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小径通幽沧浪亭
从滚绣坊出来,穿过人民路,来到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沧浪亭。作为本地人,从小自己就是穿梭在各个园林中长大的,一花一草,一亭一山,似乎总是横亘于记忆中,每每想起,都有一种隽永在轻唱低吟,像烙印一般,挥之不去。
不是周末的日子里,这里很是幽静,一条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几乎没有人来踏足,沿着静谧的小路在这里游荡。终于在一个拐角的藤架下,看到二三个老人在闲聊,一派祥和的气氛。
“千朵红莲三尺水,一湾明月半亭风”,很是喜欢这副楹联,似乎超过了沧浪亭上那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副楹联,似乎一下子就把这园子里的明丽爽快,清新舒展,都呈现于你我面前,浑然天成的佳景,娓娓道来,很是贴切。
园子不大,一条条小径却在园子里醒目地呈现着,蜿蜿蜒蜒,小径边的假山林立,造型各异,树木葱茏,越发显得心如止水一般,舒心极了。
穿过复廊,各式漏窗吸引了自己的目光,窗窗不同,刻意中似乎又不能说不刻意,大气又委婉,透过漏窗里看外面的风景,漏窗与风景,风景与漏窗,融为一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漏窗的花纹稀疏不密,舒展虚实,若隐若现,富有层次。这时一缕阳光透过漏窗照射进来,似打破了水缸洇过来的光,把整个复廊揽入一片光影中,说不出的幽雅与宁静。
登上看山楼,登高望远,一览无余,园子里有一棵千年古树,郁郁葱葱,张开的枝叶,在蔚蓝天空的印衬下,巍峨挺拔,不可一世。
一条小径,在绿竹掩映中,更是古朴典雅,曲径通幽,缠绵缱绻,怦然心动。
从看山楼出来,再次看了廊下里的介绍:这是一处始建于北宋时代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因遭受官员排挤,流寓苏州时,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沦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
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苏州的很多园林大都是私人花园,也大都是文人雅士官场失意以后,在苏州购买的,大有隐居山林之意,如拙政园,网师园,艺圃等等,所以在建筑上都以叠山理水手法以及“闭塞中求敞”、“浅显中求深”、“狭隘中求险”的哲学诉求,时到今日,都会一次次震撼着我们每一个旅人,都大有一种喟叹的感觉。
在廊下小憩时,到底看到了三三两两的游人慵懒地走过,这是一个有阳光的初秋,这是一个安静的晌午,徜徉于这个幽静的园子,漫步于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心在这一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宁静,任意挥霍大把时光留下的痕迹,幸福的感觉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 4 ……………
昆曲中的可园
从沧浪亭出来,走过一座小桥,就到了对面的可园。记得2015年可园刚开放的时候,曾经来过一次,那是个深秋时节,我似乎都穿上了冬衣,但满园秋日最后的一片绿,还是晃晕了自己的眼,今日再次走进,嫩绿明亮的色彩,缀满了园子,清新淡雅,可人可园,一泓秋水盈盈般的,暗香涌动。
可园是苏州唯一的书院园林, 都知道这里的藏书阁很是有名,建“博约楼”,藏书八万卷。1914年,设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初名第二图书馆),园内保持晚清书院的园林格局,平时这里人也不多,一直清清静静地,是我喜欢的地方。
在廊下休息之际,接到了瑛的电话,她正好在附近办事,也就过来一坐,等候她的时候,半山腰的亭子间里传来了咿咿呀呀的唱声,轻柔婉转,如泣如诉。那琴声,旋律细腻,如行云流水般的,印染于蓝天白云下,更显优雅。循声望去,亭内一男一女一个拉一个唱,配合默契,沉醉其间,很是投入。
悄悄地顺着山路走近,却也不敢冒昧地打扰,只是静静地听着,脑海里却也想起了经典昆曲《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这里陶醉于心的二人,还真有点顾影自怜的意境呢,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倒也是把自己心底最深处的一抹亮色,或深或浅地绽放出来。
不一会儿,瑛款款走来,在这个初秋时节,如一道淡淡的岁月时光,仍旧归于初见。
二人在园内慢慢地走着,流水穿庭前,粲然一笑里,多了一份清透,多了一份心如静水的平和,在这个有微风吹拂的初秋时节里,很是喜欢。
此时,耀眼的阳光在我们的身后,掷下浅浅的虚影,如此,纵使日后岁月沉浮,都不及此时片息圆满。
最后一并归于寂静,石榴红了…………
2018.9.25
13:43