之意,是对婚姻的一种考验。

172、相对于激情之爱,伴侣之爱是平和的,也是长久的,是胜于亲情与爱情的岁月沉淀。

173、从根本上说,亲戚关系是一种不易改变的比较稳固的关系。这些关系让人在办事时能全力投入,不讲价钱,更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如何采取最简便有效的手段,如何少花钱多办事。

174、遵循亲戚交往中的一些规律,彼此的关系才会越来越亲密。第一,金钱往来要清楚,切忌糊里糊涂。第二,不要高高在上或强人所难。第三,要体谅亲戚,不要为所欲为。

175、那就是地缘群体,以地理位置为纽带,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形成的群体,包括邻里、同乡、民族社区等具体形式,其中邻里是最典型的地缘群体。

176、远水解不了近渴。其实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最能够及时地给予你帮助的,往往不是你身在远方的朋友和同学,而是你的邻居。

177、“人在失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可以在得意的时候弥补;在得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却不能在失意的时候弥补。”

178、这种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艺术组织等具体形式)被称为业缘群体。业缘群体之间有着相互竞争却又相互影响促进的微妙关系。

179、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社会分层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分成富人和穷人,它有一个复杂的标准。

180、地位一致,意味着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分配是相对集中的,即各种资源优先被某些群体所占有,另一些群体可能很少占有这些资源。

181、精英文化,即不适应嘈杂的物质社会,它是人们内心渴求却常常被世俗生存需求驱逐时才能感悟到的,它是在人们静心思索或遭遇物质失利而需要情感慰藉时才冉冉上升。

182、亚文化,作为整体大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由每一群体在各种社会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非主流的文化现象。

183、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没有一种文化会永远是对的,或者是错的,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不同群体思想模式与权力关系的改变,某些曾被视为反文化的现象转而获得接纳。

184、这种闭锁性,使他们不再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较高,选择条件也比较苛刻,此时,他们很难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产生心理共鸣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并由此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

185、这种物质发展在前而相应非物质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现象在社会学上被称为文化堕距。

186、人到达一个新环境觉得很陌生、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应定位在哪里、应怎么表现才恰当,等等,觉得很不舒服、很不自在时,就是文化震撼。

187、留学生经历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从开始到结束实际就是一个适应新文化的过程。一般而言,它有一个循环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

    1.初始期。头一两个月,留学生对异国感到新鲜与好奇。这时最急于学习,认识环境,安排生活,想尝试新事情,整个人充满热情和自信,一心想赶快安顿下来。但当找房子不顺,碰到奇怪室友,没有说话的人,面对一大堆课程,尝到挫折滋味的时候,就开始想家,怀念国内的家人和朋友。

    2.蜜月期。当慢慢习惯新的环境之后,人的心情通常比较愉快,学习动机非常强,语言进步很快,也乐于与人交往,希望快点建起新的人际关系,有时甚至会觉得国外好多地方都比中国好。不过,这时候对国外社会和人的接触其实还很肤浅,多数的认识仅限于表面,与人的交往也很简单,尚未达到深入的程度。

    3.震撼期。随着更深入地接触异国文化,蜜月期很快结束,震撼期接着开始,这时会出现较强的心理困惑和生理不适。此时留学已有一段时间,但当笑话听不懂,还得要人翻译时;当没车或不会开车,还要请人接送时;当与人打交道,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孤单、寂寞、困惑、压抑以至失控的感觉排之不去,甚至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愤怒。这时常常伤感,情绪低落,想家的情绪再度高昂。

4.恢复期。这一阶段留学生开始知道如何处理周边的人与事,接受和学习他人的行为模式和从新的角度来看事情。这时你会更了解异国的社会和文化,感觉自己的能力在增加,自信心在慢慢恢复,学业开始上路,在各种场合开始比较自在,也能有效地工作和面对问题了。到这时候,可以说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就算基本结束了。

188、面对必须经历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留学生要学会调整自己,以渡难关,因此无论你是出国留学还是到一个陌生城市,都要学会自己调节和适应。

189、总体来看,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是一种逐渐熟悉与习惯新文化,从觉得不适应到较为适应的过程。

190、共同体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基于主观上和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组织,既包括小规模的社区自发组织,也可指更高层次上的政治组织,还可指国家和民族这一最高层次的总体。

191、语言是文化共同体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遗传密码,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192、每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建立,其共同文化的核心就是相同或相近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价值观。

193、我们要与孩子多一点情感交流和互动,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和赞美,来融化他们本来就敏感的心灵。对单亲孩子多一份关爱,给这些折翼的天使缔造美丽健全的飞翔之羽。

194、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195、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祖辈往往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常引发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种种心理病症,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196、大众传媒指的是传播到广大人群之中并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传播方式,一般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

197、像这种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将不同的师资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就是能力分流。

198、鼓励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如何鼓励更是一门技巧。

199、世界万事万物都要有一个合理的尺度,超出这个尺度,事物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200、在孩子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或者做了好事时,告诉他“你很不错,下次继续努力”。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是做了错事时,告诉他“别灰心,其实你很不错”。正确鼓励孩子是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作为家长与师长都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效途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一些鼓励,多一分支持。

201、“公地悲剧”也称哈定悲剧。哈定认为:“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

202、对公共资源悲剧的防止有两种办法:一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第二种便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203、“反公共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也有许多拥有者,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权力阻止其他人使用稀缺资源,最终没有人拥有有效的、实质性的使用权。“反公共地”的产权特性不是虚置、不明晰的产权,而是支离破碎的产权,导致资源的闲置或使用不足。

204、人类社会两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使我们从传统社会步入了现代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最重要的变化是经济上由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向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经济转变,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人们居住方式等社会形态方面则发生着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城市化。

205、城市的飞速发展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物质和心理需求。人们逐渐以为“山水的美”不过是乡土和自然的一隅,而城市的钢金水泥才搭建了安全感和存在感!尽管人们自己都有一些迷惑,这种存在感是否真实。不可否认的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高科技的城市物质也确实激发了一代代人发展进步和拼搏的价值观。

206、面对空气污染这个劲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学习环保知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低碳出行,坚持环保。我们要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呼吁全社会的公民加入到空气保护的行列中,对于污染行为零容忍。

207、海洋污染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很恶劣的影响: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有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从形态上可分为废水、废渣和废气。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和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方式,污染物又分为石油及其产品、重金属和酸碱、农药、放射性核素几种。

208、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社会,一个美好的时代,它拥有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挑战,不只是海洋污染,不只是空气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受到了更多环境污染的侵害。因此,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端正态度,以身作则,倾力奉献。

209、在紧急情况下,只要有他人在场,个体帮助别人的利他行为就会减少,而且旁观者越多,利他行为减少的程度越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210、社会影响是指一个人在不能获知确切情况以便做出干预紧急事件的决定时,他就会观察别人的行动,看看别人会有什么反应。

211、旁观者效应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特性,但并不是说我们要在他人有困难时见死不救。相反,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杜绝个人冷漠,杜绝集体冷漠,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地走向文明。

212、社会学家把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的期望称为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被社会公认的社会行为的期望,需要每个人都去维护和遵守。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必要工具。行为规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同时也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行为规范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

213、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214、社会控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具有多向性和交叉性。社会控制的多向性,指实行社会控制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将有关社会控制的信息发射出去,而作为中间环节的多种信息传递媒介,又把各种社会精神因素和众多的社会个体相互联系起来,从而使社会控制成为一个多向交叉和多层连接的复杂过程。

215、社会控制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秩序,而要想使社会控制真正长久有效,就应该把握社会控制的心理机制。

216、一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主要是靠法律规范甚至靠法律惩罚建立巩固,假如没有严厉的法纪,天使也会变成魔鬼。

217、这就像球赛时,球员必须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赛。没有规则,比赛就无法进行。因此,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就相当于比赛规则,它是维护正当竞争的保障。

218、所谓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它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219、风俗具有多样性,在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为“风 ”;而“俗”指的是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

220、世界是个大花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百花齐放,出去旅行时先做好当地风俗习惯的功课,不同的地域风情和人文景观会让人豁达开朗,增长见识。

221、所谓利他主义是指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以有益于他人为出发点。

222、有责任感决定了意图怎样实现,如果说意图是幸福的内在驱动力,那么有责任感就是它的自然结果。

223、夫妻携手,孝敬父母,这都是我们的家庭责任。同样,为人父为人母,我们更应该承担起对孩子责任:教育监督孩子的成长,用自身的行为引导和影响孩子,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24、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社会心理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

225、亲社会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外来的奖赏或害怕惩罚,而是出于自愿。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226、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首先要帮助儿童理解自己的情绪,进而理解别人在相同情境中可能产生的情感。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是成人要及时表示对亲社会行为的肯定。在培养亲社会行为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227、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对他人的困难常常主动表示热情帮助和关心的父母,和以充满爱心的情感态度进行说理教育并强调行为动机和行为后果的父母,能使子女越来越善于理解和体谅他人,较多地产生帮助别人的动机和行为。

228、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国家政权是国家的具体化身,也是通常意义上对国家的理解。它是一种拥有治理一个社会的权力的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

229、一个国家必须有一个合法的政府,它是一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国内事务中,政府合法地管理人民,公正地处理人民之间的冲突,以及作为中央权力处理与其他国内法人的关系。

230、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含义是相互沟通的。另一方面是狭义的民族精神,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中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并具体地蕴涵在民族社会与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